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背離:燒刀子(3)(2 / 2)

這時,同是愛梅之人的馮通來到小院準備賞梅。於是,兩個愛梅之人就在雪地裏梅樹下不期而遇。兩人一同拂掃梅雪,待得集滿一盆梅花雪,馮小青就順勢邀請馮通進屋一同燒雪煮茶,馮通欣然同意。兩人在那個雪後的下午,一起燒雪、品茶、聊著關於梅花的趣聞和詩詞,真可謂情融意洽。

自那以後,馮通總是情難自禁地去找小青。小青也深覺馮通文雅知禮,善暖人心,是個不可多得的良人。自此,小青的屋中充滿了歡聲笑語,兩人的感情也進展迅速,漸漸都難忍這樣的暗中相會、日日相離。

第二年春天,馮通向父親提出要納小青為妾。馮員外對小青就頗有好感,加之馮通的原配崔氏婚後三年不曾生育,沒猶豫就應允了他們的婚事。但崔氏對此耿耿於懷,卻又奈何不得,隻得暗中發狠。

小青與馮通成婚後,二人自此可以名正言順地朝夕相伴,也就益發難離。馮通對小青的輕憐蜜愛,讓她無比知足,滿心以為自身劫難已過,從此就是幸福人生。

誰料好景不長,蜜月剛過,崔氏就難忍妒火,耍起她大少奶奶的威風了。先是對馮通的行動嚴加約束,繼而又對馮小青的生活指手畫腳。迫於崔氏的蠻橫潑辣,和她娘家的財勢,馮通隻好一再讓步,將小青送到孤山上的一座別墅中居住。

馮小青在孤山之上切切企盼馮通的到來,可是一去月餘,一直沒見到他的蹤影。巧的是,小青的住處與宋代高人林和靖當年隱居的地方臨近,這裏仍留有當年林和靖手種的大片古梅林。小青麵對這些看盡世間盛衰的梅樹,不由暗歎自己的飄零淒苦。

過了數月,他們偶爾才能得片刻的相會,每次還要被崔氏派來的人打斷。正是這樣短暫的相會小青讓每日過得都像是在夢中,然而好夢總難成,大多時候她都是一人獨坐,憂鬱自苦的。漸漸,小青也就茶飯不思,病弱懨懨了。

一日,病中的小青忽然有了幾分精神,她請來一位畫師,她自己則細細描了妝,穿上最好的衣衫,端坐於梅樹之下,讓畫師為她畫像。那畫師用三天時間準備,又花去一天時間調色著彩,終於將畫像完成。畫中,小青倚梅而立,唯美生動,呼之欲出。

而後,馮小青將畫像裱好,掛於床頭,日日凝望畫中的自己,正是顧影自憐,讓人倍覺蕭索。她還曾作詩一首,來記錄自己的心情: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

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看著自己畫中絕美的姿容,和昭陽宮中的趙飛燕比起來又如何呢?畫像中的人依舊光鮮,而湖水照見的我卻如此消瘦,這本是你須得憐惜我,我也須得憐惜你。

漸漸,馮小青心如死灰,她隻想快快走完今生,忘卻今生的淒苦,於是就拒絕服藥。一日,她覺得自己大限已至,就手寫一封“訣別書”托老仆婦轉交楊夫人,並把自己的幾卷詩稿包好,讓老仆婦找機會交給馮通。

一切交待完畢,小青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對著自己的畫象拜了拜,禁不住慟哭失聲,最後哭聲越來越小,終於氣斷而亡。此時她還未滿十八,正應了當年老尼的預言。

馮通聽到小青的死訊,不顧一切地奔過去,抱著小青的遺體嘶聲裂肺地哭喊:“我負卿!我負卿!”

後來,馮通在清檢小青遺物時,將她生前的畫像、詩稿帶回家中,珍藏起來。不料,被崔氏無意中發現,就將畫像詩稿全部丟入火中。馮通極力搶救,才勉強搶出一些零散的詩稿。最後這些殘稿由楊夫人結集刊行於世,取名為《焚餘稿》。

還記得那首《新醅》嗎?正巧說盡了馮小青內心如死灰般的怨和無可奈何,就用此詩為她的故事作個結吧。

假若你待我。

如一杯失敗了的。

新醅。

讓燃燒著的記憶從此冷卻。

讓那光華燦爛的憧憬從此幻滅。

我也沒有什麼好怨恨的。

這世間多的是。

被棄置的命運 被棄置的心。

在釀造的過程裏 其實。

沒有什麼是我自己可以把握的。

包括溫度與濕度。

包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