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語半天誰響答,鵬搏九仞亦驚疑。
禹王治水何曾到,熊繹開荊未必知。
京兆田郎能剏辟,碧雲堆處建牙旗。
初入容陽(容美另稱)第一門戶,便“信是逃君地”,即桃源“避秦”之地,乃是以險不易入而又美不勝收如“桃花源”之“世外”。
舜年思忖:顧公乃專訪容美第一人,來之不易。其所見所聞,必傳揚於外,吾當以“引人入勝”之要,擇重而“引”之。於是,雨日,請顧公排演《南桃》,晴時,陪顧公作如下遊:
——遊司署府第。
舜年引遊目的,在於讓顧彩目睹容美多皇皇巨構,而特色與漢區大異。他們先後遊曆了南府、中府、爵府。
顧公原以為,容美畢竟邊徼荒蠻之地,司署莫過四五棟平房而已。遊之,則知府第非一二處。每遊一處,都使他大開眼界!
遊南府時,有感而記:“南府極雄敞,倚山麵溪,前有石街,民居櫛比,近石林山腳,皆圜闠也。溪外亭台數處,可舒眺……”因問舜年:“為何在此造府?”
“此地離司署八十餘裏,為南下麻寮、石門、慈利、澧州、嶽州等地中間站。乃商務外交第一迎賓之地,同時,駐府司屬官員,尚可協調周邊長官司處理軍政事務,尤為重要者,乃把好東南關口——大岩關、三路口。如有外敵來犯,便可速集三司之兵以禦”。
顧公點頭稱許。
遊中府時,顧公所見:府署位於芙蓉山南麓,對麵有綿延十餘裏、高入雲端之八峰山,山下有寬數十丈、一清見底之龍溪江,府下臨江有繁華之街市,亭台樓閣鱗次櫛比,美奐美輪。就其府第小記:“司堂石坡五級,君所蒞以出治者。堂後則樓,上多曲房深院,北窗外平步上山矣。樓之中為戲廳,四麵窗皆軒敞,一覽盡八峰之勝。”
舜年告之:“此乃司署之地,容陽城也。”
顧公詰問:“既為城,怎不見封城高牆?”
舜年笑答:“鴻均之世,何作繭耶!萬一世變,吾有洞城可防也。”
顧公穎悟:“既桃源地,勿須處處設防也”。
遊爵府時,那“三堂二街”的氣勢,令顧彩感慨不已!尤那街市,記曰:“司署大街,巨石鋪砌,可行十馬……長六裏,居民落落,多樹桃柳……”
爵府為司主常駐之地。“二街”原長不過四裏,顧公所見六裏,可見世道升平,街市亦不斷增擴。
後,顧公返回時,本欲帥府一遊,因漲水隔溪隻能遠眺,那位於峨峨高山之上的府第,宛如仙宮,頓生若幹遐想。帥府離容陽城三百餘裏,為司署管理五峰、水濜、石梁三安撫司之分署,常駐一副經曆處理三司軍政要務。
——遊洞宮、洞城。
容美境內溶洞萬千,能容萬人者,數以百記。曆代司主開鑿修造,以為行宮者不下十餘,僅舜年親自主持,就修葺、修造了情田洞、萬全洞、萬人洞等。舜年引顧公漫遊數洞,使這位初入“虎穴”的山外來客,感受到若幹“洞天”的妙趣。
遊萬全洞時顧公記曰——
“……其路由高而下,懸崖百仞,於中鑿空,規如圓月,又似巨鼇張口雲霧中。其磴道險窄如天心橋,而長倍之。冒雨衝煙,扶欄細步,由高而下。半崖有亭名"喘定軒",蓋由洞而上至此。未有不喘者。軒以下曠無石級,縛柳為梯,捫索倒行,莫敢下視,度梯盡即放腳,久之始達洞口。有石門,城牆、炮台,所以守也(洞為君藏書及先世衣冠所,或曰銀庫在其內,管洞人尚守備家在焉)。洞可容千人,左"就月軒",右"愛日亭",其中為"大士閣"(匾曰"般若船",有老僧住持)。餘棲息其中,泉注床前,竹生枕畔。君所居曰"魏博樓"(上有先世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像)。是日,張樂焚香,悉宴賓客將吏。就寢時,大雨淙淙,不辨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