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一件曠世佳作,凝聚兩代海疆情(1 / 2)

蕭勁光客廳左側一角是他的書齋。高大的書櫥裏依序擺滿了馬列經典著作和世界各國關於海軍、關於海洋科學的論著。正中的寫字台上經常擺著的是正在閱讀的書籍和從報章雜誌上新剪存的資料。這些書籍、資料,除時有少部分文化書刊外,基本上都是關於海軍、海洋的。在鄰近沙發的一角,放著一個巨大的地球儀。在這個海味濃鬱的空間裏,地球儀上浩瀚的深藍色顯得格外醒目。

蕭勁光愛海。這種愛,如同他讚賞在部隊中貫徹“愛艦、愛島、愛海洋”口號一樣,初始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成分,隨著對海洋、海軍學習研究的深入和海疆戰鬥風雨的磨煉,這些都已滲入到他生活的肌理。從離開家鄉趙洲港到去世,前後整整七十年裏,他隻回過故鄉兩次,總共不過兩天的時間,他的足跡卻踏遍了祖國的萬裏海疆。戰略地位重要的海島,海軍部隊集中的軍港、碼頭,他去過的次數、宿住的時間,難以數計。世界各國海軍和海洋的一切信息,吸引著他的注意力,也是他最喜歡與人交談的話題。正是基於這一點,蕭勁光和他的大女婿、蕭凱的丈夫李海濤,關係尤為親昵,他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20世紀50年代初,李海濤曾在部隊文工團從事舞台美術工作,後就學於西安美術學院和河南藝術學院。由於出生於青島海 濱,自幼酷愛大海,從藝後熱衷於以中國畫表現海的探索。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藝術探索,到20世紀80年代初,李海濤的作品已在國內外多次獲獎,成為中國畫壇頗有聲望的海洋畫家。蕭勁光喜歡李海濤的作品,也關心李海濤的工作。李海濤時常陪同嶽父參觀各種畫展,到琉璃廠榮寶齋看書畫,逛書畫市常

1984年末,有了多年畫海實踐的李海濤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創意:以中國萬裏海疆為題材,畫一幅大型的中國畫長卷。一天,他向嶽父講了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蕭勁光的支持。蕭勁光說:“這個想法很好。中國從南到北一萬八千多公裏海岸線分為大陸海岸線和海島海岸線,內容豐富極了,畫下來肯定是一幅了不起的好畫。”李海濤插話說,內容很豐富,也很難表現。蕭勁光鼓勵說:“難表現才有意義啊!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名畫不少,但沒有一幅是畫海的,搞好了是個突破。”

蕭勁光的支持增加了李海濤的信心。經過充分的準備,1985年5月1日,李海濤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起步,開始了他艱苦而漫長的創作之旅。他沿海疆南行,一路走一路拍照、寫生、搜集創作素材。五年的時間裏,他在夫人蕭凱的陪同下,行程三萬一千多公裏,走訪了不可數計的海島、漁村,參觀了沿海各地的名勝古跡,拍照片八百張,畫寫生稿二十多本近千幅。在此基礎上,他精心構思,三易其稿,終於於1990年底完成了《海疆萬裏圖》的創作。

《海疆萬裏圖》長五十米,寬近一米,氣勢恢弘,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萬裏海疆從南到北,各地迥然不同的山海自然風貌、四季氣候特點、曆史名勝遺跡和當代人文景觀。1991年夏在北京美術館首展,當日就引起廣泛關注。1996年在美國展出時,美國《世界日報》在評論中說,由於曆史景物的變遷,《海疆萬裏圖》“已成為空前絕後之作”。2000年聯合國召開世界議長會議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將《海疆萬裏圖》複製件作為國禮,贈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