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百變刺客”煉成的精英華克之1(1 / 3)

第八章 “百變刺客”煉成的精英華克之

1931年的一天,上海火車站,“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剛從火車上下來,準備坐上自己的汽車回家,“砰”“砰”“砰”,幾聲槍聲響過,宋子文中彈倒地,刺客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正式開幕。9點35分,正當委員們陸續轉身走上台階,準備登樓參加預備會議的時候,突然記者群中閃出一人,從大衣口袋中拔出手槍,高呼“打倒賣國賊”,瞄準汪精衛連擊三槍,槍槍命中。一槍中左臂,一槍中左頰,一槍打在背部肋骨上,汪應聲倒地。會場秩序頓時大亂,中委們四散奔逃……

這兩起刺殺事件的製造者就是華克之,類似的刺殺事件在他的一生中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那麼,這個華克之是個怎樣的人呢?除了做刺客,他還有哪些傳奇經曆呢?

“三民”信徒 排斥蔣匪

華克之,原名華睕,1902年生於江蘇寶應。祖父華曉雲是個武舉人,富有正義感,常為人打抱不平。父親華小東,是個能詩善文的秀才,母親郭氏是一位端莊賢淑的大家閨秀。原本幸福的家庭從華克之三歲起不斷發生變故,父親被牽連到“打米市”一案差點丟了性命;九歲那年,慈愛的母親撇下四個孩子離開人世;而後,他的哥哥夭折。

華克之被一位嬸母領養,嬸母待華克之如自己的兒子,關心、體貼,又處處嚴格要求,為他購買書籍,聘請老師,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嬸母家待了整整五年,他勤奮讀書,刻苦學習。191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寶應縣安宣高等小學。1919年,華克之進南京第一中學讀書。

進入一中以後,他開始搜尋並閱讀孫中山的著作,多方麵了解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正是這年10月,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宣布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他的著作《孫文學說》、《建國方略》第一冊也在這個時候公開發表了。華克之如饑似渴地閱讀孫先生的著作,立誌要做一名忠實的“三民主義”信徒。剛上二年級,同學們就一致選他當省立南京一中的學生會主席。不久,他加入中國國民黨,成為一名年輕的國民黨黨員,並作為工作人員到廣州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親聆孫中山先生的教誨。華克之衷心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在南京一中就讀的後半程裏,華克之成了班上,乃至學校的紅人,社會活動日益增多,經常要參加一些演講會和報告會。在不斷的活動中,華克之認識了東南大學學聯代表、中共南京市主要負責人之一宛希儼,兩人相互佩服,一見如故。在宛希儼的影響下,華克之開始接觸並研究共產主義理論。後來,華克之考上了金陵大學。國共第一次合作以後,華克之成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南京市南區黨部委員,不久又被選為金陵大學學聯理事,參與整個南京市學聯的活動。從此,華克之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而是一位積極的社會活動家,開始走上了政治舞台。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餘人在租界內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學生聲援工人,並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一百餘人。下午萬餘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五卅”慘案爆發後,南京發動了聲援上海人民反帝愛國鬥爭,並在下關建立了“五卅”慘案後援會辦事處,由共產黨員曹壯父具體領導。華克之是此次活動活動的主要的策劃者之一。

6月3日,南京市各大中小學、國民會議促進會等四十七個團體一萬多人在公共體育場召開了聲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大會,並動員工人罷工。在聲援“五卅”慘案的鬥爭中,華克之始終走在鬥爭的最前列,他機智、聰明、勇敢、富有政治熱情,給同學和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獲得了當時江蘇省水陸警備司令冷禦秋將軍的好感,後來他成了冷將軍的忘年交。

1927年北伐軍占領南京後,在鬥爭中成長起來的華克之出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在此期間,華克之還結識了一些共產黨員,非常佩服他們堅定的信仰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華克之的威武不屈品格和出色的組織才能,贏得了許多人的欽佩,在他的周圍已經逐漸聚集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和真誠的同情者。他也以自己的赤誠結交了一些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其中既有反蔣的國民黨左派人士,也有中共地下黨員,還有王亞樵這樣浪跡江湖,聲稱與蔣介石“不共戴天”的人物,甚至和當時蔣介石的親信酆悌也私交甚好。

