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缺鋼了。河南更缺鋼。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在大洋彼岸,美國的底特律市,出現了兩個來自中國的河南人,其中一個祖籍是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的董書通,另一個是鄭州一家汽車企業的總經理。他們一道走進坐落在這個城市的通用公司。
原來,通用公司一位項目經理曾來大陸考察,與兩位中國人偶然相識,交為朋友,方才使這兩個中國人有了出訪通用公司的機遇。
登高才能望遠,見多方會識廣。這位來自中國河南鞏義市西村鄉的董書通,就是鄭州永通鋼聯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要在他的故裏西村鄉的堤東村建起相當規模的生產彈簧鋼的特種鋼廠。他的選擇立項是極高明的,原冶金部長說過,河南太缺鋼了,尤其缺少特種鋼材。目前全國每年需要彈簧匾鋼約80萬噸,而中國最大的專業彈簧鋼廠年產量才8萬噸,這種鋼材多用於汽車製造工業。汽車工業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向前發展,當然對彈簧鋼的需求也要隨之增加。董書通不愧為一位企業家,經過他的周密策劃,有關部門已批準這家企業為鞏義市股份製企業試點單位。由於采取這種股份製企業的體製,使其財力大大增加,後勁無窮。而且,這個項目的本身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它已經引起外界的關注和興趣,現在,來自香港、日本、韓國的公司和企業都有為這個項目投資的意向。
董書通,一個地道的鞏義市西村鄉堤東村土著,何以有如此之大的本事?我有些疑惑,就委婉地試問他一些問題。他十分敏感,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很直露地說,我雖然是鞏義市土生土長的“土八路”,可是我的觀念不土,我的經曆不土,我的眼光、思想都不土。由於多種複雜原因,我在1979年就被“逼”上了市場,當時小打小鬧搞些小手工業。這樣賺錢雖不多,但比領工資生活強得多了。我又是最早辦企業的人,而且先後辦過幾個企業,經營的情況都不算壞,特別是我辦的鎂碳磚廠,生產的鎂碳磚榮獲冶金部科技進步獎,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辦廠的過程中,使我學到了真正的知識,使我對中國的國情、河南省的省情,鄭州市的市情有了了解,我知道該有什麼樣的“土辦法”來治什麼地方的“地方病”。後來我又想辦法到武漢鋼鐵學院的冶金專業進修,之後曾被冶金部借調一段時間。
我明白了,董書通的經曆、觀念、意識、辦法、能力、靈活性、適應性、事業欲等等等等,正在融化為一種精神,正像李東冶同誌贈給董書通的一條條幅上寫的:“龍虎精神”。
也許,這就是鞏義人的精神吧。觀念的更新不是空的,更新的觀念使他成為超級廠長平時喊更新觀念,觀念更新。可是,遇到具體事情時,往往仍以陳舊的觀念去對待麵前的問題,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今天的時候,觀念能否更新,已成為神州擺脫貧困,走出誤區的至關重要的課題。
“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倡導、在讚揚、在身體力行‘殺富濟貧’。宣傳的盡是富人的非,窮人的是。富是萬惡之源,富人是當然的反麵人物。窮是純正的象征,窮人是當然的正麵形象。”鞏義市鋁廠廠長趙超級正與我侃侃而談。因為我們早已是老朋友了,因此相互之間沒什麼顧忌,話也就說得放肆起來,“可是,濟了幾千年的貧,中國的窮人還是一個勁地窮,始終沒有把他們濟富了。富人倒是殺去不少,使其不富了,不能富了,或說是被消滅了,後人也有那想富而不敢富的,前車之鑒,後人之師嘛。”
趙超級的話說得實在,他使我進入反思,是的.從中國孔夫子的《論語》到古典名著《水滸傳》,從曆代農民起義的替天行道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改革,無一不是在殺富濟貧。也許,這是無可指責的正義行為,然後,它的後果呢?不能不叫人三思。
“貧窮,是不能靠救濟的手段去根除的罷!”趙超級接著說,“真正能富起來的人,多半是能人,是能吃苦、會創業、善開拓、心理素質好、智商高的人。當然,不排除一部分靠坑蒙拐騙、敲詐勒索的發財者。但是,這部分人在富人行列中也屬被真正的富人看不起的小人之輩,我們應當看到,富人之中有許多人先前也很窮,他們靠自己的聰明才幹,吃苦耐勞,頑強拚搏,方一步一步奮鬥成為富人。一個人創造的財富再多,也不可能隻屬於他個人的,萬貫家產,也是一日三餐、房屋幹間,隻能夜宿七尺。所以說龐大的資產隻能供社會共享用,富人死了,他的財產還不是留給後人,存在於社會嘛,這些身外之物是帶不走的。我們應該鼓勵人們去創造、去開拓、去致富、去贏得更多財產。富起來的人即使去享受高消費,那也是貢獻,因為高消費就會有高稅收,稅收多了,國家才能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