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鞏義市委、市政府及財政部門始終把增長財政收入的目光盯在壯大經濟實力上,而且把財政收入的增長作為地區經濟發展和幹部政績考核標準,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兩扭兩創”(兩扭為:財政補貼鄉扭補虧損,企業扭虧;兩創為:鄉鎮戧財政收入大鄉鎮、企業創上繳稅利大企業)活動。同時,對舊的財政體製不斷進行改革完善,使之上下一致、多輪並轉,調動了人們發展生產、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努力開發梯級財源,奠定了財政收入穩步高速增長的基礎。
河南省原稅務局長魏涅如對筆者說,鞏義市是全省稅收工作的試點,這裏的稅務幹部早就樹立了經濟稅收觀。十多年來,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鞏固現有稅源,扶掙發展中稅源,開辟潛在稅源,重點培植大稅源,形成經濟稅收同步增長的良性循環態勢。鞏義市的財政收入和稅收都是河南省第一個超億元的縣(市)。而且,鞏義市財政局和鞏義市稅務局都曾獲得過全國財稅係統的先進單位。
眾所周知,工業要發展,電力是先行,在這方麵,鞏義市電業局的確當好了先行官。電業局長王朝榮是位部隊轉業幹部,有著軍人的風度,軍人的氣質,無疑他把解放軍紀律嚴明、吃苦耐勞、高效實幹的作風帶到日常工作中。而且他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幹一行,就要幹精一行。就任電業局長以來,不僅使鞏義市的電力事業獲得飛速發展,為經濟發展超前一年搞好電力設施,真正起到了先行官作用,而且創造性地把鞏義市電網建成安全可靠、布局合理、運行自如、相對獨立的電網與省電網並網,做到了無論鞏義市工業如何高速發展,都不會讓電力供應的問題拖住後腿。由王朝榮撰寫的“小火電管理模式”、“為農村經濟再上新台階當好先行”等文章在電業刊物上發表後,成為許多兄弟部門前來學習的經驗。是的,鞏義市有許多人物,許多行業都很有自己的個性,他們善於把改革的方針、開放的意識有機地與鞏義的實踐結合起來,使其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更大的經濟效益。
有人說,中國當今經濟發展有“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膠東模式”,為什麼忽略了“鞏義模式”?
一位很有造詣的經濟學家在考察了鞏義市之後,激動地說,鞏義市的工農業生產發展如此之快,商品經濟如此繁榮,財稅收入如此可觀.人民生活改善如此顯著,實在難能可貴。他說,可貴的不僅是鞏義取得了如此成果,而在於鞏義所處的特殊地域環境,中國中西部地區。這個地區的“土壤”、“空氣”、“水分”與東部地區是有差別的,特別是與沿海、蘇南等地區差別更為顯著,能在這種“環境”!“氣候”中萌芽、成長、壯大、成材,就更了不起,更值得人們去關注、去研究。
一次,來自鄭州市的幾位領導同誌,非要詢問鞏義市發展鄉鎮企業的秘密武器是什麼?市裏有位幹部說,是中央的政策好。他們說,要說中央的政策好,全國就這一個政策,為什麼許多地區的鄉鎮企業上不去?
這就有個對政策的理解和運用問題。鞏義市市長武國瑞說:“我們的班子始終認準一個真理,無論什麼時候出現什麼中心活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變,以發展經濟為主旋律不能變。”
國家大放大貸之時,鞏義人看準時機,就大投入,在外沿上發展。之後國家緊縮銀根,控製發展,這時鞏義人已鋪好攤子,打好基礎,順應大的趨勢,采取走內涵道路,在提高中發展,在原地踏步發展;之後國家到了治理整頓時候,鞏義人則特別清醒和慎重,他們認為,治理整頓決非限製經濟發展,而是為更好地發展經濟掃清障礙。決不能武斷地亂砍、亂壓,而是眼睛緊盯市場,把熱的降下去,冷的升上來,凡市場上過剩積壓的東西,就適當壓縮,反之,則繼續上。鞏義人明白,即使在不收之年,也有豐收之家;而在豐收之年,也有欠收之家。所沒有一種“模式”,就十多個鄉鎮來看,也是備有各目的創造和個性。是的,沒有模式也是一種模式,這種模式應該是“鞏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