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天,蕭勁光在琉璃廠榮寶齋看畫時發現了多幅曆史久遠的名畫。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幅明朝的畫:一是明代畫壇四大家之首的沈周的《山水觀瀑圖》,二是明代院體花鳥畫中變格的代表畫家林良的《雪景雙稚圖》,三是萬曆年間以筆力峭拔、墨色濕潤為特色的山水高手張宏的《三鬆圖》,四是明末皇室族人朱翰之的《遠浦風帆圖》。蕭勁光清楚,這些畫是真品。經過幾百年曆史變遷,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掠奪、連年戰火,這樣的東西已不多了。他問了一下價格,每幅隻幾十元,太便宜了(放在今天,隨便哪一幅都是價值連城)!但蕭勁光一下拿不出這麼多錢。蕭勁光與店員交談了一下,囑咐幾句就回來了。
回到家中,他心裏一直放不下這幾幅畫。第二天,他湊夠了錢,和秘書一起把四幅畫買了回來。當天晚上,他就把這件事電話告訴了黃胄等幾位軍隊的畫家。幾天後,他們一起來到蕭勁光居處。大家品評、欣賞再三,一致認為四幅畫都是極難得的珍品,佩服蕭勁光有眼力。
不久,蕭勁光又從榮寶齋買回了一幅元代的名畫《蘆雁圖》。
1964年夏,幾位畫家到蕭勁光家中看望。談話中講到,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收集整理了一批書畫藝術品,正在緊張地布展,擬於國慶節前展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幾位畫家走後,蕭勁光在子女們麵前提出,要把幾幅名畫捐給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家向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的獻禮。
明白了蕭勁光的意思,大家驚訝了。受父親的影響,兒女們是懂藝術的,他們當然知道這些畫的價值,女兒蕭凱便問道:“爸,您不是很喜歡這幾幅畫嗎?這可是國寶。”
“是很喜歡哪。喜歡才捐出去大家都看啊!國寶自然應歸國家。”
就這樣,蕭勁光將四幅明代名畫捐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一幅名畫,元代的《蘆雁圖》結局是令人痛心的。《蘆雁圖》一直掛在蕭勁光的客廳裏。“文化大革命”中,海軍院校的造反派到蕭勁光家中抓人,把《蘆雁圖》作為“四舊”一把火燒掉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因不讚成,不擁護林彪、“四人幫”結黨營私、胡作非為的一套,蕭勁光受了不少委屈,他都沒有過多地放在心上,處理了、解決了就過去了。唯獨名畫《蘆雁圖》的事,他耿耿於懷,直到去世前也沒有忘記。幾次痛心後悔地與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早知這樣,一起捐了就好了。 本來想掛幾年,年齡大了再捐的,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太可惜了!這是極其稀有的珍品,沒有辦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