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道掌故(1 / 3)

第三章商道掌故

千古絕唱的一筆生意

秦公子子楚在趙國做人質。大商人呂不韋見他困頓不堪,鬱鬱不得誌。呂不韋經詳細地調查和周密地分析,認為子楚像稀有的貨物一樣,可以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

原來,秦昭襄王時,孝文王為安國君,是太子。安國君有位愛姬,立為正夫人,號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擁有立嗣大權,卻一直沒有兒子。子楚的母親是夏姬,夏姬卻不愛子楚。於是,呂不韋的子楚奇貨可居,一方麵把娶過來的趙國富豪的女兒趙姬讓給了貪色的子楚,一方麵送子楚500金,讓他廣結賓客才士。呂不韋自攜500金遊說秦國,求見華陽夫人的姐姐,將奇珍異寶盡數獻給華陽夫人。結果,安國君繼立為國君之後,華陽夫人勸安國君在20多個皇子之中,立子楚為太子。安國君即位便是孝文王,孝文王死,子楚即位。做了國君,稱秦莊襄王,呂不韋也因此當上了丞相。

呂不韋意外地發現了奇貨可居的一筆“生意”,而且他大膽地做好了這筆千古絕唱的生意。其人雖死,但他進行的風險投資時的言行,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商經”。

在這場特殊的交易中,決定呂不韋能否成功的,不僅在於他自身方麵的籌措,還要等到客觀的時機成熟。在商道上,我們要學會等待大商機,小商機不妨擦肩而過,大商機就要耐心地等待。在人生的曆程中,等待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善於等待的人是難以成功的。

陶朱事業

有人問範蠡:“你十幾年之中,三次聚財至千金,家資巨萬,其中有什麼訣竅嗎?”

範蠡坦率地說:“我主要是把計然的經商理財十八策用到了極致。但計然是把它用在治國,而我用到了治家上。”範蠡是說他讀了春秋時晉國的經濟學家計然寫的書,該書名叫《積著之理》。其中有經營秘籍十八策。

計然是春秋時期天下聞名的經濟學家,對治理國家的策略極有研究。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談論治國方略,與同時代的其他人截然不同。比如,計然認為,如果一個國家要打仗,就要首先做好後勤戰略防備工作,時刻準備好待用之物。如果想知曉國庫物資的多少,相互對照各種物資的供需狀況,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了。

計然的十八策秘訣是:

一、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二、價格要標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三、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

四、賒款要認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五、貨物需麵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貴價減;

六、出(納)入(賬)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七、用人要方正,切勿至斜,至斜則托付難;

八、優劣要細分,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九、貨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十、期限要限定,切勿馬虎,馬虎則失信用;

十一、買賣要快捷,切勿拖延,拖延則失良機:

十二、錢財要明慎,切勿糊塗,胡塗則弊竇生:

十三、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十四、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十五、主心要安靜,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十六、臨事要盡責,切勿妄拖,妄拖則受害大;

十七、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成差劣;

十八、說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公範蠡,將計然治國平天下之策用來發家致富。越滅吳之後,他見自身對於勾踐的利用價值已盡,這些昔日助其征戰的智囊同樣可以效力於他人而推翻所得的政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意思。他相信越王早已領會這一要義。遂辭官而去,隱姓埋名,安居於齊國中心定陶後,置辦產業,囤積居奇,相時買賣,商業往來,隻賺不虧,財富積聚,三擲千金於貧賤朋友和本家兄弟,晚年坐享其成,高枕無憂。後人將其尊稱為商聖。當今華夏商人更是對他推崇備至、引以為榮,將自己的商業經營活動稱之為“陶朱事業”。

人生有取有舍。範蠡的取舍是在舍棄之後而大有作為的人。

人生的取舍,在於恰到好處、適逢其時,範蠡在大功告成後,及時地引退,不再戀戰政壇,而是遠走他鄉異國,專營經濟,其樂陶陶。古人講:“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這道,無論是商路之道,還是官路之道,都應本著“德不孤,必有鄰”的操守,否則,“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範蠡在一棄一取中,頗具膽識。他的取舍之道,是成功的典範,是成功者的絕好賣經,是他善於把書本知識,變為實踐財富的精彩偉績。

