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催眠不僅是讓人睡著(3 / 3)

意識狀態25%~1%,潛意識狀態75%~99%

催眠深度並不需要

有些催眠師會為每一位被催眠者做催眠敏感度測試,其實催眠敏感測試並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需要。我個人就經常遇到被其他催眠師測試敏感度後宣布無法進行催眠的人,在我的引導下非常順利地進入深度催眠中。可見,因為過度相信敏感度測試的結果,影響催眠師誤判人們的接受催眠能力,也令人們對催眠產生誤解,所以催眠深度測試並非絕對有必要。

一般催眠引導隻要一到三級深度就行了,自我催眠則根本不用考慮深度。多數時候,隻要被催眠者願意接受建議,進行催眠就會產生效果。

催眠可以用專業語言引導被催眠者進入潛意識狀態,接受催眠師的建議或暗示。重複不停的語言及動作,可以加強被催眠者的印象,也可以讓他接受建議或暗示。

從腦電波看催眠深度的話,當被引導者的腦電流頻率每秒波動8~13次,或者波動頻率更慢時,催眠深度比較深,催眠師的建議或暗示可以更快速有效地下達。如果被催眠者腦電流頻率由每秒波動高於14次以上的β波優式主導,則催眠深度比較淺,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目標。

教導被催眠者學習如何進入腦電流低於每秒波動13次的α波優式主導狀態,是想運用催眠快速達到效果的專業催眠師必須學習的。而如何能知道被催眠者的腦波處於何種狀態,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了解自己在各種腦波下身體的感受,進而訓練自己快速地進入輕鬆的α波優式主導狀態,這又是了解自己腦波狀態的另一項好處了,有點像你找到了一條確定進入α波的道路,你想要到達α波時,隻要循著這條路就可以了。

你的感覺靈敏嗎?

了解自己內在感官運作,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催眠進行時的所見所聞。

有些宗教運用觀想法開啟信眾內在視覺感官,有人稱為開天眼或開佛眼。在台灣有以“開天眼”收費36萬台幣、“開佛眼”收66萬台幣的課程。我經常告訴在催眠課程中了解自己內在感官的學員們:“恭喜你,賺了60萬!”

如果在催眠中進行人類感官運作模式的認識,就可以理解人類原本就具備的各種潛能,隻要學習如何應用,這些內在潛能就能通過催眠得到開發和加強。

認識表意識的五感六覺

生活中,人類透過眼、耳、鼻、口、舌等五官接收外在信息。

眼睛接收畫麵、影像,耳朵接收聲音、頻率,鼻子聞嗅氣味,舌頭品嚐味道,身體感受觸感、溫度、重量。五種感官加上身體的感受等信息,在腦部神經係統整合、儲存,構成了每個人不同的主觀經驗。

由於每個人的主要接收感官都不相同,所以會產生以下各種不同的狀況:

視覺型:著重於眼睛所看到影像、畫麵、色彩變化。

聽覺型:著重於耳朵所聽到的聲音,對四周聲音較為敏感。

觸覺型:對於觸覺有較強烈的感受,比較強調溫度、觸碰感及感受。

頭腦型:擅長使用頭腦分析,腦中總是不斷思考。

內在意識的五感六覺

和外在身體感官的感受相同,人類內在的感官也可以分為:看到、聽到、感覺到、聞嗅到、品嚐到等五種體驗。

不同於外在感官的由眼、耳、鼻、口、身等五官做訊息接收,內在感官的感受是一種感覺、畫麵、回憶與想象的綜合體。催眠中的訊息多數來自於我們的內在感受。

看到:催眠中所看到的畫麵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畫麵在眼前,畫麵在腦海中,畫麵是透明的水印,眼前有光影閃爍,一片黑暗。

看到畫麵以後又可分為動態及靜態:

