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長相思兮長相憶 一生詩情(3 / 3)

《刹那時光》是丁鬆青最出色的一本書,同時也是三毛在翻譯過程中花費心血最多的一本書。那是1984年的春天,由於三毛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書當中,身體變得十分差。所以這本書,是她在療養的過程中翻譯出來的。為了將書中的精華完美地展現出來,三毛先後作過四次修改,從章節到標點符號,都是精益求精。

在定稿期間,三毛又將丁鬆青叫到台北,兩個人一同討論書中的細節內容。三毛說:“跟神父一同工作,感激他給了我一份翻譯之外的參與。這份認同和信任,是最大的鼓勵。《刹那時光》是為我而寫的。”而丁鬆青也說:“跟三毛一同工作,雖然她那麼嚴格又鍥而不舍,可是我們的心,安安靜靜也有耐心——但願其他的人,也能從這一場人生之旅中,分享三毛和我達到的那個明淨又清朗的世界。”

三毛與丁鬆青實在是一對同病相憐的朋友。三毛曾經與荷西一同在荒漠之中,在距離家鄉十分遙遠的國度,寫下一篇又一篇關於沙漠生活的故事。這些遠在他鄉的創作,讓她成為了暢銷書作家。而丁鬆青,這個身在台灣的美國人,通過描寫異域的風情,也將自己的書籍傳播出去。

他們的創作都是在寫異鄉的異客。

三毛十分喜愛自己的教書事業。她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集是《送你一匹馬》,這本書主要表露了三毛對教學工作的讚美。這個作品集,在三毛文學生涯中,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的。它收錄的作品有:《愛馬》(代序)《驀然回首》《驚夢三十年》《回娘家》《故鄉人》《看這個人》《我所知所愛的馬爾克斯》《夢裏不知身是客》《野火燒不盡》《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鬆》《你是我特別的天使》《朝陽為誰》《一生的戰役》《送你一匹馬》等。

在這個作品中,出現了長篇的抒情和議論,主要表現在《野火燒不盡》《朝陽為誰》等散文中。

事實上,三毛並不適合寫文學評論。她的評論比起她那些生動的故事,遜色了許多。這大概是因為,雖然她大學時選修的是哲學,但卻並不曾好好讀過書,她將自己更多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愛情。

所以她能將愛情寫得很美麗,卻寫不好哲學性很強的評論。

三毛的教學生涯結束之後,她就完完全全地,徹底地投入到了寫作之中。她必須不停地寫,不停地寫,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忘記現實世界的苦澀,才能將那悲傷的潮水暫時阻擋到外麵去。然而這樣強大的工作負荷,也將她的身體累垮了。那段時間她共寫了三本書,分別是《傾城》《談心》和《隨想》,它們仍然都是作品集。

《傾城》中包括了九篇小說:《膽小鬼》《炊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約會》《一生的愛》《紫衣》《蝴蝶的顏色》《傾城》《夏日煙愁》。隨筆十一篇,即《說給自己聽》《愛和信任》《簡單》《什麼都快樂》《天下本無事》《還給誰》《軌外的時間》《狼來了》《一定去海邊》《他》《不負我心》等。

這其中的許多作品,都是在講三毛童年時期、少女時期和青年時期的往事。

人一旦無法感受到身邊的快樂,就會陷入到回憶之中。回憶不論有多少苦澀,總比現實世界要強上許多。三毛已經失去了荷西,失去了她唯一的支撐和依靠,她隻有靠著這些回憶來活下去。

往事猶如放電影一般,曆曆在目。她想起了讀小學的時候,進駐在她們學校的部隊,想起了那支部隊中的軍人。軍人與小學生,相互輝映,成為了小學校園裏一道有趣的風景。她想起自己曾經深深單戀著的那個匪兵甲,想起了對畢加索的癡迷。

其實三毛的少年時期過得並不幸福,有哪個自閉的孩子能夠過得幸福呢?他們討厭外麵的陽光,討厭人們的笑聲。他們隻喜歡在黑夜裏出門上街,因為隻有那個時候,才沒有人能夠見到他們,才能將自己真正地隱藏起來。

可是盡管如此,三毛回想起那段時光還是能感受到美好的。因為許多年後,重新審視那段時光時,她會發現原來在那些日子裏,身邊的人們都對她如此關心,如此愛護。她更發現,比起後來受到的大苦大悲,少年時期受過的小苦楚真的並不算什麼。

而當三毛成熟後,在以一個成人的心思去描寫那些青春的故事時,文字中的清麗淡然則讓人更加深刻。所以《傾城》成為了那個時期中,三毛最成功的作品。

《談心》一書則是三毛為台中明道高級中學校刊《明道文藝》撰寫的與年輕朋友的通信集。《隨想》是一些淺白的名言警句。這兩本書都是以一個成熟作家的身份給人們講述人生的道理和經驗。當然,比起三毛的那些小故事,這樣的文學作品並不十分出彩。

三毛生命中的最後兩個作品集,是《我的寶貝》和《鬧學記》。

其中《我的寶貝》是三毛介紹自己收藏品的文集。我們很早就知道,三毛是一個喜歡拾荒的女子。她的拾荒癖從很小的時候就存在了。她人生的最大夢想,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拾荒者,每日在陽光的沐浴下,享受尋找到每一份驚喜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別針,一塊漂亮的石頭,都會讓她喜悅萬分。

而《我的寶貝》中的收藏品,就是她拾荒生涯的戰利品。它們並不一定有多麼貴重,甚至在許多收藏家的眼中,它們就是笑話般的存在,但對三毛來說,它們是生命中最寶貴的珍藏。從這部作品裏,我們看到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女子,而這個女子,分明又是一個時常會想到自殺的厭世者。

三毛是矛盾的,然而我們許多人又何嚐不是矛盾的呢?每個人都有正反兩麵,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重要的就在於,最終究竟是矛戰勝了盾,還是盾戰勝了矛。

《鬧學記》是三毛自稱最不喜歡的一個集子。其實它盡管沒能超過《傾城》的水平,但也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作品。尤其是“鬧學”係列四篇,將枯燥的學習生活,寫得輕鬆活潑,趣味橫生,此外“遺愛”係列中的《星石》和《E·T回家》,都是十分值得閱讀的很好的作品。而且在這部作品集中,第一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將她的一篇詩歌作品收入作品集。這首詩題為《楊柳青青》,是一首民歌風的敘事長詩。

三毛的詩歌並不如她的小說和散文那樣出彩。這是十分有趣的,明明她的小說和散文都布滿了詩情畫意,但真的寫起詩歌來,卻不盡如人意。雖說如此,她寫的歌詞仍是為許多人所稱道的。比如那首《橄欖樹》。

直到今日,許多人在提起三毛的時候,仍然首先想到《橄欖樹》,想到三毛流浪的一生,想到她的遠方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