自從孫中山逝世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蠢蠢欲動,不斷製造事端。特別是蔣介石一手製造的“中山艦事件”後,各地右派勢力的活動便日漸猖獗。華克之對此早有預感,“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出台後,他便預感到正在逐步控製了國民黨實權的蔣介石將是國民革命運動潛在的危險人物。他曾私下對朋友們說過自己的憂慮:“別看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大家卻在為一個人忙。一旦勝利在握,別說共產黨沒有活路,恐怕連我們這些正牌國民黨員也要成為總司令指揮刀下冤魂的。君不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已經火並。”

不久,蔣介石背叛革命,指使流氓搗毀南京國民黨市黨部,接著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2日當晚,華克之悄悄離開金陵大學,與其他富有正義的國民黨黨員商討反蔣對策。大家一致決定,以國民黨南京市黨委委員、青年部長華睕的個人名義張貼布告,通知全市國民黨員於4月14日集會,抗議蔣介石的暴行。第二天,布告的內容傳遍了南京城,正在上海慶祝勝利的蔣介石聽說南京的情況後立即回到南京。為了拉攏活動的組織者華克之,蔣介石給華克之寫了一份親筆信,“華睕同誌,明天大會萬不能開,請即到總部一談,蔣中正。”華克之見其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遺訓,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蔣介石將華克之關押起來,後經國民黨元老保釋,華克之方得以出獄。

出獄後的華克之繼續參加了一係列反蔣活動。在豪傑之士王亞樵的介紹下,華克之與來自南京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尹粹琳相識,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結婚。

華克之離開金陵大學後一時沒找到合適的去處,當時擔任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政訓部主任的酆悌便讓他在政訓部掛一個空職,既可領一份幹薪維持生活,又可以得到某種庇護,免遭不測。然而隻要華克之不放棄反蔣的態度,CC派(中統)就不會容忍他逍遙自在。華克之新婚不久,CC派又一次秘密逮捕了他。酆悌為了營救這位青年朋友,不惜同CC派鬧翻,用自己的權力暗中將華克之從獄中救出。華克之為了不使朋友受牽連,主動要求離開酆悌的政訓部。酆涕又將他介紹到總政治副主任陳銘樞的手下掛一個“中尉錄事”虛職。但是,華克之堅持“新三民主義”和反蔣的立場始終不變。

一次,他受委派去下麵辦一件案子,竟把幾個被中統指控為共黨嫌疑犯的人全部釋放,引起了CC的強烈不滿。另一次,他利用回家鄉寶應探親的機會,竟說服有開明傾向的縣長改革縣政,推行保護農民的“二五減租”政策,引起了當地豪紳的堅決反對和上告。CC乘機再次將他逮捕。還是由酆悌設法將他救出,並由此引發了國民黨內部的一場公開對抗:CC派以江蘇省黨部名義在報紙上公開通緝“在逃共匪華腕”,酆悌則以國民黨中央軍校特別黨部的名義在報上公開“為本黨忠實同誌華睕辯護”。酆悌如此積極庇護華克之,使華深感不安。華克之清楚,三次營救並非是酆悌愛惜人才,這其中友誼和感情的成分占大多數。華克之對酆悌心存感激,但又覺得三番五次給酆悌惹麻煩會使酆悌受到牽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華克之基本上沒有公開參加政治活動。

1929年3月15日,國民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作石徹底拋棄了孫中山的革命精神,一些真誠信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人士或被停職或被開除黨籍,華克之也在蔣介石的清除範圍。在這種形勢下,華克之再靠酆悌等人的友情庇護已經不可能了。有人建議他,隻要在報上發表一個反共聲明,便可獲得蔣介石諒解,CC也就奈何他不得了。華克之堅決拒絕了這個建議,他自認為,他堅信孫中山“聯共”政策是正確的。他自己過去和共產黨人宛希儼等合作共事就很融洽。他表示絕對不發表背信棄義的“反共聲明”。為了不連累朋友,更為了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革命道路,他決定離開南京到上海開展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