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淡泊名利的“紅色牧師”董健吾3(1 / 3)

國共使者 一赴延安

1932年底,中央特科派董健吾擔任我黨和宋慶齡的聯絡員。當時擔任機要交通員的是董健吾的三女兒董惠芳。董惠芳在上海的中學讀書,放學後經常到宋慶齡家裏去玩,董惠芳稱宋慶齡為“三姨媽”。由於董惠芳年齡小,不容易引起特務注意,因此,成為替宋慶齡和董健吾之間傳遞信息、信件的出色交通員。宋慶齡有時也委派家中的傭人李媽與董惠芳聯係,既安全又方便。

1935年,日本策動漢奸引發華北事變後,中華族危機空前嚴重。從中央蘇區經過二萬五千裏長途跋涉到達陝北的紅一方麵軍,於1936年2月發起抗日戰役,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此時的國民黨中央在宋慶齡、馮玉祥等國民黨左派人士的推動下,開始尋求與共產黨再度接觸。蔣介石把這個使命交給了宋子文,這時宋子文想到了當年同窗董健吾。他與二姐宋慶齡商量後,決計托請董健吾前往陝北找中共中央聯絡。

1936年元旦剛過幾天,董健吾應召來到法租界莫裏哀路的宋慶齡家。宋慶齡向董健吾介紹了情況後,拿出一封用火漆印封的信說:“董先生,這封信的內容非常重要,請你立即動身去瓦窯堡,麵交毛澤東、周恩來先生。”

“我一定不負夫人所托。”董健吾毫不含糊地回答到。當時,董健吾已和黨組織失去聯係,能赴陝北一趟正中下懷。但他又說:“隻是此行關係重大,路上難免會受到盤查,為了預防萬一,還望夫人能給我安排一個合適的身份,讓我能名正言順地進出陝西省境內。”

“當然。”宋慶齡點頭說,“子文已經替你辦了孔祥熙簽發的證件,你的身份是財政部派赴陝北的調查員。你從上海乘火車去西安,如果進入蘇區有困難,你直接去找張學良將軍,就說是我請他幫忙的,他可給我掛電話證實。到了蘇區,我相信你是有辦法和中共中央接上關係的。事不宜遲,我在上海等候你的佳音。”

“夫人這樣周密安排,我保證不辱使命。”董健吾信心百倍地回答。

董健吾告辭的時候,宋慶齡又說:“還有一件事,美國的進步記者埃德加?斯諾,是一位熱心報道中國革命的國際友人,他希望能到陝北蘇區實地采訪,向全世界報道陝北蘇區和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你順便向中共中央捎個信息,征求中國共產黨對此事的意見。”

“夫人放心,我一定把信息捎到,並且盡快回來向夫人彙報。”

董健吾把宋慶齡交付的密信,縫在了貼身的衣服裏,然後化名周繼吾來到了西安。他一下火車,恰巧就邂逅了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同學鍾可托。鍾可托時任西北禁煙督察處處長,董健吾應邀住到了他的家裏,倒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會引起特務的注意。

第二天,董健吾和跟隨東北軍來到西北的東北學生運動領袖、中共地下黨員張子華取得了聯係。正好張子華也有一封國民黨司法院副院長覃振給林伯渠的信,需要送往瓦窯堡,於是二人決定結伴而行。但是,時值隆冬季節,西安郊外的道路全被大雪所覆蓋,城裏的汽車已不通行外地,步行去瓦窯堡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容易出事。董健吾苦等了一個月還未能成行,心急如焚之際忽然想到去拜訪張學良將軍。

董健吾和張學良曾有過數麵之緣,又報出了宋慶齡的名字前去求見,張學良自然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一陣寒暄過後,張學良詢問董健吾的來意。董健吾開門見山地說:“我想向張將軍借一架飛機,去陝北蘇區一行。”“什麼?什麼?”張學良大吃了一驚,瞪大眼睛一動也不動地注視著董健吾,半天說道:“董先生莫不是在開玩笑吧?你提出了這個要求,就是犯了通匪罪,可是要殺頭的,你知道嗎?……”

在大雪封道、等待天氣好轉的這一個月裏,董健吾對西北地區的形勢和東北軍的狀況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他多次聽鍾可托說,張學良對自己背上“不抵抗將軍”的惡名十分後悔,很希望能和共產黨一起抗日。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共產黨若真有抗日的誠意和決心,他願意和共產黨聯手打日本。宋慶齡派董健吾去陝北送信時,也分析過張學良的情況,認為他集家仇和國恨於一身,會熱心地給董健吾此行以幫助的。所以,董健吾才敢直言不諱地向張學良提出借飛機去陝北蘇區的請求。

董健吾沉靜地笑笑說:“孫夫人和我都相信,張將軍有抗日的願望,是不會殺我的頭的。再說,我這次去陝北蘇區,是受南京方麵所托,有進行經濟調查的公開名義,並經過蔣委員長同意的。而且,張將軍若有心和共產黨聯手打日本,我也可以幫助牽線搭橋,出點力。”

“哈,哈,哈!”張學良大笑起來說,“你可真夠大膽的!不但要去共區,還要遊說我一起通共!不過,你有膽量向我提這個要求,我堂堂的張少帥豈能沒有借飛機的膽量?你再大膽回答我一句話:你是不是共產黨方麵的人?”

“我和共產黨有聯係。否則,孫夫人也不會派我去和共產黨聯絡了。”董健吾坦誠地說,“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並且繼續向關內擴張勢力。華北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亡我中華之心已昭然若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道理,張將軍有切膚劑心之痛,應該比我要有更深刻的體會。國共兩黨政見不同,但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必須捐棄前嫌,聯合起來共同抗日,以救我中華!我一個牧師,尚能為國奔走,張將軍你豈可不為?豈會不為?”

董健吾的攻心術甚為起效,張學良將軍爽快地答應派飛機送董健吾去延安,還修書一封,交董健吾帶給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等中共領導。

2月21日,董健吾和張子華乘坐張學良的私人座機飛抵延安。駐守延安的東北軍部隊,按照張學良的命令,派騎兵護送他倆去瓦窯堡。從延安到瓦窯堡的路程不足100公裏,但由於大雪紛飛、道路泥濘,他們走了6天才安全到達。董健吾一行到達瓦窯堡後,受到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維漢、宣傳部部長吳亮平、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政治主任袁國平等人的熱情接待。董健吾將宋慶齡給中共中央的密信交給了他們。當夜,袁國平等即向博古等人彙報了董健吾此次蘇區之行的任務。博古立即致電在前方的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告知國民黨南京政府托宋慶齡派人送來密信。

次日,在林伯渠的陪同下,董健吾會見了博古。董健吾談了宋慶齡委派他的情況,接著又說:“我這次前來途經西安時,麵見了張學良將軍。”他將張學良致中共中央的信遞給了博古,“我以為張將軍對抗日的態度應予重視。他有家仇國恨,又遭國人誤罵,強烈要求抗日雪恥。他不希望打內戰,不願意進攻紅軍……”董健吾說了很多,反映的情況很重要,提出的建議也很中肯。博古把信件的內容電告在前線的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幾天後,博古按照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複電的內容,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給宋慶齡寫了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