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鄧軍是總經理剛從一家大公司親自挖來的新主管。
一天,總經理在例會上跟大家討論一個項目。雖然項目不大,但由於公司現金流有限,所以總經理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在大家發言之前,總經理先說明了自己支持這個項目的種種原因。這時候,情況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想一想,假如有哪一個員工在會上直接反對,這會讓總經理下不來台。
關於這個項目,鄧軍早有耳聞,而且他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上層也曾經考慮過這樣操作。可是,由於項目有些問題,最後不得不取消了計劃。這時候的鄧軍處在一個很難的境地,一方麵,假如他說自己以前公司怎樣怎樣,可能會引起現在公司同事的反感,恐怕不被采納;另一方麵,假如他睜隻眼、閉隻眼地搪塞過去,萬一造成損失,領導又知道自己曾經了解過這個項目的一些情況,後果也會很嚴重。
該怎麼辦?有了,鄧軍用手機給坐在對麵的老薛發了一條短信:“據我所知,這個項目有些潛在問題,方案應該再斟酌斟酌。”接到短信的老薛對他會心一笑。老薛發言在鄧軍的前麵,當領導問他時,老薛說:“我反對,這個方案需要重新考慮。”輪到鄧軍時,他慢條斯理地說:“對這個方案,我和老薛的想法有很多相似,有很多細節的可實施性有待商榷。”
鄧軍早就聽說了,老薛並不是一個普通同事,他和總經理相識多年,是一起打拚過來的兄弟,更是公司的權威人士,總經理對他簡直可以說言聽計從。其他同事對老梁都有敬畏之心,隻要提出反對意見,大家自然不好據理力爭。
看到這個情況後,總經理當即決定先放一放。後來,事實證明這個項目確實不可行,總經理和老薛都對鄧軍豎起大拇指。
你學會了嗎?
光聽是不行的,還要邊聽邊思索,隻有博采眾家之長,並整合出適合自己的、獨樹一幟的風格和做派,你才能雄於職場中。當然,前提是你要會聽。作為“二把手”,你知道該聽什麼嗎?
(1)“聽”老板的高招。大老板平日裏總是日理萬機地忙碌著,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真正教你幾招,所以,你平常務必要豎起兩隻耳朵,仔細聽老總是如何處理事情的。事實上,那些最高深的招數往往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2)“聽”老板的盲點。職場不存在完美,自然也沒有完美的領導。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盲點,隻要用心聽到他的盲點,你就可以避免摔跤。同時,你還能在關鍵時刻給予領導支持,以便為自己的職場表現加分。
(3)“聽”下屬的需求。隻有那些能夠滿足別人需求的人,才能算得上有分量的人。能同時滿足的人數越多,說明你的分量越重。
留白效應——沒說出來的那半句話
心理學名詞
留白效應,最早是書法繪畫上的一種手法,即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觀賞者以想象的空間。這種手法具有“以無勝有,有無相生”的特點,它不僅是一種巧妙的藝術表達,更是一種大智慧。
在心理學中,留白也同樣重要,如果將這種智慧、這種手法運用到職場,那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時候,與說出來的話相比,沒說出來的話更蘊涵道理、更有智慧,而且,在上下級的溝通中,還應該注意一點,與直接的批評和建議相比,別人說了半句的話更有意味。
假如領導和下屬說話絮絮叨叨,什麼都講得一清二楚,讓下屬對自己的決策一覽無餘,那下屬便極易滋生懶惰的心理,隻做領導交代過的,放棄主動工作和積極思考;相反,如果領導在安排工作時說到一半不說了,那下屬們在工作中就會格外謹慎,能夠想到領導沒有想到的,做領導沒有交代過的,很少會有所遺漏。就算工作完成了,下屬在彙報時也會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沒有完全領會領導的意圖。
經典案例
周小路和歐陽宇在同一個部門,歐陽宇當了十幾年的副手了,他的態度一直非常平和,總是一副商量的樣子;而周小路比較激進、衝勁兒十足,是部門的業務主幹,很有前途。周小路並不理睬歐陽宇的態度,反而經常像吵架一樣地逼迫他表明立場。有的時候,歐陽宇的觀點還沒說完,就被周小路粗暴地打斷了。
周小路非常好奇,為什麼公司裏那麼多個有膽、有識、有為的年輕人,都在與歐陽宇的較量中紛紛落馬,無法取而代之;而眼前的這個人,連說話都經常講一半、漏一半,毫無精明幹練之處。周小路打算和歐陽宇一決勝負,他覺得自己很有優勢,年輕、博學、新潮、反應快、懂電腦、懂英文,這些都是歐陽宇比不了的。聽說歐陽宇是最老的那一批員工,他的最大本錢就是他的經曆和經驗。
每到開會的時候,周小路都會大出風頭,後來歐陽宇甚至連發言的機會也沒有了。看到這位風頭正盛的年輕人,幾乎所有的同事都覺得歐陽宇已經是多餘的了,周小路很快就會升職了。然而,周小路忽略了一點,這個含蓄內斂的人必有過人之處,不然他不可能穩坐十幾年的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