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二部作品集分別是1981年出版的《夢裏花落知多少》、1982年出版的《背影》、1982年出版的《萬水千山走遍》、1983年出版的《送你一匹馬》、1985年出版的《傾城》、1985年出版的《談心》、1985年出版的《隨想》、1987年出版的《我的寶貝》,1988年出版的《鬧學記》。此外還有三本翻譯作品:1982年出版的《蘭嶼之歌》、1984年出版的《清泉之歌》、1984年出版的《刹那時光》。
在這段期間,三毛真正進入了她創作的頂峰。因為她已經失去愛人,她無牽無掛,生活對於她已經太過陌生,她的人生意義隻剩下了創作。她需要在作品中來尋找心靈的慰藉。這個時候,她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散文和小說,更增添了一些詩歌、文學評論、電影劇本等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
如果說雨季時期,是一個極富文學天分的少女,通過文字來表達她對愛情,對人生的感悟;沙漠文學時期,是經曆一番蛻變之後,將與荷西的愛情生活的點點滴滴的記錄;那麼都市玉冰文學時期,則是三毛看空一切,對紅塵人世透徹的領悟。
在這個時期,三毛的創作基本都是在台北完成的。這個總是給予三毛不幸,卻又記錄了三毛成長曆程的地方,被她稱作“滾滾紅塵”。此時她的作品大都是帶有悲涼之感的,因為當時的她已經失去了荷西,失去了她歡笑的動力,失去了她快樂的源泉。
她對這紅塵已經出現了抗拒的心理,世間紛紛擾擾,有喜有悲,開心的故事上演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卻不曾到達她的身邊。她厭惡這個給予她太多悲傷的紅塵,她又回到了少年時候的小黑屋子,開始將自己掩埋起來,那高牆重新被立起,她開始逃避一切。
陳嗣慶曾經評價三毛說:“她是夜市裏站著喝愛玉冰的人。”
愛玉冰是台灣的一種特色冷飲,模樣類似冰粥和果凍。獨自吃愛玉冰的姑娘總是清麗而優雅的,同時又透出一股子落寞。就如同此時三毛的文字,雖然優美,但是卻掩不住文字底下的落寞和悲傷。
在三毛的都市文學時期,最早創作的兩個作品集是《夢裏花落知多少》和《背影》,它們是在三毛失去了荷西之後,隱居在大加納利群島那一年期間的日子裏完成的。
《夢裏花落知多少》,收錄了三毛的十二篇作品,其中包括《不死鳥》《明日又天涯》《雲在青山月在天》《歸》;“迷航”係列四篇:《夢裏夢外》《不飛的天使》《似曾相識燕歸來》《夢裏花落知多少》;談話錄《一個男孩子的愛情》《我的寫作生活》《駱駝為什麼要哭泣》《兩極對話》等。
《背影》由十多篇作品集成:《逃學為讀書》《永遠的夏娃開場白》《拾荒夢》《黃昏的故事》《巫人記》《餃子大王》《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親不親,故鄉人》《浪跡天涯話買賣》《背影》《荒山之夜》《克裏斯》《離鄉回鄉》《雨禪台北》《周末》等。
這些作品多數都籠罩在一種悲涼的氣氛下。在那段隱居的日子裏,三毛除了懷念荷西,同時也回想起了自己過去的點點滴滴。她想起那段逃學的日子,想起那個時候,每天偷著去學校附近的墓地裏讀書的情景,想起了自己一生對拾荒的熱愛。她的人生與許多人的人生都大有不同。她明明是叛逆的,卻又將自己深深封鎖,她明明是內向的,卻又時常做些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
三毛在中南美洲旅行的時候,見到了近十多個國家的風景。沿途中,她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遊記,陸續發給《聯合報》。一時間,她的旅行經曆被許多讀者廣泛傳閱。甚至《聯合報》也因為發表了她的這些文章,而在中南美洲的發行量大增。後來皇冠出版社將這些遊記都彙集在《萬水千山走遍》的書中。這是三毛唯一的一部遊記文學集。
事實上在沙漠文學時期三毛就曾經寫過一些遊記,諸如《逍遙七島遊》《馬德拉遊記》等,這些分別收集在了她的其他小說散文集裏。後來三毛在台灣的幹爸,也就是作家徐讀到了這兩篇遊記,十分喜歡。他還特地給三毛寫信,稱讚了三毛,認為將遊記寫成這樣已經是十分有水準的了。
而在《萬水千山走遍》中,三毛的遊記文學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時候的她已經不是早期的那個看什麼都新鮮的人了。她的人生已經經曆了許許多多,此時的她看到的風景,與一個初見世麵的少女看到的風景,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時候,她已經可以用一顆沉靜的心,去仔細感受所見到的點點滴滴,一山一水。
三毛並沒有接受過係統的西班牙語和德語的訓練,但是她的西班牙語和德語都講得很好,這與荷西和與她交往過的那位德國男友不無關係。盡管如此,她並沒有做過更多的西班牙語和德語的文學作品的翻譯,除了那部她與荷西共同完成的漫畫故事書《娃娃看天下》。
她的英文照比西班牙語和德語,要稍遜一籌,但是她卻翻譯了三本近百萬字的英國文學作品,分別是《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和《刹那時光》,這三本作品都來自一位生活在台灣的年輕天主教神父——美國人丁鬆青。
三毛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丁鬆青,那時候她還沒有與荷西結婚。那是她留學期間的第一次歸來,她在台灣東海岸上的蘭嶼島遇到了丁鬆青。那時他是當地土著雅美族人的小學老師。他與三毛一見如故,三毛的活潑和熟練的英文,都讓丁鬆青印象深刻。而丁鬆青的溫和與睿智也讓三毛十分欣賞。
再度相見,荷西已經離世。回到台北的三毛想起了那個小學教師,打聽一番後,她得知這個小夥子已經成為了台灣竹東山地清泉教堂中的主持神父。於是她來到了那所教堂,去看望這個十年前相識的故人。
再次見到三毛的丁神父十分高興,他將自己寫的關於蘭嶼島上雅美人生活的著作送給了三毛,這本書叫做《SONGOFOR-CHIDUSLAND》。後來三毛把它譯成《蘭嶼之歌》一書出版。此書一經出版,便十分暢銷,甚至突破了三百萬本的大關。而三毛與丁神父並沒有將稿酬據為己有,而是全部捐給了台東聖母醫院。這是一家為雅美人服務的醫院。這本書的內容來自雅美人,帶來的收入也回饋給了雅美人。
三毛十分喜歡與丁鬆青聊天,她曾經說過,在台灣,丁鬆青是掌握她秘密最多的人。而丁鬆青也十分信任三毛,他將自己用英文寫的作品都交給三毛,由三毛翻譯出來在台灣發表。於是,《清泉故事》和《刹那時光》接踵被發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