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明的時候,才能看清煩惱的行蹤,避免被它所左右。
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破萬年愚。點燃心中的智慧之燈,才能驅除無明的黑暗。
人生有現實問題和信仰問題。解決現實問題,隻是滿足暫時的需要;解決信仰問題,才能滿足永久的需要。
佛陀成道對於我們最重大的貢獻,是發現了一切眾生都有覺悟的潛質,都有能力解除自身的迷惑和煩惱,完成生命的自我拯救。佛陀的發現,給深陷無明煩惱中的眾生帶來了希望,找到了解脫的出路。
學佛,必須給生命重裝係統,或是優化現有係統,才能真正見效。如果僅僅換一個桌麵或裝一個軟件,是不會有多少作用的。也有些人是在現有的凡夫係統外另裝一套學佛係統,把學佛和現實生活打成兩截,結果學佛幾十年還是依然故我,不見進步。
自我是生命建立起來的偽政權,它所培植了一幫貪嗔癡的勢力,在我們生命中為非作歹。佛法就是幫助我們看清楚這個政權的非法性,並通過禪修推翻它,恢複內在覺性的自主地位。
佛教是一種教育,是生命走向覺醒的教育。佛教信仰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上,所謂依正見建立正信。忽略教育為基礎的信仰,很容易流於迷信、膚淺,甚至庸俗。
禪修就是培養什麼都不做的能力。當你能夠做到什麼都不做的時候,才有能力主動選擇自己的行為。否則,我們總在無明中不停地忙亂著,身不由己。
信佛,不僅是信賴佛,求佛保佑;更要相信自己也可以成就佛陀那樣的高尚品質,依法修行。
人有貪念,才會被誘惑;人有嗔心,才會被激怒。
在佛教中,智慧比道德更重要。道德是為成就智慧服務的,同時,道德也要在智慧的指導下實踐。如果隻是機械地實踐某種道德,會是一件辛苦的事。
佛教重視真理,但真理會戳穿自我的騙局。所以,有時真理並不受人們的歡迎。
佛教所說的忍辱,並不是強硬地壓製怒氣,而是通過智慧觀察,了解到傷害我們的並不是某個人,而是對方的煩惱。人在煩惱中是控製不了自己的。煩惱不僅傷害了你,也傷害了當事者。認識到這個道理,就會從對立仇恨轉為同情。
無明使人看不清自己,也無法對行為作出正確選擇。學習佛法就像在心中點燃一盞明燈,從此就能看清內心世界,懂得正確選擇未來的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隻要還有人能為高尚信念活著,說明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
通常說到革命,都是革別人的命,換取自己的生存和自由。佛法的修行也是革命,那是心靈世界的革命。通過培養戒定慧的力量,顛覆貪嗔癡建立起來的輪回政權,恢複覺性的自主地位,從而達到世界的和諧與自由。
修學佛法要靠自己的努力,靠正確的方法,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而正確的方法,則離不開善知識的指導。
觀念會成為枷鎖,感覺會成為陷阱。在這充滿迷惑的生命現象中,沒有善知識的引領,沒有佛法的大智慧,很難走出生命的誤區。
真正懂得修行的人,生活才會成為一種修行。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隻是一場無盡的忙碌。
佛菩薩的心是全然開放的心,沒有對立,超越局限。可以接納一切,又能不粘著於一切。
社會上貪嗔癡病毒蔓延,聽聞佛法就是播種菩提疫苗,開發覺醒能力,提高生命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免受煩惱病毒的侵害。
修行是以佛法智慧,調整心行軌道,擺脫惡性重複,建立良性重複。
佛教不是樂觀,不是悲觀,而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如實觀照世間實相,真誠麵對,不自欺,不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