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王凱寧講講幾何道理。王凱寧說:“一條曲線,當它很短時,都可以看做近似的直線。而一條曲線是由許多短直線組成的,所以圓形可以看作許多近似直線連成的圖形。”
王凱寧使用的就是類比型創造性思維。
進了大學之後,王凱寧仍舊保持了這一探索精神。
一天,王凱寧翻看一本剛出版的新畫報。突然,畫報上的一張照片吸引住了他。原來照片中的黑板上寫了一道關於《線性代數》方麵的命題。好奇心促使他研究起這道命題來。他根據計算的結果發現這道命題是錯的,可照片的說明卻是肯定和讚揚這道命題的。他一打聽,這道命題是一位少年班學生提出來的,某研究所的一位著名教授還肯定過。
能否定嗎?他經過認真的、仔細的探討,確證這道命題是錯的,於是他勇敢地提了出來,寫成論文,發表在《數學通報》上。
7.穿越束縛創造力的誤區
諾貝爾獎獲得者匈牙利物理學家阿伯特·森特·喬爾吉認為:“創造和發現即是見他人之所見,想他人之不想。”怎樣才能“想他人之不想”呢?通常它隻在頭腦中一閃而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就是一例。蘋果落在他的頭上使他領悟了萬有引力規律。這種機會可來自重大事件,也可來自小事情。
要想有所創造、有所發現,就必須穿越束縛創造力的誤區。這些誤區包括:
(1)唯一答案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老師就告訴我們每一問題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正確答案。然而許多重要的結論都是開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該怎麼辦?”明顯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重新再找一個。”但是另一個也正確:“回到學校去,學習新的職業。”第三條則同樣正確:“開創自己的事業。”
隻要尋找第二條答案就可以開創你需要的新方法。法國哲學家埃米爾·查特依爾說:“僅有一種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2)邏輯限製
邏輯思維方法能將創新思想置於死地,因為它排除了看來似乎矛盾的各種可能性。
一位經理一直用合乎邏輯的方法思考他的公司究竟出了什麼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想出了一個比喻,終於解決了這一問題。“我的公司就像一條沒有指揮鼓手的大劃艇,大家都在用力劃,一些人的槳剛剛劃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卻已劃完。”結果這位經理敲起了指揮鼓,公司的航船順利地航行了。
模糊思維像一塊自由的天地,在這裏,新思想能夠很快地發芽。模糊思維能夠在不同的事件和情境中發現相似和聯係。
(3)囿於常規
要想獲得創新思想,就必須隨時打破那些毫無意義的常規。
諾倫·布什內爾·雅他利有限公司的創建者是一位富於獻身精神的常規反抗者。他發明了電視遊戲。一次他想發明一種更富有樂趣的彈子遊戲。按常規,這種遊戲的板隻有26英寸寬。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遵守著這一規則無計可施。最後,他打破了這一常規,將遊戲板的寬度增加到30英寸,從而創造了提高這種遊戲的趣味性。
(4)“實際”約束
要想發展想象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種假設,而不是狹隘的實際。“如果……將……”的自問能夠將你引進可能性的領域。
一家化學公司裏的一位工程師出人意料地問同事們:“如果在牆壁上塗上槍藥,將會怎樣呢?當它幾年後開始剝落時,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將它統統燒掉。”當然房子也許會同時燒毀,可他是在問那些不受所謂實際束縛的同事們,他們開始思考。結果可能啟發他們想出一種活化性添加劑能夠使塗料很容易地去掉。
(5)害怕失敗
如果你正駕駛著一架噴氣式飛機,你最好不要出現任何失誤。然而,如果你正尋找一種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卻是承受失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