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伊麗莎白·金絲蕾是一位80歲的婦人,她想出了一種需要動腦筋的遊戲,她說:“光靠知識不能夠解開我所想的謎題,因為這種遊戲的目的,在於訓練獨創式的思考。”
最棘手的是製作與解答密碼的工作,將這種秘密聯絡作為娛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對密碼有興趣的人,不僅將其視為獨創力的訓練,尤其是國有危難,譬如戰爭時為國貢獻力量的訓練,因此這些人往往在戰時擔任重大的職務。
在室內遊戲中,“猜對錯”的遊戲對於隻回答“對”與“錯”的對方,根本不能成為獨創力的訓練,當然質問的那方為了找答案必須要動腦筋,然而,這究竟不是兩全其美的遊戲,所以後來有人將此遊戲改為“你演我猜”的遊戲,表演的這方為了要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答案,必須憑借想象力思索最能象征的動作,而猜答案的那方也必須靠想象力猜想對方的表情意味著什麼。
(2)在室外遊戲中鍛煉增長創造力
在遊戲中扮演何種角色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而言,戶外遊戲較能訓練頭腦。譬如打棒球時,捕手可以說是整個棒球場的靈魂人物,想象力若不是很豐富的人,便不能夠勝任這個角色,因為捕手在蹲下來以前,必須思索下一步戰略,因此得分之鑰往往握在捕手的手中。捕手在棒球場上所接受的獨創力訓練,即使將來不打棒球時,也有很大的幫助,這可以從擔任著名球隊的經理,多半是捕手出身這個事實獲得證明。
在足球場上的守門員,當己隊停止攻擊時,一刻也不能疏忽作獨創式的想象,他的判斷也許可以根據直覺而獲得。然而,一位優秀的守門員,為了要接住對方千方百計踢來的球,必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一點是所有的人一致承認的。
美國某釣魚俱樂部的主持人歐裏·哈巴德,主張釣魚比任何運動更需要獨創力。他說:“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生死的關鍵在於是否具有想象力,而現代人的釣魚也是一樣,唯有應用獨創式的方法釣魚的人,才能獲取最大的成功。”
可以培養的興趣約有若幹種,其中的大部分是非獨創的,可由學習獲得。收集的興趣隻是知識的累積、訓練判斷力而已,不能刺激想象力。
手工藝的製作比收集更能培養獨創力,因為頭腦的功用與手工的技術擁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6.掌握創造技法,實現創造目標
激發創造欲望並鞏固了創造興趣,創造活動就開始了。這時既需要創造性思維,同時又需要創造的技法,以便提高創造性思維的效率,盡快獲得創造性成果。根據創造活動性質的不同,創造技法又可分為以下兩類:
(1)技術創造的技法
技術創造的技法,又叫發明技法。最常用的發明技法就是把兩件或兩件以上已經成型的產品“加”到一起,從而產生一種嶄新的產品的技術創造法。例如:椅子和充氣車輪,這兩種產品本來是相互沒有什麼聯係的,現在把這兩種產品“加”起來,就會產生帶車輪的椅子;還可以考慮把車輪充氣的原理加到椅子的坐墊上,可以產生充氣式坐墊輪椅;如再采用其轉動的原理,就可以產生充氣式坐墊轉動式輪椅,等等。
當然,這種“加”法不是簡單地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合並到一起去。例如,把電視機和洗衣機“加”到一起,就不可能成為一種實用可行的產品。所以,“加”是指本質上的相加,原理或功能上的相加。當決定相“加”之後,還需要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由“加”引起的一係列新的困難。
由“加”的創造技法可以進一步推廣,就有“減一減”、“縮一縮”、“擴一擴”、“移一移”、“代一代”等類似的技法。
(2)理論創造的技法
理論創造的技法就是要敢於對已有的既定理論提出質疑和反問。
法國作家左拉說過一句話: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求尚未知道的東西。所以,青少年不應當滿足於課本上的知識,而要作新的探索。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研究生王凱寧,在讀中學時就具有這種深入探求的創造能力。
平麵幾何課講到梯形的麵積時,他看著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公式S=Lh(梯形麵積=中位線×高),頭腦裏就積極思維起來,想著想著,他站了起來,問老師:“能不能把圓環看成是一個彎曲了的梯形的黏合。那麼由梯形麵積公式可以得到圓環的麵積公式,也是S=Lh,這時的L是中部的圓周長,h就是環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