正文 第4章 生活禪妙(2)(2 / 3)

開車時專心地開,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邊吃東西邊開車,更不要邊看書報邊開車,這不僅僅是安全問題,也是心中慌亂不安的表現。收音機裏沒有喜歡的節目就把音響關掉。別人超車時不必生氣,他可能有急事,如果你有急事,你會希望擋在你前麵的車都消失掉。

碰到摩托車族請禮讓他們,尤其是下雨天,想想你能遮風避雨,比他們幸運多了,能不體恤他們嗎?對於行人更要禮讓,如同你的父母、兄弟、朋友,他們不正是這個年齡,不正也在此時穿越馬路?他們在過馬路時,你不希望車輛能禮讓嗎?校門口過斑馬線的學童,如同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正在另一條馬路過斑馬線呢,你和他們搶道嗎?

碰到前麵開慢車時不要焦躁,他可能是新手上路,他也是提醒你的一個警鍾,讓你觀照一下自己當下的心境,你是太緊張了,還是脾性本來急躁?紅燈時,深呼吸三次,提醒自己回到當下,安靜地等待綠燈。遇到塞車時,焦躁、煩惱、生氣都沒有用,平心靜氣地等待,對自己微笑,回歸自我,對別人微笑,也緩解別人的焦躁!

若你每天花一個小時在車上,秉持正念,你就等於修行了一個小時。《華嚴經·淨行品》有雲:“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當我們沿路而去,應當發願,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步履清淨法界,心裏沒有任何障礙。這是另一層次的大乘發心。

舉步上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趨向佛法、如法而行,心無所住。

在路上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行佛道,無餘涅槃。

順路而行,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法界行,無有障礙。

電話禪——鈴聲,是遠山寺廟的鍾聲

電話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天涯若比鄰,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因為它的便利,使得人們過於依賴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電話的俘虜。無聊時總想抓起電話找人聊天,無助時撥通電話找人傾訴。

電話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的情緒漸漸受它控製而不自知,電話鈴一響總是先精神緊張:“會是誰打來的?不知道什麼事?”或是滿心期待:“會不會是她打來的?”然後急忙接聽電話,劈頭一聲“喂”,聲音之急躁把自己也嚇了一跳。

電話隻是工具,鈴響時不必緊張。聽到鈴聲時提醒自己,這是正念的鈴聲。先在原地深呼吸一口氣,當它是遠山寺廟傳來的幽邈鍾聲,祥和而寧靜。慢慢走到電話旁,不必擔心對方掛電話,若有重要事他會耐心等待或再撥一次。拿起電話時再深呼吸一次,平心靜氣地開口說:“喂”,想象對方也能感受到這股平靜。

接聽時耐心傾聽,對方話還沒說完,不必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轉手上的筆或東劃西劃,甚至玩弄頭發,這些下意識的動作無法讓你專注。辦公室中有時會接到一些申訴或無理的抗議電話,不必沾染對方的情緒,即使被莫名其妙地辱罵,當做是修行,被罵一聲消一份業障。講話時,長話短說,盡可能平心靜氣。放下電話時,該處理的事就立即處理;處理完,情緒就隨之放下。

現在手機很普及,幾乎人手一機。大部分人從使用它到最後變成不能沒有它,要新穎、要炫麗,否則有跟不上潮流的遺憾。出門若忘了帶,宛如缺一隻手。雖然手機很方便,但不也是某種程度的失去自由?開會時、電梯中、電影院裏,乃至音樂會場,手機鈴聲驟然響起,不是很大的幹擾嗎?經常看到一些人,沒事的時候就拿著手機把玩,或在找號碼、或在發短信、或在打遊戲,高興的時候自拍一下,手機的功能之多也占了人們不少時間。因此合理利用手機,不受它主宰,也是一種修行。

鏡清禪師問一僧:“門外是什麼聲?”僧雲:“雨滴聲。”清雲:“眾生顛倒,迷己逐物。”你可以是電話的俘虜,一聽到電話聲響就跟著鈴聲團團轉;電話也可以是你禪修的法門,幫助你提起正念。善用耳根,說不定哪天電話鈴聲一響,哐當一聲,山河大地,齊露法身。

拿起電話時,記得帶著微笑,把法喜、正念、平靜傳送給電話的另一端。

愛語越關山,架起理解橋。芬芳如花朵,美麗勝珍寶。

問候禪——送一朵蓮花,自己就得到一朵

人與人之間見麵通常會點頭問候,或道早安,或說你好。但多半時候我們都是心不在焉,皮笑肉不笑,隻是形式上的打招呼而已,對方感受不到你的真誠,你對他們也沒什麼感覺。

出家人互相問候時,以合掌鞠躬為禮。雙手一合掌,即自內心發出虔誠與謙恭,在當下使身心一如。在躬身時,傲慢心、懷疑心、嫉妒心、憎恨心隨身放下,心中默念“送你一朵蓮花”;起身時,慈悲心、謙虛心隨之提起,心中默念“當前一尊菩薩”。因此問候不隻是一個動作,同時也是修行。

平常人問候沒有合掌的習慣,隻是點點頭,但在適當場合也可以用合掌的方式,日子久了別人也會習慣你的方式,如果覺得別扭不自然,在心中默做即可。

當看到一個熟識的人迎麵而來時,先深呼吸把自己帶回當下,心中默默合掌讓身心合一,保持微笑,對方到麵前三步距離時,誠心問候一聲“你好”,心中浮現一朵蓮花送給對方,待對方回禮或擦身而過時,心中浮現一尊佛菩薩,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