動態:像電影一樣,畫麵是一幕幕播放出來的。

結合:自己正在電影中演出。

抽離:像在看自己擔任主角演出的電影。

靜態:像照片一樣,一張一張的。

完全看不到任何影像畫麵,但是可以感覺到自己身處的環境。

有些人可能看不到任何畫麵,也感覺不到什麼畫麵。

聽到:在催眠中聲音的發生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聲音由四麵八方傳來。

聲音由左耳或右耳傳來。

聲音在腦海中出現,並不是聽到,但是很自然地就能夠明白訊息中表達的意思。

有些人可能聽不到任何聲音,也感覺不到什麼聲音。

感覺到:用直覺力覺察、判斷信息。

雖然眼前及腦海中沒有畫麵,也聽不到聲音,但是可以感覺到一些什麼。有點像停電時,雖然因為黑暗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覺到四周環境的狀況。

可以感覺到自己與周圍的狀態,可以感覺到身體的溫度與重量的不同,可以聞嗅到一些氣味。

這些都隻是一種感覺,並非真正地看到、聽到或聞嗅到。

有些人可能一點感覺也沒有。

聞嗅到:聞嗅到氣味,不一定是鼻子聞到,有時候隻是感覺到有氣味。

有些人可能聞不到任何氣味,也感覺不到有什麼氣味。

品嚐到:感覺品嚐到某種味道,不一定通過口唇品嚐到的,有些時候隻是感覺到口中的口水分泌。

有些人可能什麼都品嚐不到,也沒有任何感覺。

請依照第六章第一堂課認識內在感官催眠引導詞稿,請他人念讀或自行製作催眠CD聆聽,填寫“內在感官測量”以認識自己內在感官運作模式。

聽,你的腦波譜出了交響樂!

腦電流是我們大腦所產生的電流脈衝,無論清醒、睡眠、放鬆、憤怒,腦部的電流時時刻刻都在產生,這些腦電流我們稱為腦波。

腦電流的脈衝強度,我們稱為振幅,以百萬分之一伏特為單位。腦電流的每秒的波動次數,稱為頻率,以赫茲為單位。

無論是清醒還是睡眠休息或工作,在任何時候,我們的腦波都是由四種腦波的不同組合變化的。腦波的波動變化就好像一首樂曲,不同的音符變化組成了我們不同的生心理狀態。

組成的各種形態,代表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與性格,而四種類型的腦波各有各的功能,隻要觀察腦波各種類型所產生的身心理狀態,就能讓我們輕易地學會如何調整到一個你想要的類型,有點像你坐公交車之前先了解它的路線圖,這樣你就知道要乘哪路車才能很快到達目的地了。

依據腦波的每秒波動次數,將腦波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β波(Betawaves)14~38Hz(赫茲)

每秒頻率波動14~38次的計算機流,是一種快速波動的狀態,在一般思考及驚慌時,都是β波優勢主導,β波是我們在計算、推理、思考、行動時較多使用的波。

β波優勢主導時,通常是我們在清醒及較有行動力時。

大量高頻的β波,會出現在遇到壓力、緊張、憂慮、焦慮時,根據我的研究,當人們感覺到頭脹、頭痛、嚴重失眠時,通常都可以觀察到大量28Hz以上的β波出現。

焦慮症患者通常在睡眠中腦內仍有大量的β波出現,所以會有無法入眠或無法熟睡的現象產生。

如果β波一直呈現比例較低的狀態,人們會沒有動力,沒有目標,因而無法有正常的生活狀態。

α波(Alpha)8~13Hz

每秒頻率波動8~13次的計算機流,是一種較慢速波動的狀態。α波可以說是溝通意識與潛意識間的通道和橋梁,為變動意識狀態。如果α波過低,潛意識的信息就無法傳遞。

α波是想象力來源的腦波,在放鬆、恍惚及心胸坦然開放時會大量出現,α波振幅較強的人通常有較高的專注力與觀想能力,比較容易進入催眠狀態。

α波通常會出現在從事宗教活動、氣功、冥想、瑜伽、聽經、上課、畫畫、慢跑、催眠等許多專注力集中的狀態。當α波大量出現時,會感到放鬆、入神。

清醒中就出現大量α波的人,通常感覺較敏銳,直覺力強,易受他人情緒影響,也比較愛做白日夢。

在我的腦波數據庫中,在清醒中出現大量α波的人,除了靈修者以外,還有一些缺乏行動力的人,有些憂鬱症患者在清醒中也會測出比一般人多的α波。修行者跟憂鬱症患者的不同在於,修行者的身體是放鬆的,而憂鬱症患者的身體則是緊繃的,修行者的心理是放鬆、不在意、不執著的,而憂鬱症患者的心理則是消極的、在意的、想放棄的。

