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情綻“桃花”(1)(2 / 2)

舜年不僅自己能導能演,尤長於創作,經孔尚任指點,其劇作《古城記》及《許田射獵傳奇》不僅刊行,而且首以南劇裝腔恒演不衰。

自結識孔尚任後,田舜年一直惦記著這位梨園大師,即使無緣禮請大師來容美言傳身教,能得其蜚聲之作,亦是一種福氣。

康熙三十九年,田舜年六十一壽辰時,唐柱臣從京城趕回送祝。舜年問及孔尚任近況,唐柱臣眉飛色舞:“何等了得!其大作《桃花扇》去年秋季登台,初演便轟動京師!不僅達官貴人叫絕,就是平民百姓,亦無不喝彩!”

舜年忙問:“既如此,怎不索劇本以饗?”

“爵爺有所不知,去年,孔公已由戶部主事升為戶部廣東司員外郎,整日裏忙得不可開交,加上那重作一炮打響,何得一閑?本人數次登門,皆難會其影。不過,此事吾已托京城好友廣為聯係,尚得劇本,即速抄之。”舜年特囑:“若得珍本,可重金贖之,萬不可吝惜錢財!”

兩月餘,唐柱臣帶著爵爺厚望返回容美。舜年迫不及待地研讀,不時拍案叫絕!

該作是以明末複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線索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曆史劇。劇本首敘金陵歌舞之盛,繼寫明廷破滅、臣民南逃、奸黨擁福王朱由崧為南明皇帝,擁立者馬士英、阮大铖等與各鎮將不和,互相傾軋。清兵南下,很快就打下金陵,叛將田雄負福王降清。劇本以清廷征求隱逸作結,全劇正文四十出,與侯、李愛情有關者十五出,其餘二十五出皆敘弘光(即福王)帝亡國痛史。劇本廣泛反映了當時之動亂麵貌,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鞭撻了權奸和賣國賊,歌頌了愛國誌士的民族氣節,褒揚了史可法為國犧牲的愛國精神。作者忠於曆史事實,又精心創造了不少典型形象,既可信又感人,其語言亦十分精彩、高雅。

舜年決意將此大作搬上容美舞台,他要以此為托,痛罵亂臣賊子,高揚民族氣節,建樹自己的文治武功。

然而,要排演這樣一出大型曆史劇,談何容易!導排、主要角色,皆非現有優伶所能承擔!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荊郡梨園禮請高師入容培訓優伶及主持導排。

舜年率向日倫及另兩名護衛帶著厚重禮品,一路款款而行。

此時正是暑熱天氣,舜年穿白短褂,修峨峨發髻,騎一匹高頭大馬,雖花甲出頭,卻也不失當年倜儻,隻是那黑白交混的長須,透露出烈士暮年的氣息。知了在樹籠裏一陣接一陣的長鳴,此起彼伏,似乎在進行著一場歌手大賽;山雀子不耐枝頭的暑熱,紛紛撲向陰涼濕地,或倆倆配對作親密的交喙,或輕步跳躍,展示著各自的美姿,或移情溪澗,撲楞著翅膀,戲水為樂;虎們豺們收斂了不可一世的暴烈,懶洋洋地躲在樹蔭下彼此舐舔著皮毛,抑或舉頭張耳聆聽溪水、知了、鳥兒、山風合成的天籟之聲……麵對這大山的和諧,舜年不禁“老夫聊發少年狂”,竟邊走邊哼起南劇《許田射獵傳奇》的段子……

出了容美,舜年先是去嶽州麵謝高師姚淳燾,而後又去枝江謁見孔振茲,談及移植《桃花扇》之事,二人皆讚:“真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姚公已入耄耋之年,思以為援而力不從心;振茲則欣然承諾同往梨園穿針引線。

到了荊府,舜年得知荊郡學堂孔教主業已作古,遂備酒饌香紙,前往墓地祭奠。之後,一門心思禮聘高師。

事有湊巧,恰有袁小修族人袁大惠賦閑在家,此公雖年近古稀,或許因常練棍棒刀槍,身板卻十分硬朗。振茲早告知舜年,此人頗有名聲,能導能演,且生、旦、淨、醜皆深諳機宜,若得此賢,“"桃花"不愁不開”!

舜年禮見袁師,備說裏細,懇請高師屈就。

梨園藝人,三日不“入”戲,心裏就患癢,聽說容美要演大戲,袁公自是喜形於色,“隻是,這路途遙遠,怕的不勝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