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起來的。那麼,怎樣培養創造的興趣呢?
(1)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從小立下大誌,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把興趣培養同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聯係起來。顧曉光發明“防彈集水箱”的興趣就是出於對祖國和解放軍的愛。她說:“學校組織我們看《高山下的花環》,我哭了好幾回,特別是看到靳開來犧牲那段,我都哭出聲了。可是有一點我不明白,靳開來他們沒水喝怎麼不下山去擔水呀?爸爸告訴我:‘敵人封鎖嚴密,運不上去呀!即使有衝破封鎖把水運到陣地上的可能,那運水工具也早就被打漏了,水都淌光了……’於是,研製出一種即使被打漏也不往外漏水的工具的想法,在我腦海中產生並化為偉大的行動。”
(2)積極參加興趣活動
興趣往往是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多參加課外活動,開闊視野,有了求知的欲望,良好的興趣就會培養起來。
被上海市團委授予“少年愛迪生”光榮稱號的裘苑同學,從小就喜歡下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她都會下。有一天,她去上海少年科技指導站活動,聽老師說,現在學生的智力棋很少。裘苑打開她的那本“信息本”,在“玩具信息”一欄找呀找呀,果然除了跳棋、軍棋、象棋、圍棋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形式的智力棋。這使她產生了創新的欲望。
經過一番反反複複的研究,“迷蹤棋”誕生了,後來這一新型智力棋由河南省一家企業投入生產。
(3)興趣應當去廣存精
科學家多是知識淵博的人。因為他們興趣廣泛,所以他們在科學研究上不僅觸類旁通,往往在許多領域都有所研究和建樹。但有廣泛的興趣並不意味樣樣精通,他們又常常是在廣泛興趣的基礎上發展了中心興趣。黑格爾曾說過:“世界上有趣味的東西異常之多……但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內,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須專注於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於多方麵”,“那些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失敗”。
所以,青少年在發展興趣時不宜平均使用精力,而應當適當地限製或冷冷那些興趣,而專注於某一方麵的興趣。
2.開發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展現創造力的過程。一個人的創造力如何,決定了其成功與否。青少年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對司空見慣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
蜘蛛吐絲結網的現象司空見慣了,誰也沒有在意。法國人卜翁卻由此開始思考人工造絲的可能,經深入研究,人造纖維終於走入人們的生活。落地電風扇的立柱可以伸縮升降,這司空見慣的原理卻被上海一位小學女生結合上體育課的需要,發明了升降式籃球架,產品很暢銷。這些發明創造說明,看似尋常的事物,如果充分思索也可以產生新的創意。
(2)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大膽提出設想
想象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形式,是大腦突破固有知識束縛的非邏輯性重組。當年英國科學家赫胥黎麵對新發現的巨蜥龍化石,大膽地提出了鳥的起源可能與恐龍有關的想象,這在當時的確與一個笑話差不多。但如今,鳥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這一學說經反複研究已得到世界科學界的普遍認可。愛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運動,魏格納在地圖麵前想象幾個大陸板塊分裂後慢慢地漂移……這些想象都非常大膽,但他們的理論最終開創了新時代。這說明,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力。人們隻有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設想,從而實現新的發現與創造。
(3)用創新思維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
要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別人會認為你這是離經叛道。然而,要想以創新思維思考問題,就要敢於挑戰世俗。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製鞋廠先後派兩名推銷員去某小島推銷產品。前者認為島上的居民都不穿鞋,根本沒有市場;後者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認為島上的居民都沒鞋穿,市場大得很,從而獲得了推銷成功。
各種常規思維的慣性,又可稱之為“思維定式”,這是一種人人皆有的思維狀態。當它在支配常態生活時,似乎有“習慣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好說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當麵對新的事物時,如若仍受其約束,就會形成對創造力的阻礙。
3.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創造力是一個人聰明才智的重要表現,通常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就會被認為是聰明的人。但是,創造力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空想,而是善於發現新情況、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人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能力。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麵對眾多的應聘者,招聘負責人出了一道實踐性的試題:要求各位應聘者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對試題感到困惑不解,和尚買梳子做什麼?這不是故意刁難人嗎?這種考題沒法做呀!於是,大部分應聘者紛紛離去。最後隻剩下三位應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