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藝術與審美智能——在美學的熏陶中升華智能(2)(2 / 3)

(2)音樂

音樂是通過節奏和旋律構成音樂形象來表達人的感情的藝術形式。欣賞音樂的時候,要透過它的節奏、旋律仔細體會所表達的精神內容。如《我愛長江、黃河》營造了一種莊嚴、崇高的意境,而《綠島小夜曲》則表達了依戀、惆悵。

欣賞音樂的時候,要想真切感受到美的享受,我們就必須調動多種感官,並進行聯想。否則隻能是聽到“聲音”,而不是“音樂”。聯想能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構成一幅幅真實可感的畫麵,進而將這些畫麵同自己類似的經曆相聯係,並思索其中的意義。

(3)繪畫

繪畫是通過色彩、線條、塊麵等手段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它屬於造型藝術,具有獨特、逼真的表現力,使欣賞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欣賞繪畫同欣賞音樂一樣,需要我們調動各種感官並運用聯想。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畫麵本身所表現的美,而且可感受到畫麵之外所表現的美。有一幅名畫《深山藏古寺》,畫麵上並沒有古寺的形象,隻有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於重巒疊嶂之中,小溪邊,有一個小和尚在挑水。這是多麼巧妙的構思!我們仿佛聽到深山裏傳出的古寺的鍾聲,餘音在耳,悠悠不絕……從畫裏我們同時也可感受到畫家寧靜、淡泊的胸懷。

藝術來源於生活,青少年朋友學會欣賞藝術的美,就能更加熱愛生活中的美,而唯有熱愛生活中所有的美,才能激發我們永不停息的創造欲望和人生追求。

5.讓心靈美勝過外表美

心靈美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內在精神美。它是一個人的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理想和文化修養等的全麵表現,它影響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和性格等。與外在美相比,心靈美所形成的美感要更強烈、更持久、更深刻,因而可以在人的精神上形成一種推動力。

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人的言論和行動常會透露出內心世界的狀態,表現出一個人心靈的美與醜。

每個人的容貌都不一樣,有的漂亮,有的一般。漂亮的容貌給人以愉悅的感覺,但它僅僅隻是美的一個方麵。比如一個容貌漂亮的姑娘,如果不懂得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文化教養差,我們就不會覺得她美。我們追求美麗的容貌,更要崇尚美麗的心靈。

心靈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心靈美雖然不如外表美那麼一目了然,但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和衣著打扮卻能夠反映出他在各方麵的修養。也就是說,隻有美的心靈才能有美的言談舉止。

(1)語言是心靈的窗戶

我們從一個人的日常言談舉止中就可以窺測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情操。同時語言又是交際的工具,它可以使我們得到尊重,也可以使我們失去友誼。

在《說嶽全傳》中有這樣一個小情節。牛皋騎在馬上向兩位老者問路:“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裏去的?”而嶽飛截然不同,他見到老者,先是下馬,然後上前施禮,問道:“不敢動問老丈,方才可曾見到一個黑大漢,坐一匹黑馬,往哪條路上去的?望乞指示!”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得到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反映出嶽飛與牛皋的兩種不同的修養。在素不相識的情況下,“會說話”的人,往往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而“不會說話”的人,則會令人反感和厭惡。

(2)風度與心靈美

所謂風度,就是人的言談、舉止、態度、氣質所表現出來的美,這些都是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風度翩翩,青少年更是如此。在生活中,有的人瀟灑,有的人穩重,有的人敏捷,有的人文靜,有的人詼諧幽默。人們講究風度,是把它看成美的一種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