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七君子”中的秘密黨員沙千裏2(3 / 3)

沙千裏還和救國會的何懼創辦企業,實業救國。他曾任建國機械廠經理、建成實業公司經理、和春麥粉廠經理。這些經曆使沙千裏與重慶的工商業者聯係密切,沙千裏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基層民眾打成一片,團結中小工商業者與國民黨腐敗的經濟製度做鬥爭,指出四大家族在經濟上的掠奪是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原因。

迎接解放 獲得曙光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為了避免采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隨即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並立刻於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

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抗日戰爭進入全麵大反攻階段。中共準備將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據地一一連通。國民黨方麵也在美軍空運、海運幫助下,迅速占領各大城市,準備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

至此,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然而,當勝利的中國人民還沒有喘過氣來,國民黨又挑起了新的內戰。為了揭穿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抵達重慶,與國民黨舉行談判。談判前,沈鈞儒、沙千裏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並征求他們對談判的意見。為了順應形勢的變化,1945年冬天,救國會在重慶召開會議,會議製定了新的組織規程和政治綱領。救國會改名為“中國人民救國會”,新的救國會以“團結國人,建設獨立自由幸福的民主新中國”為奮鬥的終極目標。沙千裏因為回到上海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但對於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感到非常及時和有必要。

回到上海後,沙千裏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麵工作:第一是從事律師業務。他一到上海,繼續與沈鈞儒合辦律師事務所,不少工會和公司請他擔任法律顧問。最先來請他的是上海法商水電工會和一家百貨公司工會,期間,沙千裏在打擊漢奸勢力,維護工會正當權益方麵作出了貢獻。第二是根據中國人民救國會的綱領和章程,籌建了中國人民救國會的上海組織,使救國會重新回到黨中央的領導下。第三是與馬敘倫、林漢達等發起成立了有各黨派、各工會、各教育團體參加的“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

1945年12月,沙千裏、許滌新、羅叔章等成立“中國經濟事業協進會”,通過了章程和《對當前經濟問題之意見》,批評了國民黨腐敗的經濟製度,提出經濟民主的九點主張,引起了周恩來的重視。

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5月,周恩來領導的中共代表團移駐南京,並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加強了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對華東地區的領導。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就是黨領導下的反內戰、爭民主的一個人民群眾團體。6月中旬,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麵內戰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6月底,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決議”,蔣介石以30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點燃了全麵內戰的戰火。接著又對華北、華東、晉綏、東北等解放區發動進攻。

8月2日,國民黨派飛機轟炸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11月,國民黨反動軍隊占領張家口以後,公然一手包辦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此時民盟發表聲明,抵製和拒絕參加偽國大,沈鈞儒、沙千裏、史良等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揭露國民黨發動內戰的罪行,指出國民黨召開的“國民代表大會”是違反政協決議的,因而是非法的。

1947年5月,中國人民救國會一屆二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由於民盟二中全會決議取消黨派盟員,以後盟員均以個人身份參加,會上決定以救國會的名義更加積極活動。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救國會第一屆第二次中央全會宣言》指出:“今後本會仍一本過去傳統的精神,與國內各民主政團,共同努力,以爭取獨立、和平、民主的早日實現。”沙千裏在會上積極擁護這一主張。

1947年10月27日,國民黨政府宣告民主同盟為“非法團體”,強迫解散,並對民盟成員進行迫害。此前的1946年7月,李公樸和聞一多相繼被殺害,國民黨妄想用暗殺等恐怖手段,把國統區的民主運動鎮壓下去。於是各民主黨派領導人,陸續離開國民黨統治區,前往香港。沈鈞儒和沙千裏在11月間秘密離開上海,中國人民救國會的活動中心隨即轉移到香港。

1948年9月,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分批前往東北解放區。沈鈞儒、郭沫若、章伯鈞等是第一批,沙千裏是第二批。他們到哈爾濱後,曾以民主同盟和中國人民救國會的名義發表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11月16日,沙千裏等又發表了對時局的聲明,指出:民主的新中國,隻有在徹底摧毀反動獨裁統治集團以後,才能獲得保障;和平的新中國,非堅決徹底鏟除內戰的根源,鏟除和平的障礙不可;統一的新中國,隻有在消滅反動獨裁之後,通過新政協,組織民主聯合政府,才能完全實現。

1949年2月25日,沙千裏等到達北平。6月,他和救國會其他負責人參加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沙千裏代表救國會在大會上發言,他回顧了救國會成立14年來的鬥爭曆程,表示堅決擁護新政協的各項決議,決心為實現共同綱領而奮鬥。他滿懷激情地歡呼新中國的誕生。

全國解放以後,沙千裏曾任貿易部副部長、商業部副部長、政務院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辦公廳副主任、地方工業部部長、輕工業部部長、糧食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2年4月26日,沙千裏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