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說書出神入化,除了他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他說書時,要求“主人必屏息靜坐”,不許“下人咕嗶耳語”,否則就不開講。每到深夜,他麵對忠實的聽眾。說得更加認真細致,毫無倦怠之意,通過這則掌故,顯見柳敬亭不僅忠於藝術、而且具有自尊自重的品格。
朱楚生
楚生的容貌不是很美麗,但即使是絕色佳人,也沒有她娉婷玉立、楚楚動人的風韻。她眉頭掛著孤寂的神態,眼睫間流露出深情,顧盼嫋娜的舉止善解人意。她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戲曲中,竭盡全力去演。曲詞念白有錯誤,稍作訂正,雖然隔了幾個月,原先的錯誤必定會按照指出的去改。楚生想象豐富。對角色一往情深,沉浸其中不能自主。一天,在定香橋,日頭西斜,暮靄飄浮,林木朦朦朧朧,楚生低頭不語,淚如雨下,有人問她什麼事情,她用別的話應付過去。整天憂心忡忡,終於為情而死。
朱楚生是個演地方戲的女演員,擅長演《江天暮雪》、《宵光劍》、《畫中人》等劇,後經精通音律的姚益成指點,演技更加特出。朱楚生細膩含蓄,善於通過眉目表達幽微情感。她能獲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有獻身藝術的精神,在生活中自覺體會角色的感情,把角色的情感化為自己的自然動作,競至於“憂心忡忡,終以情死”。朱楚生可算得上一位“體驗派”的優秀演員。
書罵坐
新安的隱士吳虎臣喜愛謾罵同座的人,汪伯玉把他推薦到戚大將軍那兒去。大將軍在宴飲的時候,命令執法官站在他的旁邊,說有大聲喧嘩的人,就按照軍法處罰。虎臣一直到散席沒有說過一句話。戚大將軍說:“近來有個隱士喜愛謾罵同座的人,都說他的性格很壞。我看那個人的性格雖然壞,但他的眼睛很尖。他在酒席上總是挑人罵的。不可以罵的人,他是終究不罵的。”
狂士恃才傲物,喜歡否定別人以顯示自己超逸不群。然而他心裏清楚,隻能罵可以得罪的人,得罪不起的人決不能罵。對這種表麵狂放,實際上城府很深的人要有摯惕。
吳虎臣碰到戚繼光,真有點“秀才碰著兵,有理說不清”的味道。
不喜高帽
世俗都愛把當麵恭維人叫做“戴高帽子”。
從前,有兩個學生要離開京城到外地去做官。臨行之前,一同去拜辭老師。老師問:“你們到了外地,準備怎樣待人接物?”學生回答:“老師放心,我們準備逢人送上一頂高帽子,保管叫地方上人人高興。”老師嚴厲地告誡說:“不行,這種醜事絕不能做。雖然如今世風日下,老實人吃不開,但是我希望你們一定要嚴守情操,為人正直。”一個學生連忙拜道:“老師的話對學生教育極大,如今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愛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含笑頷首說:“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教你們一定要為人正直。”辭別出來,兩個學生相視而笑說:“瞧,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一頂啦。”
“高帽子”有兩種,性質全然相反:一種是貶,貶到戴上它去遊街;一種是褒,指當麵奉承拍馬。前者人所共惡,後者人所共喜。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渾身舒服,不覺討厭,無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對吹拍不正之風的天機。
不佞神佛
紹興王元章,是明初有名的人物。他所住的地方與一座神廟很近,每當燒飯時缺少柴薪,就把神像劈下來當柴燒。有一鄰居敬神心誠,遇到元章毀壞神像,就刻木頭補好,像這樣有三四次。然而元章的家人常年太平無事,鄰居的妻子兒女卻時常生病。一天,鄰居叫來巫師降神,責問神說:“他屢次毀壞神像,神不責罰他。我總是把壞了的神像修補一新,神反而不保佑我,這是為什麼?”巫師發怒說:“你不設置神像,神像又怎麼會被當柴燒?”從此那個人不再修補神像,廟也就荒廢了。
這則掌故,是借神佛來嘲諷勢利小人。
不敢有胡子
兵部侍郎王佑巴結奉承太監王振。王振有一天問:“王侍郎為什麼不長胡子?”佑回答說:“老父親沒有胡子,兒子怎麼敢有胡子?”
王振,蔚州人,從小淨身入宮,侍奉太子朱祁鎮。朱祁鎮即帝位,為英宗。王振以其為親信而獨攬朝政,權傾天下,公侯勳戚皆稱其為翁父,尚書徐唏等多屈膝事之。王佑認太監為父,事出荒唐,然而在當時並非個別現象,此則掌故揭示了在封建專製政治高壓下被扭曲的人際關係。
司馬相如宮刑
相國袁太衝同兩名官員在賓館中坐了很久,一位先生說:“司馬相如每天擁抱著卓文君,好不快樂 ”一位先生說:“他受宮刑時卻也受苦了。”
袁太衝閉著眼睛搖頭說:“溫國公司馬光被嚇了一跳。”
此掌故諷刺連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也搞不明白的一班誤國之吏。明朝推行八股取士製度,讀書人為求功名,一心鑽研應試的經義,很少接觸其他文史書籍。甚至把寫詩作文(古文)視作徒耗精力的無用之舉。因此有的進士不知《史記》是什麼書,有的閣老隻知《崔氏春》《秋西廂記》而不知有《春秋左氏傳》。這個掌故意在嘲諷縉紳將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混為一談,也非憑空捏造。
好施
相國李廷機喜歡施合。在禮部的時候,每次到部裏去,乞討的人拉著他的轎子擠滿了道路。李不覺露出笑容,對著同僚下屬卻又裝出一副不堪忍受的樣子。楚人吳化是部裏的郎官,上前說:“老先生的衙門,本來就是教化百姓的地方。”李默不作聲,過了一天,吳化被降職。
李廷機字爾張,號九我,晉江人。萬曆十一年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入內閣參讚機務,人廉潔,然性格剛愎偏激。此掌故譏刺李廷機借施舍博取仁慈美名,實際上是個銖錙必較的人。
李廷機任禮部尚書,禮部掌握禮樂教化,吳化取“教化”與“叫花”諧音,嘲謔禮部為叫花子的衙門。
四麵觀音
正德年間,錦衣衛廖鵬因為驕橫而獲罪,聖旨下令封閉他的房舍,限在五天內把他驅逐出去。廖鵬有個侍妾叫“四麵觀音”,拜見朱寧,請求他來調解這件事。朱寧一看到“四麵觀音”就十分喜歡她,留她住了五天,於是悄沒聲息地沒有人來催促廖鵬搬家了。廖鵬就像原先那樣管理事務。朱寧從此經常到廖鵬那兒過夜,從容地對廖鵬說:“為什麼不把‘四麵觀音’送給我?”廖鵬說:“把她送去侍候父親,我就不能夠有一個晚上向你敬杯酒的機會,不如把她作為父親的外室。”朱寧於是更加喜愛“四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