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皇後之路(2)(3 / 3)

抓住了皇帝的心,隻成功了一半,她要與皇後鬥,就不得不與皇後背後的一大群大臣們鬥。要與他們鬥,武則天的視野就不應隻在後宮,而且要在朝中。對手很強大,但越是貌似強大的敵人,其外在的敵人也越多,其內部的矛盾也越尖銳。武則天漸漸發現了可以為自己所用的切入點。那就是在朝中居統治地位的關隴貴族,他們處處以輔政大臣自居,想自由擺布年輕的皇帝,高宗對他們已經有了不滿情緒。而且,他們還維護既得權勢,排除異己,無論是其他老派貴族還是新興的庶族官僚對他們都表示出強烈的不滿,隻是這些力量還沒有被整合起來。武則天就是要利用敵人的敵人,讓他們充當關隴貴族的掘墓人。

唐太宗死後,長孫無忌在朝廷中一手遮天。長孫無忌是唐初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早在唐太宗臨終之前,朝廷之中關隴貴族集團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已經出現。唐太宗臨終時,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召入臥內,托以後事。新即位的高宗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執尚書、門下二省事,決策、行政、監督、軍事的大權歸於他一人之手,總攬朝政的色彩十分明顯。一般地主出身的李勣雖然也在宰相班子中,表麵看來,基本上保持了各派政治力量的平衡。但是,長孫無忌極力排斥一般地主出身的大臣,擴大關隴貴族的權勢。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相互配合,從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六月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九月,先後把宇文節、柳奭、韓瑗、來濟等關隴貴族官僚提拔為宰相,並迫使李勣辭去了尚書左仆射的職務,讓他做一個掛名的宰相。

隨著張行成、高季輔先後去世,一般地主在朝廷中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經過一係列的清洗,朝中幾乎沒有可以和他抗衡的政敵了。武德、貞觀間的元勳大都已經故去,子弟中功名稍高者也被清除。隻有李勣一人,還在獨撐一片天,靜觀時變。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朝廷發生了房遺愛秘密謀反事件。房州刺史、駙馬都尉房遺愛(貞觀宰相房玄齡之子)與妻高陽公主(太宗之女)密議,同寧州刺史、駙馬都尉薛萬徹(高祖女丹陽公主之夫)及嵐州刺史、騎馬都尉柴令武(太宗女巴陵公主之夫)共謀,欲立秦州刺史、高宗叔父荊王李元景為帝。計謀敗露後,高宗令長孫無忌查詢此案。長孫無忌借此借刀殺人。陷入冤獄者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吳王李恪(太宗第三子,母親為煬帝女兒楊氏)。在貞觀十七年廢前太子承乾之後,李恪一度被太宗考慮為太子的候選人,遭到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長孫無忌擁立高宗即位後,對名望很高但與自己結下怨隙的李恪放心不下,借此案把他牽連進去。

這種心思被牽涉謀反的房遺愛覺察到,為了將功補過免於一死,房遺愛故意將李恪卷入此案中,長孫無忌也就將李恪處死了。李恪在臨死時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陷害忠良,如果宗社有靈,不久將被族滅!同被陷害的還有江夏王李道宗,他是太宗庶弟,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睦,在這次事件中被有意牽連進去,流放象州後,病死貶所。

武則天從這一事件中看出,長孫無忌貌似忠誠厚道,實為殘忍徇私。這更堅定了她力勸高宗任用親信、樹立人主威儀的信念。因此,她常對朝政大事進行剖析,讓高宗從中看出一些真相,給他出一些主意,從此,武則天也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美貌和嫵媚為武則天帶來了皇帝的寵愛,而機智和聰明則把皇帝的心長期地留在了她的身邊。她不僅是高宗的愛妃,而且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血腥宮廷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武昭儀生下了一個女兒。王皇後聞訊,常來探視。一天,王皇後把孩子抱在懷裏撫弄了一會兒,又放回床上。使女回稟王皇後來的時候,武則天故意離開了。王皇後一走,武則天就進來把孩子掐死,用被子蓋上。她知道高宗下朝以後一定會來看孩子。高宗果然來了。武則天興高采烈地談說著孩子是多麼可愛。當使女把孩子抱了出來,武則天過去接。她一看大驚,孩子不睜眼,不動,不呼吸。孩子死了。武則天惶恐萬分,裝出悲痛欲絕的樣子。她號啕大哭,就問:“早晨還好好的,怎麼回事?”那個被武則天訓練有素的使女說:“我們還以為她在靜靜地躺著睡呢!”武則天並沒有哭得神智昏迷,擦幹了眼淚問:“我不在屋的時候,有什麼人進來了嗎?”“剛才隻有皇後來過,也隻有皇後逗弄了嬰兒。”於是,在武則天的誘導和大群婢仆的佐證之下,皇帝認定:王皇後是扼殺嬰兒的凶手。這就是大唐曆史上有名的“扼嬰事件”。

謀權側重於謀劃、策略,有“陰謀”,也有“陽謀”,二者不可偏廢。武則天作為女人,自然有陰柔的一麵,搞起陰謀來駕輕就熟。但她還有剛狠威武的一麵,又有全局眼光和超強的駕馭能力,在對付李唐宗室的過程中,她施展陽謀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