活用錢財的大手筆

春秋戰國時,孟嚐君養客如林,義名天下。但有一次他讓一個叫馮諼的門客去封地薛給他收取莊銀,此人非但沒有把莊銀收回來,還假冒孟嚐君的名義把大部分債據燒掉了。孟嚐君對馮諼的擅自主張很惱火。但是馮諼告訴他,此時孟嚐君什麼都不缺少,唯獨缺少“義”,所以他為孟嚐君買“義”回來了。孟嚐君對馮諼老大不高興,但孟嚐君封地薛的百姓卻十分高興,他們對孟嚐君的此一義舉很感恩戴德。過了一些時日,孟嚐君因相權惹眼而招人嫌怨罷相歸薛,薛地的老百姓聽說孟嚐君回來了,從大老遠就開始沿途排隊,歡迎孟嚐君。孟嚐君落難回鄉,此時他才感悟到門客馮諼的良苦用心。

薛地的百姓之所以如此盛待孟嚐君,不就是因為他賤視金錢,仁義至上,恩厚德重嗎?馮諼雖然不是商人,孟嚐君也不是老板,但這則掌故說明了他們是活用錢財的大手筆

準確預測商情

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以,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史書上說他富比陶朱公。孔子雖然口頭上“罪子貢善居積”,但內心還是偏愛他的。

《論語子罕篇》記載: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日:“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賈者他。”待賈而沽即等待高價才出售。由於子貢善於“預測商情,待賈而沽”,不幾年就成為家累千金的大富翁。

子貢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的遠見,能夠準確地估計到市場的變化,從而獲得有用信息。

現代的商場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遠見,掌握不了市場的變化趨勢,那麼從商致富的想法隻能是夢想。

例如美國蓋茨的微軟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預見了個人電腦在今後的世界將會大行其道。

狗猛酒蕭條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他的酒很好,人也和氣、公道,但是生意卻很清淡。由於酒賣不出去,放著放著就變酸了。這人很苦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問地方上的一個老人,老人說他家的狗太凶了。原來是人們怕狗咬才不去他家買酒的。

做生意,不僅要貨好正宗,影響生意興旺的因素還很多,比方這裏指出的“店”的環境問題就是一個例子。你的酒店環境不舒服,誰還到你那裏去吃東西呢?因此搞好店群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你的服務員的素質,店內衛生,等等,都是你的開店形象的綜合因素,顧客心理感覺的好壞,與它們直接相關。而這又直接決定了你的生意的好壞。

童叟無欺

北。京海運倉有家小糧店,字號叫“天興泰”。掌櫃的姓陳,是山西人。他做買賣比較公道,尤其對老人和小孩來店買糧食特優惠,稱足斤兩之後,總要叫夥計再加上半小鐵勺。舊時糧店貨櫃上架著杆秤,顧客買米麵時,夥計拿起像現今大炒勺一樣的工具,從麵箱或米筐蘿中舀起,放在秤盤上稱分量,或多或少再用長把小鐵勺添減。一小鐵勺的米麵大概有一兩。陳掌櫃常向夥計們講,凡老人小孩來買糧食的,大都是窮苦的鰥寡孤獨之人,吃上頓沒下頓。給點兒照顧能積德。

陳掌櫃派學徒攙扶老人上下台階,不但可以表示對老年主顧的尊敬與愛護,而且可以避免老人因手腳不便摔倒在店內外,招來麻煩。說明他為人做事想得很周到。

“天興泰”糧店照顧孩童善待老人的做法,使周圍的居民顧客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都認為陳掌櫃是個好人。傳開之後,不論遠近都來買他的糧食,他很快便發達起來了。接連開了三家分號:北新橋橫街的“天興隆”、東單鬧市口的“天興東”和南小街的“裕記糧棧”。一個小小的“天興秦”從“童叟無欺”的“小惠”中獲取了巨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