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紅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比容測定原理
大多數血液分析儀仍使用電阻抗法進行紅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比容測定,其原理同白細胞檢測一樣。紅細胞通過小孔時,形成相應大小的脈衝,脈衝的多少即紅細胞的數目,脈衝的高度代表單個脈衝細胞的體積。脈衝高度疊加,經換算即可得紅細胞的比容。有的儀器先以單個細胞高度計算紅細胞平均體積,再乘以紅細胞數,得出紅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儀器根據所測單個細胞體積及相同體積細胞占總體的比例,可打印出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應該指出,被稀釋的血細胞混懸液進入紅細胞檢測通道時,其中含有白細胞,紅細胞檢測的各項參數均含有白細胞因素。但因正常血液有形成分中白細胞比例很少(紅細胞∶白細胞為500∶1~700∶1),故白細胞因素可忽略不計。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白血病,白細胞明顯增加而又伴嚴重貧血時,均可使所得各項參數產生明顯誤差。紅細胞比容,通常用紅細胞平均體積(MCV)與紅細胞數相乘得到。
(三)血紅蛋白測定原理
任何類型的血液分析儀,血紅蛋白測定原理都是相同的。稀釋的血液中加入溶血劑使紅細胞溶解,釋放的血紅蛋白與溶血劑中某些成分結合形成血紅蛋白衍生物,進入血紅蛋白測試係統,在特定波長(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變化與液體中血紅蛋白含量成正比,儀器通過計算可顯示Hgb的濃度。不同係列血液分析儀配套溶血劑配方不同,形成的血紅蛋白衍生物亦不同,吸收光譜各異,但迄今的血細胞分析儀選擇使用的方法,血紅蛋白衍生物最大吸收峰均接近540nm。這是因為國際血液學標準委員會(ICSH)推薦的氰化高鐵(Hi)法,Hi最大吸收峰在540nm。校正儀器必須以Hi值為標準。大多數係列血液分析儀溶血劑內均含有氰化鉀,與血紅蛋白作用後形成氰化血紅蛋白(注意不是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其特點是顯色穩定,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但吸收光譜與Hi有明顯不同,此點在儀器校正時應十分注意。為了減少溶血劑的毒性,避免含氰血紅蛋白衍生物檢測後的汙物處理,近年來,有些血液分析儀使用非氰化溶血劑(如SDS)。實驗證明,形成的衍生物與Hi吸收光譜相似,檢測結果的精確性、準確性達到含有氰化物溶血劑同樣水平。既保證了實驗質量,又避免了試劑對分析人員的毒性和環境汙染。
(四)各項紅細胞參數檢測原理
同手工法一樣,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均是根據儀器檢測的紅細胞數、紅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含量檢驗數據,經儀器程序換算出來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則是由儀器測量紅細胞體積後得到的,是反映外周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即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當紅細胞通過小孔的瞬間,計數電路得到一個相應大小的脈衝,大小不同的脈衝信號分別儲存在不同的通道,計算出相應的體積和細胞數,經統計處理得到RDW值。由於RDW是來自10餘秒內對近萬個紅細胞檢測數據,不僅能克服人工測量紅細胞直徑時所致的主觀因素影響,而且比Price-Jones曲線更能直接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對貧血診斷更有意義。
(五)血小板檢測原理
血小板隨紅細胞一起在一個係統中進行檢測,因血小板體積與紅細胞體積有明顯的差異,儀器設定了特定的閾值,將高於閾值者定於紅細胞,反之為血小板,檢測數據經儀器內部的計算機處理後分別給出血小板與紅細胞數目。一般血小板計數設置64個通道,體積範圍為2~30fl。不同儀器的血小板直方圖範圍可能不一。血小板平均體積(MPV)就是此平整曲線所含的群體算術平均體積,所以,MPV也就是PLT體積分布直方圖的產物。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
隨著電子技術、流式細胞技術、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新熒光化學物質等多種高科技技術在臨床檢驗工作的應用,使血細胞分析儀在自動化程度,先進功能和完美設計方麵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血細胞分析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進行常規的血細胞分析,還增加了許多擴展功能,例如將網織紅細胞(RET)的計數和分析功能加入其中,一些儀器還另外增加了幼稚細胞分析和有核紅細胞分析功能,更有一些儀器把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某些功能和並到血細胞分析儀上,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時可得到某些淋巴細胞亞群的分析結果。
(一)光散射法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原理
光散射法常與電阻抗法共同應用於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中:容量、電導、光散射(VCS)法;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電阻抗與射頻法;激光與細胞化學法。
1.容量、電導、光散射(VCS)法測定白細胞計數與分類
VCS技術是使血細胞在未經任何處理,保持著與體內形態完全相同的狀態下得出檢測結果。首先在標本內加溶血劑,使紅細胞溶解,然後再加入抗溶血穩定劑,以中和溶血劑的作用,使白細胞表麵、胞質及細胞大小等特征仍保持與體內相同的形態,據流體力學原理使用鞘流技術,使溶血後液體內剩餘的白細胞分別單個通過激光檢測區。
(1)利用電阻抗法原理測量細胞體積(V)。
(2)利用電導(C)技術測量細胞內部結構。原理是根據細胞壁能產生高頻電流的性能,采用高頻電磁探針測量細胞內部結構,根據細胞核和細胞質比例、細胞內顆粒大小和密度來識別體積相同、但性質不同的兩類細胞群體,如小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二者的體積大小相似,但當高頻電流檢測時,可根據兩種細胞的核漿比例不同而呈現不同檢測信號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