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引起了我的深思的女書中所表述的婦女社會地位,當這些女書的傳人擺脫了傳統文化中女人對於男性人身依附之後,在女書的唱本中往往也表達了婦女是一種頂天立地的形象,一種關心天下事的博大心懷。比如在前麵我提到的“接哥來,背刀砍路接哥來,”在以往的民間采風中,我們在漢族居住地域真還沒有見識過如此大度豪邁的女性視角,又如羅秋月老人唱的《請妹起》“請妹起,請妹起來坐歌堂,請妹起來歌堂坐,談白講經到天光。”請來的姐妹們不談家務,不談兒女情長,而是同男人一樣談政事講經論道通宵達旦。我不禁想起曾經有一位辦婦女刊物的資深編輯說,女人生來不關心政治,不愛看時事新聞。看來,這位編輯是“人生識字糊塗始”,受男權文化的影響中毒匪淺,身為女人也在誤讀了女人的,比不上這些深山的瑤族女書傳人的女權意識。
江永女書村原來的地名是上江圩,說來有意思,這裏的土話“江”往往發音為“岡”,與江西以及湖南平江一代的發音相似。據嶽陽府誌記載,曆史上的嶽陽地域內,直到1949年解放的時候,婦女當家理事十分普遍,隻有一江相隔的湖北,男權色彩便強烈得多,根據民族學專家的研究,湖南在春秋時期屬於蠻夷之地,正如瑤族的遷徙敘事詩歌中所描繪的,瑤族的先人們曾經生活在江漢一帶,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嶽陽、常德、長沙、邵陽等地域,因此,我們常常將楚文化看成一種地域文化,而很難辨別是哪一個民族的文化。
所以在很長時間內,上江圩在地圖和地理書籍上又被寫做上岡圩了。現在這裏被命名為江永女書村。
女書村的高銀先老人是少有的女書傳人,因為有的女書傳人能唱,不能寫,她能寫能唱,還能用女書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心願,在她抄存的上個世紀40年代流傳的女書中有一首《抽丁怨》“靜坐娘房無思想,思想世間好可憐,中國出了蔣介石,打起日本不留情,日本鬼崽本靈險,省州縣府盡炸平……”一讀這樣的句子,讓人感受到這裏女性人生起點好高,她們在用一種怎樣的眼光觀察世間的煙火呢?這個“娘房”裏靜坐的不是隻知道思念男性的懷春女子,而是在俯視人寰放眼世間的女主人。在女書中,這種女性有一種文化的主人和主體身份,而不是文化的依附和攀援;不是身居卑微的自戀和自憐,而是以一種高屋建瓴的姿態;不是逆來順受惟命是從,而是臨風唱和大起大落,這樣句子俯首即拾比比皆是,又如女書《羅氏女》的一開篇:“自從盤古開天地,幾朝天子造壽君,幾人有福登金殿,幾人無福喪邊疆,幾人夜宿紅羅帳,幾人無被到天光,幾人有飯無人飲,幾人無米粥清湯,幾人無妻孤身獨,幾人三女共夫郎,世上幾人登百歲,幾人在娘懷內亡,西天取經唐三藏,暮裏陳府去尋娘。舍生取義玉仙記。丁蘭刻木見親娘,河邊望夫簫氏女。墓裏尋夫祝九娘。千裏送衣孟薑女,貞心女子去尋郎……聽唱秋湖羅氏娘……”一首漢樂府的《羅敷女》被女書演繹成《羅氏女》便有了如此斑斕的畫卷一般的背景。從中不難感受楚地民間女子的審美傾向和再創造。同時也讓人深深體會到女性一旦走出男權傳統的藩籬,成為獨立的文本創造的主體時,她們的創造和想象將得到充分的發揮,她們的審美追求處處閃爍出女性的大智慧之光。
這種創造的主體意識應當說與瑤族文化中的母性崇拜有關聯。在我們平時的閑聊中往往會有人譏諷江浙人或者上海的“小男人”,其實我覺得這種對於男人的定義實在是值得質疑的,難道說帶孩子就比製造螺絲簡單麼?難道說幹家務活就一定比幹廚師低下麼?把理家當回事的隻能算小男人而不能算大男人麼?中原文化與南方文化在男女社會性別的定位上是有區別的,南方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婦女地位普遍較高,這是不是因為這些地域在曆史上屬於“蠻夷”之地,因而也就受到被列為“蠻夷”的少數民族女性崇拜的影響呢?就在江永女書村一帶,在上個世紀的40年代之前仍然流行拜“姑婆廟”的習俗,這是不是與瑤家母係社會有著某種關聯?
在湖南這一塊土地上產生的楚文化曆來被認為是一種神奇,斑斕的南中國文化,從春秋時期的洞庭湖區就是“長沙蠻”居住的地域也被認為是瑤、侗、苗族居住活動的地域,據瑤族學者李本高先生考證,現今鄂西北之荊山,荊門、和茅田、蠻河都與瑤苗族的先民活動有關,瑤語中稱山林之地為荊,瑤族因此也自稱為荊門。“意為住在林菁裏的瑤人。”(李本高:《湖南瑤族源流》)在楚國勢力日漸強大的同時,瑤、苗等民族作為江漢地域的先民逐漸融彙到我們所說的楚文化之中,看看屈原在《九歌》和《離騷》中對楚地習俗的描繪,我們不難體會到這些少數民族先民的滯林之戲,色彩斑斕的載歌載舞的祭祀活動,彙入屈原的詩句之中,也彙入了中華文明的源流;據瑤學專家李本高的考證,瑤族在秦漢時期,甚至更早一些春秋時期,主要活動在在以武漢為中心的江漢地域以及以南京為中心的江淮地域,至今在江蘇省境內留下的“高郵”、“搖城”等的地名。
又如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我們都知道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名篇,可是十分有意思的是在湖南藍山瑤族中也流傳《桃源洞歌》
“祖在湖南妹在州,祖在湖南桃園洞。
妹在貴州雙水溝,桃源洞裏有田頭。
洞頭還有歌堂樓,野牛野豬在洞頭。
桃源洞有田又有林,三百牯牛犁一邊。
桃源洞頭九分洞,快樂詞有九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