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毛離開後,荷西唯一的想法。
而回到台灣的三毛已經是今非昔比。此時的她不再是當年那個被老師侮辱的、自閉的小姑娘,也不再是那個沉浸在愛情中,最後失望離開的女孩子了。現在的三毛,是一個擁有眾多追隨者的知名作家。
這些追隨者們聽說自己的偶像回到了台灣,都開心地希望可以一睹芳容。於是,數不清的鮮花、一批又一批的記者采訪、應接不暇的讀者簽名、沒完沒了的飯局等等都如潮水一般向三毛湧來。那些曾經讓三毛仰慕不已的名人,如今都是她飯局上籌觥交錯的朋友。
而三毛並不喜歡這些飯局,她素來不喜愛這樣的聚會場合。每個人都說著場麵上的漂亮話,大家誇張地笑著,表現出足夠的禮儀風度,而背地裏卻不知道各自真實的想法究竟是怎樣的。
何況三毛本就不喜歡熱鬧。所以這次回台灣,獲得的鮮花和掌聲,固然讓三毛的虛榮心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但也僅限於此了。唯一一件讓三毛高興的事情是,她拜了老作家徐為幹爸。
徐是那個年代十分有名的作家,他寫過許多十分優秀的作品,比如《鬼戀》《江湖行》《吉普賽的誘惑》《風蕭蕭》等。其中,《風蕭蕭》是三毛在小學的時候,讀過的第一本中國的小說,可以說是三毛對中國小說的啟蒙。
徐老先生自然已經得知三毛這個文壇新星,這個充滿了才氣的女孩子。所以在一次飯局上,他十分激動地要認三毛為幹女兒。三毛自然也是欣喜非常,於是順水推舟,給先生行了個禮,就這樣拜了幹父親。
那之後,三毛十分興奮地跑遍了台北的所有書店,隻為尋找徐先生的作品。她抱著那一大捆的戰利品來到徐家。徐先生見了非常高興,他知道這個幹女兒是非常有心的。就這樣,他們的父女之情愈來愈深。
我們許多人都有年少時期的偶像,有時候,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與那偶像多說上一句話。然而,崇拜與被崇拜的關係永遠有著一條長長的無法越過去的距離,除非你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與那人達到同樣的高度,才有可能與昔日的偶像成為最好的朋友。
徐老先生十分珍視這一段半途中的親情,他經常給三毛寫信,維係二人的這段父女之情。後來,在1980年,老先生終究離開了人世,當時荷西也剛剛離開三毛不久,一段悲傷又加上另一段悲傷,三毛傷痛欲絕。她將幹父親的照片擺放在荷西的照片旁邊,一同懷念兩個她深愛的人。
此外,三毛回台灣還遇到了台北朱士宗醫師,他用六十粒中藥丸,治好了三毛的下體出血病症。
三毛回台灣本就是為了調養身體的,如今既然身體已好,她自然就該啟程離開了。
而此時,遠在大加納利島的荷西已經找到了一份工作,盡管這份工作十分辛苦,但對他而言,有總是比沒有要好的。那是一家很小的德國潛水公司,工作地點在尼日利亞。公司隻有四個人,其中兩個是老板,另外兩個則是荷西與一個工程師。盡管如此,荷西還是拚了命地工作,為了多賺一些錢,他簡直是自虐般地加班幹活。
公司的老板是一個投機分子,他並不是認真努力開公司的,總是隻顧眼前利益。他的那點小聰明,全都放在了投機與壓榨員工上麵。或許正因為這樣,所以他才隻能開這種小公司,永遠不會將公司做大。
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如他這般狹隘自私的人,能夠擁有這點小成就已經十分不易了。
荷西在大公司待久了,已經不曉得如何應付這樣的小商人。他除了拚命幹活別無他想,然而老板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更加拚命壓榨荷西,不但拖薪水不發,甚至將他的護照扣下來,讓他無法離開。
三毛自然不能容忍丈夫受這樣的苦。他受的苦已經夠多了,不論是在撒哈拉,在大加納利群島,還是在尼日利亞,他似乎總是苦著的。三毛怎能忍受這樣老實忠厚的丈夫,被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欺負?於是她去找到那個老板,經過一番爭論,加上她的堅持,最後終於為丈夫討來了薪水,盡管不多,但有總比沒有要好。
與此同時,三毛的稿費也越來越多,這對夫妻的困境終於過去,他們終於可以在這座美麗的小島上,仔細感受一下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