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風雨裏的探索——“三期九段戒治法”的曆史記憶(2)(3 / 3)

社會考察階段(後來獨立分離出勞教戒毒的後續照管模式——回歸家園):對戒毒勞教人員進行規範的出所教育和就業指導;建立對出所戒毒勞教人員進行跟蹤考察、家訪、社區調查的製度;建立戒毒谘詢專線;建立幹警聯係責任製;並對有複吸傾向的,可勸其來所進行診治,幫助其度過“窗口期”;邀請戒掉毒品的成功人員來所現身說法;動員戒毒勞教人員解教前與勞教所簽訂定期回所訪談和尿檢的協議,以驗證其操守的真實性、準確性。

二、“三期九段戒治法”勞教戒毒模式的創新性

(一)理論上的引入創新。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偉大導師列寧曾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戒毒工作也是一樣,必須要由理論來支撐,來指導戒毒工作的開展。“三期九段戒治法”就是充分借鑒和運用了社會學理論、行為學理論、心理學理論、醫藥學理論創新性地探索出了“模擬療法”、“內省法”、“社區療法”、“社會調適法”、“跟蹤監測法”、“反省療法”、“自我控製療法”、“逆向療法”等係列療法,進一步完善了“三期九段戒治法”和創新勞教戒毒的理論體係。“三期九段戒治法”運用的主要療法“係統脫敏療法”就是在原來讓戒毒勞教人員談毒品、看毒品、看吸毒工具“模擬療法”的基礎上引進joseph wolpe的行為治療技術交互抑製(條件反射)和消退作用的理論,並成功嫁接到戒毒勞教人員的戒毒治療中,形成具有創新思想和自己特點的療法。

係統脫敏:它是脫敏治療的一係列方法和步驟的統稱。“脫敏療法”的原理就是幫助病人在心理上控製自己對厭惡、刺激的逃避反應和抑製不期望的行為。根據這一原理,在“毒品考驗室”的專櫃裏,向戒毒勞教人員提供各種毒品樣本,注射和吸食所需的器皿,通過感官刺激,激活內部聯係思維,呈現舊的環境、情境、反複幹預、訓練,使其強烈的刺激逐漸弱化。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境產生的條件反射呈現消退狀態——即戒毒勞教人員對毒品的心理渴求下降。

係統脫敏療法在“三期九段戒治法”中的運用,采取隨機抽取教期在1年以上的30名戒毒勞教人員作為治療組,以每15人為一個小組,共分成2個小組,成員固定,選出組長2名,每天完成一組治療工作。具體的方法和步驟是:

第一步,想象脫敏。首先進入“場景想象室,室內有大量的與吸毒有關的圖片和錄像帶,由治療者口頭敘述,讓被治療者進入從前吸食毒品的情境想象。當進入狀態時,便伸出一隻手向治療者示意,並讓其保持想象場景30秒之後停止想象,讓被治療者報告此時感覺到的主觀渴求等級分數(從0到100分,分四個等級,自己填寫在主觀渴求程度表內),然後由醫護人員對其進行生命體征t、p、r、bp的測試。

第二步,實物脫敏。通過想象脫敏後便可進行實物脫敏。提供實物(毒品注射、吸食器皿),讓被治療者反複觀看,通過感官刺激加上情景想象,逐漸產生興奮,內心的渴求程度逐步升高,此時又要進行生命體征t、p、r、bp的測試。隨著時間的推移,興奮趨於平靜,直至渴求程度接近0度或渴求消失,治療前後、治療中皆要進行渴求程度評定(由被治療者自己根據主觀願望打分),治療後由醫護人員對焦慮程度表hama進行評定。

第三步,情感交流。每次治療評定結束後,治療小組都進行情感交流。

第四步,衝擊脫敏。參加脫敏治療的被治療者實物脫敏滿3個月,渴求度,焦慮量表趨於低水平時,可實施不定期或突然超常規加大刺激強度(毒品和器皿置於桌麵、隨手可得)。可反複地看,直至渴求、焦慮度不發生波動而趨於平穩或消失。作用是使被治療者具備抑製對超量刺激帶來的心理渴求的承受能力。

第五步,所外適應。通過衝擊脫敏,對渴求和焦慮保持低水平且平穩的戒毒勞教人員,結合日常表現,操守好的方可獲得周末給假,在家人的監督和照看下,讓他們麵對現實,進一步接受社會複雜環境的考驗,同時,也可以檢驗脫敏治療的實際療效。

通過對參與係統脫敏治療的戒毒勞教人員個人心得體會、內省材料、總結以及有關評定量表的彙總分析,得到的啟發是:

方法獨特,易於接受。參加這一治療的戒毒勞教人員認為:係統脫敏治療技術方法科學、新穎,治療場景逼真,物品都是真實的,氣氛也較安靜,很容易引發聯想,感官刺激也很強烈,容易接受。如戒毒人員李大輝(化名)說:“以前我曾嚐試過多種戒毒方法,但都沒有成功,使我一直都在毒海裏苦苦掙紮,脫敏療法讓我耳目一新,效果確實不錯,現在看見毒品心中渴求度已接近零,心癮已消失了。”

提高認知,拒絕誘惑。凡參加治療的人員增強了拒絕毒品誘惑的能力,經曆了由想毒品又怕毒品到麵對白色魔鬼的心路曆程,個人意誌得到了進一步的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