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液的常規檢驗及應用(3 / 3)

(3)利用光散射(S)技術測量細胞形態和核結構。原理是利用激光照射進入計數區的每個細胞,根據散射光角度(10°~70°)的不同,提供每個細胞形態、核結構等光散射信息來鑒別細胞顆粒的構型和質量(粗顆粒比細顆粒的散射光要強);可區分中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根據VCS原理,顯示3種細胞散點圖:DF1(體積值和散射光值)、DF2(體積值和電導值)、DF3(體積值和電導值,但隻顯示嗜堿性粒細胞群)。

2.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檢測白細胞分類與計數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一定體積的全血標本,用鞘流液按適當比例稀釋後,白細胞內部結構近似於自然狀態,僅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具有吸濕性結構有輕微改變,紅細胞內部的滲透壓高於鞘液的滲透壓,血紅蛋白從細胞內溢出,水分子進入紅細胞,但紅細胞膜結構仍保持完整,此時,紅細胞折光指數與鞘液相當,紅細胞不幹擾白細胞檢測。當激光束照射到單個細胞時,從4個角度測定散射光密度。

(1)0°:前角光散射(1°~3°),可測定細胞大小。

(2)10°:狹角光散射(7°~11°),可測定細胞內部結構相對特征。

(3)90°:垂直光散射(7°~110°),可測定細胞核分葉情況。

(4)90°:消偏振光散射(7°~110°),可將嗜酸性粒細胞和其他細胞區分出來。

3.電阻抗與射頻法檢測白細胞的計數與分類

這類儀器是通過4個不同檢測係統進行檢測。

(1)嗜酸性粒細胞檢測係統:血液與嗜酸性粒細胞特異性溶血劑混合,使除嗜酸性粒細胞外的所有細胞溶解或萎縮,采用電阻抗法計數嗜酸性粒細胞。

(2)嗜堿性粒細胞檢測係統:血液與嗜堿性粒細胞特異性溶血劑混合,使除嗜堿性粒細胞外的所有細胞溶解或萎縮,采用電阻抗法計數嗜堿性粒細胞。

(3)白細胞分類檢測係統:采用電阻抗和射頻(能透入細胞內,測量核大小、顆粒多少)法,以直流電(DC)為橫坐標,以射頻(RF)為縱坐標,根據這兩個信號將細胞定位於二維細胞散射圖上,因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粒細胞的大小、胞質量、胞質內顆粒大小和密度、細胞核形態和密度各不相同,使各種類細胞的DC和RF有較大的差別,從而進行分類。

(4)幼稚細胞檢測係統:根據幼稚細胞膜上脂質較成熟細胞少的特性進行檢測。在細胞懸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幼稚細胞的結合量多於較成熟的細胞,而且,幼稚細胞對溶血劑有抵抗作用,當加入溶血劑後,成熟細胞被溶解,幼稚細胞不被破壞,從而提供幼稚細胞信息(IMI)。

4.激光與細胞化學法檢測白細胞計數與分類

有兩種通道,應用激光散射和過氧化物酶染色技術進行白細胞計數及分類。

(1)過氧化物酶檢測通道:白細胞經過氧化物酶染色後,胞質內顯示細胞化學反應。過氧化物酶活性: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無過氧化物酶活性,此為血液分析儀白細胞分類的基礎。當激光束照射到細胞時,產生不同強度的散射光,以吸光率(酶反應強度)為X軸,光散射(細胞大小)為Y軸,每個細胞根據這兩個信號的不同,定位在散點圖上。

(2)嗜堿性粒細胞br分葉核檢測通道:當血液進入嗜堿性粒細胞通道時,血液與酸性表麵活性劑反應,紅細胞被溶解,除嗜堿性粒細胞外,其餘所有白細胞均被溶解破壞,剩下裸核,激光照射嗜堿性粒細胞後,產生散射光的變化,形成二維細胞圖。完整的堿性粒細胞定位於圖的上半部,裸核定位於圖的下半部。

(二)光散射法紅細胞檢測原理

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和高角度光散射同時測量1個紅細胞。低角度(2°~3°)光散射能測量單個紅細胞體積,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測量單個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得出MCV、MCH、MCHC值,並顯示紅細胞散射圖、單個紅細胞體積和血紅蛋白含量直方圖。計算出RDW、紅細胞血紅蛋白分布寬度(HDW)等參數。

(三)光散射法血小板檢測原理

單個球形化血小板通過激光束照射後,高角度(5°~15°)光散射能測量細胞折射指數(RI),低角度(2°~3°)光散射能測量細胞大小。雖然大血小板與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及其他碎片的體積相似,但由於內容物不同,RI相差較大,因此能在血小板二維散射圖上予以鑒別。在二維散射圖上得出血小板數量和相關參數。

(四)網織紅細胞計數檢測原理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後到完全成熟紅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由於其胞漿中殘存嗜堿性物質,在活體可被染成藍色細顆粒或網狀物而得名,在紅細胞的發育過程中,RNA含量有明顯規律性的變化,即由原始階段較為豐富,至細胞完全成熟後消失或接近消失,在流式細胞儀的測量中,一般用某些染料與網織紅細胞中RNA結合發出特定顏色的熒光,進行RNA的測定,RNA可精確表示網織紅細胞占成熟紅細胞的百分率(RET%)。

1993年以來,可進行網紅計數的血細胞分析儀相繼問世,使血細胞分析儀的應用進入了新的階段,眾多廠家的高端機型皆有網織紅細胞計數和分析的功能。與手工方法的計數結果有較好的相關性。檢測原理大致采用了兩種試劑,一為新亞甲藍著染紅細胞內的RNA,另一為“透明”劑使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溢出,成為“影細胞”減少測試幹擾。處理後的血液在儀器上通過VCS原理進行網紅細胞的檢測,可得出網織紅細胞絕對值(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數(RET%),網織紅細胞平均體積(MCVr)和網織紅細胞成熟指數(RMI)、網織紅細胞分布寬度(RDWr)等。

(1)利用新亞甲藍使網織紅細胞RNA著色,加入使紅細胞內Hb溢出的試劑,使其成為“影細胞”,然後采用VCS原理,得出網織紅細胞數和相關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