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章(2 / 3)

接著,我還走訪了另一家。

那是貝江鄉貝江村楓木組的李更鳳老人,她今年85歲了,她姓李,是隨她的母親的姓,她的丈夫是招郎後改周為姓李,她生了兩個女兒。女兒也姓李,孫子孫女也是姓李,當然可以說這個李氏家族是因為幾代女性都姓李,形成了一個母係家族譜係。一打聽,這個地方沒有舅舅和叔叔之分,也沒有姨媽和姑姑之分,對長輩的男性一律稱為叔叔,對長輩的女性一律成為姑姑。

李更鳳:“我一家三代都是招女婿的,我的二女婿在世的時候,我們家的生活不錯,他是縣裏的領導幹部,60多歲的時候過世的。這個屋子都是他在世的時候蓋的,我最大的孫女今年也40多了,也是留在家裏招女婿,現在孫女和孫女婿一起在廣東打工。現在我家現在很困難,兩個人打工養7個人,怎麼不困難?我不要他們養(指小女兒一家),我大女兒會寄錢來,可是我二女兒生了三個孩子,兩個孫女,一個孫子,孫子常年有病,不出門的,大孫女兩口子出外打工又生了兩個小孩放在家中,小孫女還在縣城讀書。”

李更鳳的家庭和林六英同樣屬於母係家族,同時也沒有因為經濟富裕或者貧困的原因改變他們家族母係傳承關係和觀念。看了幾戶母係家族的實際情況後,我覺得從書本上所認識的母係社會的那些理論不管用了。分明是在偏僻的山區,可是這些農家婦女對於男女平等的認識水平幾乎和城市的知識分子家庭沒有什麼區別。看來曆史從來不是直線發展,曆史的不並不意味著落後的。對比在內地一些農村考察看到的現況,我覺得這些生活在大山深處以女性為傳人的母係家庭有這樣一些文化優勢,也許正是憑著這些優勢,他們才從艱難的歲月中保存民族生命的繁衍和延續:

首先是女性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這裏的婦女都積極參加村民活動,比如村民選舉村幹部,女選民占了大多數,所以在這個鄉,有5個村的村支書是女性。這和長沙市婦聯所考察長沙地區的農村婦女參政缺失形成鮮明的對照:記得就在今年5月長沙市婦聯舉辦的“男女平等”論壇上蕭雅衍主席列舉長沙市婦聯所做的社會調查“為什麼女性不能當村長?”據她的實地調查在長沙地區農村有三個方麵的原因阻礙著農村婦女參政。1、一家產生一個選民代表,往往由戶主當選民,因為戶主是男人,農家認為女子如何怎麼優秀也是要嫁出去的,居家女幾乎沒有被選舉權;2、出嫁女同樣沒有參政機會,由於村民代表有男性組成,即便女性是村幹部侯選人,選女人,投女人一票,被眾多男人恥笑為選某某的“堂客”。就由於這個原因,某地的女人大代表在作為村幹部的候選人時落選。3、女村民也幾乎不認同自己的參政權利,當村幹部通知開會時,有的女主人回答,家中沒有人。其意思似乎她根本就不能代表這一戶,也不算“人”。某些農村也出現不給女孩承包田或土地被征用後不給女性土地征用的賠償費等現象。市場經濟機製運行之後在內地農村常見的女性參政缺席的現象,在這個大瑤山根本不存在。鄉政府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這裏的婦女開會比男人還要積極一些。比如貝江鄉楓木村,就是在女支書的帶領下,齊心合力安裝了自來水,讓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清潔的飲用水。的確,女性的參政有著與男性不同的視角和不同切入點。

在江華的嶺東,是瑤族集中居住的地域,這些寨子治安好,衛生好,計劃生育工作好做。我隨便數了數,發現女性作為家族的傳人至少有八大優勢:婦女積極參政、環境衛生、婦女生殖健康、婦女教育、計生工作、男女平等、甚至社會治安、倫理道德都有益處,這些瑤寨常常被人譽為“路不拾遺”的治安模範村。瑤山瑤寨沒有一般農村中的髒亂差,這些世代以女性為傳人的瑤家山寨習慣在住宅的旁邊搭了些小雜屋,用杉樹皮蓋的,用來存放一些不用的農具。或者做豬欄屋,這樣一來,拖泥帶水的農具不進屋。人畜分居,住房當然就幹淨多了。

我在林六英家中看到廚房很大,也收拾得很幹淨。她母親的住房緊挨著做餐廳的一間房,方便老人的起居吃飯。在廚房的後麵,有一個很大的水房,山上引來的山泉水流入一口很大的水缸,那裏還擺著洗衣洗澡用的大木盆。桌子椅子盡管很陳舊,用手摸上去倒是幹幹淨淨的,樓上的臥室,樓道也擦得很幹淨。在中原地區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叫做“女大不中留”、“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帶有這種歧視婦女陳規陋習的人的確應當對照瑤寨找差距,你將女孩子當成潑出去的水,結果你也潑水,他也潑水,得到的回報當然是農村環境的髒亂差,“髒亂差”其實也是女性沒有成為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主人,被當成從屬男性的第二性,婚嫁不自由,被迫落戶夫家的心態寫真。

應當說衛生不僅僅是習慣問題,而是事關婦女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大事。一方風土習俗往往也反映出一方人家的精神麵貌和文明程度。當女人作為家族傳人的時候,當她們一旦擺脫了對男性的人身依附意識,便沒有在燈紅酒綠的不夜城裏那些賣笑女人的媚態,也看不到農村以男性為家族組合的妯娌之間常見到的嫉妒、拘泥、小心眼和狹隘,健康的女人當家做主人往往能夠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與社會,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不論男女,都能健康發展。瑤族的男性因為沒有大男子主義,也用不著在婆婆媳婦之間帷幄周旋,四海為家,顯得既寬容大度,也謙和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