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義結“桃源”(1)(3 / 3)

八方來鑿峰巒古,百草饞嚐氣味嘉。

父老雖煩天語問,滄桑豈令世情嗟。

常懷樂土舟難入,欲訪仙源樹易遮。

歸去楚臣蘭有嗅,投來郢曲玉無瑕。

文翁筆畫經生覽,僰道弓衣賦客誇。

自是籠頭收藥物,何須扇底看桃花。

驚魂車馬雲馳恕,眨眼風濤海傍涯。

解組全辭形勢路,還鄉穩坐太平車。

離騷惹淚餘身世,社鼓敲聾老歲華。

愛把奇文熏艾蒳,勝遊異域拜毗邪。

從今水乳神交切,隻乞容陽數餅茶。

舜年細品:“驚見詩箋世外霞,武陵小記不曾差”,“武陵小記”——陶淵明之《桃花源記》也;“歸去楚臣蘭有嗅,投來郢曲玉無瑕”,言與我京都一麵之交後,我雖離京回容,然孔公仍常聞蘭香,後又收到我備以“楚調”即“南北路聲腔”演《桃花扇》之訊,公讚此為甚優之曲郢曲如無瑕之玉,以此曲裝腔甚妙!“自是籠頭收藥物,何須扇底看桃花”,自《桃花扇》被封殺後,孔公鬱然成疾,今有我司仍恒演不衰,自是興奮不已,收起籠頭藥物一扔了之,沒有必要再耽心“桃劇”的命運了!

解讀此詩,更堅定了舜年恒演《桃花扇》,抑或《南桃花扇》的決心。

宜沙迎賓,不覺七日,舜年告顧彩:“餘先回容,備於南府為先生接風,留日旭、柱臣等陪先生慢行,過黃虎港,便高枕無憂!”

舜年走後,日旭、柱臣等冒著傾盆大雨,背的背,扶的扶,有的牽馬,有的挑擔,安全渡過了陡壁而下、涉“波濤撞擊肩背”之峽穀黃虎港。後經麻寮千戶所白果坪時,見古銀杏一株,曆千年風雨雷電,仍枝彌半空。腹空可容十許人,顧公甚為好奇,便於穴中留宿一晚,第三日便至容美南府。

在此,舜年以容美禮待賓客之“四道茶”接待顧公。

這四道茶乃茶文化組合,其中兩道未必有茶,然一經組合,便“茶味”十足。每道茶以歌舞相連,且有旁白,或講述每道茶之來曆、做法及象征意義,或根據接待對象所好,簡介容美之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及物產資源,客人於吃喝觀賞之中,感受到容美之熱情、溫潤。

舜年與顧彩於府署迎賓廳落座後,二女優以琵琶奏優雅之迎賓曲,另一紅衣女郎入前禮誦:“尊敬的遠方貴客,閣下千裏迢迢入容,為我司大增光華,今恭獻"四道茶",以消旅勞。第一道茶——白鶴茶。”

隨之,琵琶、二胡、三弦等合奏《茶山謠》,四美女各用茶盤托極品峒茶一杯款款走到顧彩等三位客人及舜年麵前:“請!”各獻一杯。接著四女優跳起《白鶴舞》。紅衣女郎旁白:“相傳很久以前,一隻白鶴自武陵山去大巴山啄取仙丹,路經容美境地適逢酷旱,不得雨露而落難於土民茶山,被一阿哥咬破手指滴血相救,白鶴取丹歸來,見阿哥頭頂烈日為鄉親掘井尋水,遂吐丹於井,得一甘泉,且借一貌美阿妹為替身,與阿哥結成伉儷……”

顧彩與舜年打趣:“這白鶴茶乃夫妻茶也!”舜年附合:“此說亦可,總之,乃團結、和美之象征也。”

音樂又起,奏《采茶曲》。紅衣女郎高誦:“第二道茶——泡兒茶。”優美音樂聲中,四女獻茶。續誦:“這泡兒茶乃用糯米蒸熟之後幹成"陰米",用河沙爆炒成雪白"爆花",佐以紅糖或蜂蜜,以沸水以放少許"白茶"衝泡而成。”眾人飲時,又觀“花鼓燈”,有唱有舞還有擊樂,十分熱鬧。

顧彩迫不及待問舜年:“何謂泡兒茶?”

“這爆米用沸水一衝,紛紛泡在上麵,猶竟獻潔白珠玉於客也!”

“豈不喻主客宜真誠相見,心地無瑕?”

“然也,猶你我之交。”

音樂又起,奏《獻香茶》,四女托茶款款而上,紅衣女郎誦:“第三道茶——油茶湯。”這油茶湯,乃由香油炒容美峒茶,佐以芝麻,核桃、枸杞等香、補之物以沸水衝泡而成……

顧彩品之,連叫“好香!好香!”

“此茶乃引客入容、嚐我百味、購我百物也!”

眾人邊品茶邊欣賞坐唱“滿堂音”。

舜年悄告顧公:“第四道茶乃雞蛋茶。我司習俗,女嫁男家,於喜宴結束之時新娘親自出麵,為每客各"篩"(敬)紅茶煮雞蛋三枚,討客人喜祝"一生二、二生三",早得貴子,團團圓圓也!客人吃罷喜蛋,必於碗中放喜錢以表誠心祝福。今"篩"此茶,餘特為先生及隨員各備銀一兩,以隨其俗!”

顧彩驚嗔:“為何不預告我?”

“如預告,先生豈不無端破費?”

顧公笑著搖了搖頭。

舜年遂將銀兩取出暗送顧公,顧速暗送隨員。

此時,紅衣女郎高誦:“第四道茶——雞蛋茶。”樂奏《花好月圓》,眾優齊跳“擺手舞”。飲“茶”畢,顧公等各賜紅包。舜年遂“強”邀顧公等入舞,四女優速上前相伴,對客人邊教邊舞,邊舞邊教。歡笑、擊樂之聲,久久回蕩於大山深處……

(二)

顧彩來容第一目的算是達到,第二目的,已於大岩關初感。當他登上關口,但見滿山櫻桃花,紅白交織於青山之中,與那金黃之梓樹(高檫)花、山胡椒(山蒼子)花及含葩欲放之桃花相映成趣,燦然如畫;近前又有怪石交錯,宛如青獅、白象、蓮台、燈擎、香爐、淨瓶、如意;回頭一望,山下雲霧飄緲,麻寮之坦坦平陽若隱若現,猶身處天宮下視人寰。遂作日記,並詩——

上大岩關二首

破雨衝煙上碧峰,相攀徒旗人無蹤。

群山下視紛如蟻,一柱孤撐矯若龍。

巨斧劈天分半壁,凡泥塞口卻千峰。

容陽信是逃君地,寥廓何人解見從。

楚山無處不嶔崎,到此翻嫌路總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