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被徹底信賴(1 / 3)

尼倫伯格法則——跟老板“談判”

心理學名詞

尼倫伯格法則,指在一場成功的談判中,雙方都應該屬於勝利者。職場上,我們每時每刻都麵臨著“談判”式“對話”,而與上司的“談判”,無疑是對我們能力、耐力和思考力的更高階考驗。尼倫伯格法則給職場人的啟示是,要找到與上司談判的最佳思路,已達到雙贏的目的。

有些人不願跟上司交談,因為對上司有利的往往對自己沒有利,其實不然,很多事情都可以有雙贏的結局,關鍵看你這怎麼做。況且,如果你不在上司麵前拿出充分的自信,他就不會認為你具備成為得力助手的潛質。

在走進上司辦公室前,你可能會很緊張的,因為你太想贏得這次“談判”了。不管是說服他拍板認同你的策劃,讓他相信你的能力,還是說服他給你升職加薪,好像每一項“說服”對你而言都難如登山。於是,雖然你看似胸有成竹,但你的心裏卻裝了一株根本未成型的小幼苗。怎麼辦?如何贏得這場心理戰呢?

經典案例

某服裝公司的老板高薪聘請郭宇任業務部門經理。這個年輕人非常有能力,但來公司一年多了,幾乎沒有創造什麼價值。

要說能力,郭宇的確毫不含糊。他畢業於名牌大學,到這家公司之前,曾經在3家企業擔任主管,而且,郭宇非常擅長資本運作,曾經帶領一個5人團隊,用3年時間將一個20人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員工上千人的中型企業。如此出色的人才,為什麼沒有創造出價值呢?

郭宇自己也很尷尬,他是一個勇於接受挑戰的人,工作的難度越大,越能激起他奮鬥的欲望,他隨時都有一種準備衝鋒陷陣的衝動,可是,他的抱負在這裏很難施展。後來,老板與郭宇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

郭宇說出了心裏的想法:“在進入公司之初,我滿懷激情,決心幹一番大事業,可後來,我發現一切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越來越覺得沒勁,對公司也漸漸失去了認同,對自己的工作失去了認同……”原來一直令郭宇糾結的是,老板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對所用之人難以放心,總是擔心有人挖公司的牆腳;二是喜歡親力親為,經常越級指揮。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郭宇都感覺自己形同虛設。

說出了彼此的顧慮之後,事情反而變得容易了,因為老板最關心的問題是業績,而這對郭宇來說不是問題。老板和郭宇進行了一次長談,他們共同分析公司授權和管理方麵的不足,明確了作為老板的職權範圍和作為部門經理的職權範圍,共同製定了公司的授權製度以及組織指揮原則。

通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情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郭宇幾乎變了一個人,他作出了很多成績,而且,老板和郭宇已經成了不可分離的親密搭檔。

你學會了嗎?

要想有更多的勝算,那你就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不要緊張。

如果你能做到不緊張,說不準你的上司看慣了緊張的對手,突然殺出一個不緊張的你,能夠就此攪亂他的思路。也許你的自信會征服他,那你在談判中就勝券在握了。

第二,別想徹底贏了上司。

你的上司馳騁職場數年,在你踏進辦公室的一刹那,他就已經將你所有的想法了如指掌了。你今天打算談什麼,你所期望的結果,他是相對清晰的。在你說開場白時,他的腦海裏已經形成一個相對閉合結果的區間。也就是說不管怎樣,結果都在他控製範圍內。你所能贏得的,就是盡量向你所希望的區間點靠近。既然都在他的控製中了,你也就不必懼怕了,不過是在上司的區間裏遊蕩罷了。如果你沒有那麼強烈地想要贏,那就不會太過緊張,結果離預期也會更近。

第三,雙贏就是贏了。

毋庸置疑,上司不贏,你就更沒有機會了,所以你要先承認上司已經贏了。雙贏的意思是,以上司的贏為基礎,實現自己的贏。明確這一點之後,在剩下來的談判過程,你就要考慮如何借他的力來幫助休自己贏得這場“談判”。

飛輪效應——早日找到上司的臨界點

心理學名詞

想要讓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我們就必須在一開始用很大的力氣,一圈兒一圈不停地推動,而且每轉一圈兒都很費力。直到達到某一臨界點時,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才會轉化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我們便不需再付出特別大的力氣,飛輪已經可以在慣性作用下快速轉動,並且能持續轉動很長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飛輪效應”。

身在職場,懂得利用飛輪效應很重要。隻要找到你與上司之間的臨界點,就會形成良好的上下級關係,你也能順利晉升為上司的得力助手。其實,職場人每天都需麵對的一個巨大的飛輪,而這個飛輪就是我們的上司,不過你似乎一直都沒有摸清上司心中的臨界點,所以你還在十分費力地跟上司相處。

經典案例

史緒是總經理辦公室的秘書,這天上午她與同事王娟剛從外麵辦事回來。一進辦公室,辦公室主任就朝王娟大罵:“你這個管檔案的是怎麼管理的?趕緊把某某文件給我找出來!”見王娟想爭辯,主任火氣更大了,根本不給她說話的餘地:“廢物!飯桶!養你這種秘書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