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完對方的話後,深刻感受一下對方的心情,換作是你又會如何?接著再表述你的意見,說話時,一樣把自己呈現在對方眼前,微笑,注意傾聽自己的聲音,愈是有自信的人愈是謙卑,有些人喜歡在嘴巴上占便宜,是最損人又不利己的。“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嘴巴上不肯吃虧反映出內心的自卑、慳貪、嫉妒、好勝,自己無法看到內心的弱點,又怎能為他人提供有幫助的建議呢?
談話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它可以化解惡緣。夫妻間經常鬧到無話可說,就是不懂得聆聽和說話的藝術。其實,溝通也不需太高深的藝術,隻要肯放下我執,讓心靈騰出一些空間,純然地接受對方,再大的誤會都不難化解。能在一起談話就是因緣,不論是親戚、朋友、同事乃至陌生人,不妨通過對話結個善緣!
靜下心來,打開心胸,設身處地地耐心聆聽對方心中的話。
聆聽別人說話時,配合自己的呼吸,深沉、和緩而平靜。
洗澡禪——滌淨,如出水蓮
忙碌了一天,洗個澡不但能滌去身上的塵垢,也能除去心中的疲勞。有些人洗澡匆匆忙忙三五分鍾,好像洗戰鬥澡,有些人邊洗邊唱歌,狀似愉快。但如果能舒舒爽爽地洗個澡,你會如脫卸汙泥的出水蓮花一般清爽自在。
給自己30到45分鍾洗個澡,從放洗澡水開始,每個動作輕柔緩慢,觀照手與身體接觸的部位,覺知你的動作、水碰到肌膚的觸感。
我們平常牽腸掛肚的雜事太多,以至於連腳趾都不曾好好地開心過。假如你的腳趾被小刺紮到,那種痛徹心髓的感受會令人難忘,而如今你的腳趾如此完好,當手搓揉腳時,當水淋到它時,是不是感到平靜喜樂?如此去觀照每一個部位。
也許你突然發覺自己變胖了或變瘦了,不必起分別心,那都是有原因的。胖了可能是最近吃太多、少運動,也可能是服藥的後遺症;瘦了可能是壓力過大、工作負荷過重、可能是心情鬱悶吃少了、睡少了;答案自己去尋找。大部分人會發現自己老了,也許是害怕歲月催人,也許是擔心年華似水。但總是有理由,也總是要麵對。
很多人洗澡時喜歡快樂地唱歌,因為洗澡的時候是心理最沒有負擔的時候,但是唱歌總是缺乏覺性的觀照,如果能增加一點覺照,此刻的生命才更有意義。觀想一下這個身體屬於誰?又是誰給了你這個身體?這是雙親給你的禮物,透過它,你看到了曆代祖先,你不僅承受了他們的肉體,也接續了他們的精神,你還得把這一脈香火傳下去。
在洗澡的當下,從自身就看到了這一切,你知道為了祖先、為了自己、為了下一代,什麼事你可以做,什麼事你不能做。忙碌了一天,這一天你過得值得嗎?當然,在觀照的時候,你必須念念分明,即使是在思索自己的胖瘦或是傳承,也都要帶著覺性。
當水淋到身上,感受一下溫水流過肌膚的舒暢,此時可以觀想那些肮髒的心念都隨流水而去,甚至身體的病痛和宿疾都可以通過水的衝擊而被治愈,隨著流水排出體外,現在不是很流行水療或SPA嗎?水的能量柔和溫潤,本身就有紓解壓力的療效,水流的衝激的確也有按摩作用,但是最好的效果還是要靠心念的力量。洗完澡後,心亦如被洗過一般舒暢,不再有任何負擔和惡念。
《華嚴經·淨行品》中說:“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洗澡時可以發願,願眾生都能清淨無瑕。隨著呼吸,慢慢換上幹淨的衣服,你就像初夏池畔出水的蓮花一般,那樣清淨、那樣自在。
洗澡時不要光洗色身,心也要無垢,才會內外光潔。
運用洗澡修行的目的,在於通過外相垢染的清除,以觀想心靈的淨化。
開車禪——塞車,正好修行時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無法保持內心的安寧和自在。也因此,我們經常處於“失念”的狀態,所謂失念就是心隨著念頭四處雲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開車族常有這種體驗,開車過程中多半都在胡亂妄想,除了發生事故或與人口角記得很清楚外,所有過程就像夢遊一般,開著開著就抵達目的地了。
如何從失念回到正念,開車是最好的磨練,尤其是城市塞車族。啟動汽車前想想我是不是需要開車,有時候隻因為生悶氣想出去發泄一下,有時候隻是10分鍾的路程,有時候可以搭便車,並不是一出門都需要開車的,尤其現在交通還挺方便的,上菜市場或許走路更適合呢,開車隻是變成一種習慣而已。因此,上車前先覺照一下,做個理性的抉擇。
現代人因為使用汽車而縮短了地球的壽命,製造汽車對金屬礦物石油等自然資源的耗損,排放廢氣所製造的汙染和酸雨報複反噬大地,開車的利弊顯而易見。但是人總認為一己之力如螳臂當車,無力回天,反正一個人的影響有限,也就懶得行善或保護環境,然而哪一件事不是眾誌成城?一個有誌修行人,看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一旦坐上駕駛座,你與車已成一體,你的個性完全在這輛車中體現,如果生氣時開車,你不是超車就是到處向人挑釁;如果你酒後開車,這就是一輛醉車。所以坐上車請平心靜氣,讓人感到這輛車在街上是如此溫文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