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山一日
從江華縣城南驅幾十公裏,便進入瑤族聚居的大山了。伴江而行,一路有吊腳樓吊橋忽隱忽現,同行的瑤族姑娘小馮告訴我這裏是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了。我們隨小馮下了車,都說從吊橋走過去到吊腳樓看看。小馮還說她的一個男同學是住在這對麵寨子的。
吊橋橫空而過,一路搖搖晃晃過去,我們都稱它是“搖橋”,腳下是遄急的河流,要是環顧四周或俯視下方,更讓人頭昏眼花,我們下決心當一次瑤族的“搖胞”,目不斜視地搖擺著總算是順利通過了吊橋。費那麼大的勁,小馮沒有將她的男同學請出來。一問才知道,她的男同學已經“嫁”了,那男同學的母親呢?母親去世了。那男同學的父親呢,母親去世後父親也嫁了。有意思,這真是一個意外的發現。
縣委副書記王明生告訴我們,瑤族是個遷徙的民族,宋末元初開始遷入湖南江華瑤山。那時他們處在“深山重溪中,推發跣足,不供賦役,各以其遠近為伍”的氏族社會,實行母係製。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母係製漸漸為父係製代替,但在民間社會生活中母係之氏族社會的遺風至今還保存著。在瑤族婚姻習俗方麵,大山區的瑤族有個顯著的特點是“招郎”。所謂“招郎”,就是男嫁女家,瑤族女子向來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低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討丈夫”。她們主要招本民族的男子,有的也招漢族或其他民族的男子為“郎”。沒有女孩子的人家,往往要接養一個女孩,長大後好“招郎上門”。延續家族。
在瑤胞招郎婚姻中,又有“兩不辟宗”和“男從女姓”之分。兩不辟宗就是常說的“兩邊走”,婚後男女雙方家庭和生產生活都要照顧,夫妻雙方先在女家生活一個月或半個月,再到男家生活一個月或半個月,如此循環,常年照顧兩個家庭,這雖然做到了男女平等,互相照顧,但實質上還是以女方為主的,夫妻雙方生下的第一孩子隨母姓,第二個孩子才隨父親姓。所謂“男從女姓”,就是“換姓”。在男子嫁到女方家中時,由長者主持簡單的婚禮,拜堂成婚的夫妻互拜時,勸告新婚夫婦和睦相處,白頭到老,並宣布新郎改女家姓,生下的孩子也就全部隨女家姓了。當然家庭的財產繼承自然是傳女孩不傳男孩,所以在瑤族同胞中宣傳男女平等和計劃生育是比較順利的。在這種人文環境中生活的人,與在幾千年男權社會的文化氛圍中生活的人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王明生是我大學時代的同學,他的一席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連連隻說要到瑤家山寨深入生活。
我們一行在江華和廣東交界的碼市鎮停下來吃飯,就在餐桌上我們看到了在漢族居住地區看不到的情形。鎮長,一位武高武大的男子漢,哭喪著臉向縣委書記訴苦,直說是我們同行的瑤家姑娘小馮欺侮他,他本來因為敬省裏來的客人,喝了不少酒,現在小馮要敬他酒,和他單挑,他直說下回一定專門和小馮單挑,因為小馮欺侮他了。我們幾個漢人看到他一臉的委屈實在是驚訝,在我們漢族人民的心目中一位帶長字號的身材魁梧的男性長者怎麼說,至少不會在公開場合公開表白一個小姑娘欺侮了他。即便是他真的輸給了女性,他們在口頭上也是不會服輸的。就像一些我們漢族的某些男子怕老婆,也從來不會在公眾場合表白,看他那一臉的坦誠,我很感動,他們,我們的瑤族同胞是真的很習慣男女平等了。最近老同學王明生打電話來告訴我說,有研究江永女書文字的專家考證,女書屬於瑤族文字,倘若這一考證成立,瑤族不僅僅屬於氏族母係製社會。而且創造了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這輝煌曆史,將吸引更多的人來叩訪神秘的大瑤山!
江永女書
自古以來,湖南南部的江永縣,就流傳著一種特殊的文字,世人稱為“女書”(圖5)。以致有人說,當西方一些心理學家夢想著創造一種女性文字的時候,這裏的婦女很早就已把女性文字應用於日常的生活和實踐中,這種文字被中國稱為“女書”或“女字”。通過這種獨特的交流方式,當地婦女在男權思想主宰的世界裏創立了她們自己隱秘的語言空間。
一些學者認為,女書至少有兩千年的曆史了,它來源於中國遠古時代的一種部落語言。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一統天下建立秦朝以後,下令規範全國的文字,男人們開始轉而學習官方語言,女書則被婦女們傳承下來。另外還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說,古時候,一個江永美女遠離故土,被抓去成為皇帝的妃子,“她在宮裏非常苦惱,就發明了女書這種獨特的文字書寫家信,表達鄉愁”。不管女書從何而來,至少在1850年的太平天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在最近發現的一枚太平天國錢幣上,就刻有女書的字符。女書自問世以來就從來沒有被編成字典,它在不同的村莊裏也有細小的差異,因此,根本無法準確計算出它的確切字數。專家們估計,女書大約有600個到1000個字符。中國的一些高校研究機構則認為,女書至少有5萬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