θ波(Thetawaves)(4Hz~8Hz)

每秒頻率波動8~13次的計算機流,是一種慢速波動狀態。潛意識狀態的腦波多為θ波優勢主導。θ波中存有極豐富的知覺與情緒的深層記憶,這些潛藏在潛意識記憶庫中的經曆,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信念與期望,控製著我們的態度與行為。

θ波也是靈感與創造力的來源,通常在做深度冥想或熟睡做夢時會大量出現。θ波大量優勢主導時,如果你的α波也足夠,就能夠收到潛意識傳遞出的訊息。

θ波優勢主導時,身體極度放鬆,進入高層次的入定狀態,這時我們會停止邏輯思考及批判,也就能夠全然接受催眠的指令。

θ波在科學上被稱為“通往學習與記憶之門”──TheGatewaytoLearningandMemory。

δ波(Deltawaves)~4Hz以下

δ波是每秒波動4次以下的計算機流,是一種極慢速波,為無意識狀態的腦波。

恢複體力的深層睡眠時為δ波優勢主導,在夜間熟睡時,隻有δ波持續波動。在δ波緩慢的波動下,我們可以進入恢複體力的熟睡狀態。催眠中進入δ波主導的無意識狀態,為五到六級深度。

清醒中就有大量δ波產生的人,直覺很強,通常很輕易就可以猜中別人的心事。也很容易受他人影響,產生生活及情緒的困擾,需加強學習自行開關這個像雷達一樣的接收器。

請不要以為哪一種是不好的腦波,其實每一種形態的腦波都有它的獨特功能和存在必要。

不用在意催眠敏感度測試

運用EEG腦波搜集儀觀察被催眠者的腦波,我成功催眠了許多經過其他催眠師做過催眠敏感度測試後宣布無法進入催眠的人。這些人大多因為緊張、焦慮、憂鬱、煩躁導致睡眠質量差,甚或無法入眠。

催眠引導中發現,這些人大多是因為在催眠引導時專注力不集中,無法產生適量頻率一致的α波,或腦電流高強度頻率,每秒波動由高於14次以上的β波優式主導。我教了他們一些集中專注的方法後,多數人身心狀態都有了改善。

許多人因為無法專注而想通過催眠有所幫助,卻找到了深信“隻有通過催眠敏感度測試才能進入催眠”的催眠師,當然無法如願達到預期效果。

事實上,隻要你願意學習並且建立正確的催眠觀念,沒有不成功的催眠。有些時候催眠已經是許多人最後的選擇了,我很慶幸懂得善用觀察腦電流狀態的腦波搜集儀,因而能夠做更為精確有效的催眠引導。

我的許多催眠班學員,基於這樣正確的觀念,早已不再在意傳統的催眠敏感度測試,即使不用腦波儀觀察腦波,在催眠他人或自我催眠也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腦波泄露了潛意識的秘密

我們的思維與行動,可以從四種不同類型腦波的變化中觀察出來。腦波的波動頻率及強度,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與行動,經過觀察腦波,我們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隻要一些簡單的訓練,就可以協助別人進入α波主導的放鬆平靜的狀態。觀察腦波的儀器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它的功效。

用EEG腦波搜集儀搜集被催眠者清醒和催眠中的腦波,搜集腦波信息,列出數據圖表,讓催眠師有各種圖表數據作為依據。這樣的話,除了催眠師能夠更容易了解被催眠者的每一種狀態,以進行更有效的引導,被催眠者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在催眠時的腦波狀態和心理狀態。

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一直在運作,有時候會習慣於焦慮卻不自知,腦波會依據當時的身心狀態做出清楚的呈現。腦波時時都在變化,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腦波的變化,運用呼吸法、自我催眠法或各種其他方法,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考方向與行動。這樣就能更好地把控自己,更容易與深層意識接觸,進而達到快樂心靈、健康身體的目的。

身為一位專業催眠師,用科學儀器進行催眠狀態研究,顯然有著與時俱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