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樓——在鞏義市采訪的日子裏,我曾與市委書記李宗保交漩過一些感興趣的問題。他是一位很有陽剛之氣的男子漢,有著強勁敦實的體態,麵龐上似鍍了紫銅色的調子,眼睛裏射出識熱銳利的光,“字裏行闖”無不在證明著他的強烈氣質。倘若走向拳擊場,他一定是個躍躍欲試的“拳擊手”。
他是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幹部,先後在幾個地方供職。有人說,他起家於溫縣,蛹起子中牟,輝煌於鞏縣。我把道聽途說的這些話講給他聽,他銀認真地說,我得到調任鞏義市主持工作的消息時,頓感壓力很大。鞏義市是個一般的地方,這裏的幹部素質較好,文化層次較高,以往已經很有成績,有一批知名的鄉鎮,知名的村莊,知名的企業,這些都是搞好工作的有利因素。但是,我同時覺得,鞏義市的工作難度更大。鞏義市已經在1991年跨入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行列,作為河南縣(市)排頭兵的鞏義,已成為眾日睽睽的尖子市。在這個基礎上求發展,可想而知它的難度。俗話說,爭取榮譽難。鞏固榮譽更難。若不能知難而進,突破難關、其結果是不進則退、一敗塗地。所以說,我到鞏義市主持工作,是對我一次嚴峻的考驗,我這人幹什麼都很有信心,不幹則已,要幹,隻能勝利,不準失敗。
是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我問他。你以為怎樣才能當磐現義市的領導人?
他說,作為領導,必須有係統的理論知識,必須有切合實際又有創新的思路。這就要求自己堅持認真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吸收新的知識。當然,還要有好的工作方法,有令同仁們服氣的決策能力。作為領導者,不可能事必躬親,但必須要注意對整個趨勢的導向。例如,對鄉鎮企業的發展,我們經常講,要以“高大外”戰咯為方向,引導,激融人們去開發高精尖產品。我問及鞏義的領導班子情況,書記說,鞏義的班子是一個團結的班子,於活的班子,沒有相互扯皮推諉的現象。就說我和武市長吧,相互配合很是協調、默契,很多事情都能想到一塊。
我認識武國瑞市長,是在鞏義市召開的一次納稅大戶座談會上,那時他剛離開鄭州一家:廷企業,告別廠長職務,擔任鞏義市常務副市長(1994年3月改任市長),當時正僮國家又一次宏觀調控,聽武國瑞講話時說道:“任何時候,我們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變,經濟過熱時不要火上澆油,過冷時不要冰上加霜。”我深為他冷靜而清醒的頭腦折服。
我聽說過,武國瑞是在企業裏“摔打”出來的,他出工廠的團委書記、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如此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
兩年後的今天,我又到鞏義市深入生活,一見麵他就說:沒到鞏義市以前。曾聽到一些人的看法,多是說鞏義人不講信譽,鞏義的產品都是偽劣的等等。來鞏義工作一段時閹,經過我實地的考察和親身感受,才發現鞏義根本不是先前我聽說的那回事,鞏義人的實幹精神,開拓本事,辦事效率都很值得學習。可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至理名言的準確。
我又問他,鞏義市的經濟發展為何能在全省100多個縣中遙遙領先?
他稍停一下,說道,這裏麵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鞏義市有一層人才,或者說有一批人才,他們有靈氣,有遠見,有經濟頭腦,他們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相互競爭,你追我趕,強有力地推動著鞏義的發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很好,對上級的精神能從本質上理解,所以他們在工作中能舉一反三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
在與李書記和武市長的交談中,得知1994年以來,全市以刨百億(年產值超100億)為主線,製定出“工業抓項目,城建抓道路,計生抓基礎,農業抓服務”的戰略方針。據悉從1992年下半年以來工業上項目就有598個,進入1994年,又上了374個。為改善城市環境,在市區修建8條主要幹道,把市區原來的9平方公裏拓展到18平方公裏。這8條公路於1994年元月已全部竣工。同時正在拓寬改造豫31公路,修建鞏義至登封旅遊公路、及魯莊鄉至207國道、康店鄉通蘋果嶺村、南河渡鄉到黃河岸畔等山區公路。為配合全市的整體發展,對能源建設和通訊設施也進行擴充與完善。
我相信,在鞏義領導的過硬決策和引導下,在鞏義人遇河搭橋、劈山開路的所向披靡精神進擊中,一個使工業、商品農業、旅遊業為一體的新鞏義會像一顆耀目的明星,在無際的藍天上閃爍著希望之光。
那是中原崛起的希望。寫那是中西部地區崛起的希望!那是中國堀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