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雨裏的探索——“三期九段戒治法”的曆史記憶(3)(1 / 3)

符合規律,效果切實。脫敏技術是利用條件反射和消退作用原理來逐步弱化物體對人感官的刺激,以降低人們對某種物質特別偏愛的程度,完全符合人的生理規律,易於被治療者接受。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對生命體征t、p、r、bp的測定和焦慮程度表hama的評定,發現生命體征的曲線隨著刺激的增強而逐漸升高,隨著興奮的降低而逐漸恢複正常,hama的分值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在第十三次治療後30名被治療者的分值全部降為零。他們反映由最初的害怕、緊張、興奮、激動,到後來的鎮靜自若、心如止水,做到以一種理性的態度來思考問題。戒毒勞教人員廖今說:“麵對白色毒魔,自己能如此平靜,使我無法相信。隻要我這樣繼續堅持下去,肯定會出現最佳的治療效果,我就能擺脫毒品對我的控製。”

(二)體製上改革創新。要取得戒毒工作實質性的進展,如果不從體製上進行改革與創新是難以取得成效的。因為勞教單位作為一個執法機關,在體製上、機構上、人員上都是按照執法單位性質來設置的,一般就是勞教所下設大隊、中隊。但作為既擔負執法任務又兼有戒毒工作性質的戒毒勞教所,顯然不能適應。實施“三期九段戒治法”從三個方麵對現行建製進行了改革創新。

一是實行“院隊合一”。就是將擔負戒毒任務的三大隊與醫院合二為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外為醫院,對內為大隊。三大隊大隊長兼醫院院長,醫院教導員又為三大隊教導員。設置一個黨支部,由大隊長兼院長任支部書記,幹警、醫護人員統一調配。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大隊管理教育的優勢,又挖掘利用了醫院醫療戒治的潛能,整合了大隊和醫院的資源,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到了極限。實踐證明,這種體製上的改革創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戒毒工作中,三大隊基本上沒有發生打架鬥毆等違規行為,改造秩序井然,這是管教幹警專心致誌管理教育的結果。醫護人員在醫護戒治中也充分發揮了特長,努力工作,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結果。如副主任醫師顧寧、主治醫師劉衛、高級護師李漢泉積極參與戒治工作的務實操作和專業研究,取得較好的成績,他們分別在《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等專業雜誌上發表數篇研究文章。同時,在實踐中還得出一個結論:作為專業的戒毒所,必須由醫療設施比較齊全,醫護人員有一定的工作經曆的醫院做支撐,沒有醫院,戒毒的大部分工作實驗誰去做?戒毒勞教人員的並發症出現誰去管?戒毒所如果沒有醫院,就好比一個人沒有軀體,戒毒所就是戒毒,它不是教育所。戒毒就得要醫生,沒有醫生,戒毒隻是一句空話。所以,醫院在戒毒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機構,而絕非是可有可無。四川省成都戒毒勞教所醫院從四川省芝芝集團芝芝藥業分公司捐助的5萬元開始,購置了病床、床頭櫃等基本的醫療設施,發展成為現有醫護人員9人,有x光機、b超、生化設施的專業戒毒醫院,取得了《醫療執業許可證》、《戒毒執業許可證》,並成為勞教戒毒後續照管模式——回歸家園的載體,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

二是實行大隊為社區、中隊為治療組,對內統一稱為社區。在社區內根據戒治工作的需要分為若幹個治療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戒毒勞教人員在勞教所內模擬社區的場景,適應社區的環境,為將來回歸社會做一些準備,真正實現讓他們在社會常態下戒毒,實現與社會的無縫對接。

三是對戒治幹警著裝要求。在實施戒治時,醫護人員著工作服,在實施心理教育時,不論是幹警或醫護人員均著便裝。在實施集體治療時,幹警也必須著便裝,但著裝要求整潔、幹淨、得體,不得著奇裝異服,女幹警不得燙發和化濃妝。

(三)手段上的探索創新。首先,讓他們直接看毒品。大凡從事戒毒工作的人都知道,吸毒人員最怕什麼。他們最怕的就是說到毒品,看到毒品。他們為了搞到毒品,可以不擇手段,隻要有毒品什麼都可以不要。到了戒毒勞教所,這裏沒有毒品,也難以搞到毒品,讓他們在戒毒勞教所內看毒品,目的是以毒攻毒,反其道而行之。看多了,拿不著,使他們產生一種自然生成的抵禦毒品的能力。在遇有毒品時,自然會想到:在戒毒所那麼多毒品我都沒有去吸(吸不著),這點兒算什麼?從而給予拒絕。其次,讓他們觀看吸毒後造成的慘狀。他們看後說到:太慘了,如果再吸下去,我們的後果就是這樣。再次,讓他們熟背戒毒信條,牢記戒毒警句,每天背三遍,以增強他們戒毒的毅力。第四,讓他們直接接觸“毒友”,學會拒絕的方法。將可能遇見的情景,編成小品,讓他們知道如何有效地“拒絕毒品”。第五,試行“準解教”製度。“準解教”實際就是還沒有解教,準備解教。讓在勞教中表現較好,戒治效果好的戒毒勞教人員在滿教前的3個月,提前放出試一試。看能否做到3個月的操守。經檢驗,做到了就按期解教,沒有做到收回勞教所,補上3個月的教期,並按照規定延長勞教期限。這種探索創新的手段很好,3年中,成都戒毒勞教所對75名戒毒勞教人員采取了“準解教”和“請假考驗”製度,結果隻有2人有重新吸毒行為,可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