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懷念前輩詩人辛笛(2 / 2)

如今我們大家都在關心著台灣的回歸,而我們的辛笛老人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寫下這樣的詩句:盼啊,一隻,兩隻,三隻……

無數的喜鵲群飛而來

嘴裏銜泥,背負著朝霞的虹彩,

一架金色的橋,希望的橋,

築成在海峽的兩岸之間!

(《鵲橋夢》)

……

一潮又一潮

正期待著無其數的船舶,

滿載著一天的霞彩

築成一座海上的橋,

把親人們送往迎來。

……

難道這還會是一個遙遠的夢嗎?

……

歸來啊,十億親人在期待你們歸來!……

(《中秋夜的良好祝願》)

這些詩句裏濃濃地凝聚著詩人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對祖國人民的深愛。從這樣的詩句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式的,中國文化人的傳統的偉大愛國主義感情。

我第一次見到辛笛,是在方平先生家裏,他那樸素、平淡、謙和的氣度和言談之間流露出來的高深學問,令我難忘,從此我便對他心存仰慕,奉他為師長前輩。後來,我們一起分擔著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狄更斯文集》的翻譯任務。我翻譯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時,也曾請他批評過譯稿,他的女兒聖思考上華東師大本科的那天,他還特意帶她到我家來,算是“拜師”,聖思後來也真的沒有辜負他的期望,跟我讀完了研究生課程,取得碩士學位,當了教授。我和辛笛就這樣建立了一天天更深的友誼。在這些年的交往中,辛笛始終是我心目中的前輩、長者和老師。

現在他離去了,永遠地離去了,但是又好像並沒有離去。讀著他的詩,想著他的人,總覺得他仍在我們中間。辛笛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永遠留在我們身邊和心中的人,一個可敬可愛的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而現在,我卻隻能在這裏寫下對他的懷念。怎麼辦呢,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生啊!

安息吧,辛笛!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