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銀杏老樹(1 / 2)

魏帝眜遠圖,於吾求鴨腳。乃為吳人料,重現誌已愜。江南有佳木,

修聳入天插。葉如欄邊跡,子剝杏中甲。持之奉漢宮,百果不相壓。

——《五言敘事詩》 宋 劉原父

這讓高澤對趙大爺家那堆廢品有了更多的期待,那裏麵應該還有比這些更好更精的古籍吧!

咦,還有《清同治甲子李氏石泉書屋自刻本》,乃是清代利津的李佐賢所編,白紙線裝,原裝三函二十冊。此編為李氏居京都時所編,始於鹹豐八年,至同治三年成書。

分布泉、刀泉、圜法正品、異泉雜品四集。別以凡例、目錄、曆代著錄、古泉臆說、諸家泉說。

凡六十四卷,集錄、考證自東周至明代各種錢幣五千餘品,皆摹錄圖像以備稽考。清代泉學最盛,名家輩出,而泉譜未若有此譜著錄之全,誠可謂泉譜之集大成者。

著名學者王獻唐《五鐙精舍印話》中說“佐賢以治泉知名。《古泉彙》一書,為曆代泉學之冠。”李佐賢(1807-1876)工詩文,擅書法,兼涉考據之學,對金石書畫、硯石印章能剖析微茫,辨其真贗,而尤以古錢幣學聞名。

這倒不錯,我正愁家裏的名泉書籍太少了,要想把名泉五十珍都給收集齊了,沒有很多有用的資料參考,那是肯定不可能實現的。

這不,大致翻了一下,這套《石泉書屋自刻本》的內容還是比較全麵豐富的,堪可大用,真是好書呀!真的是,“找一找,用不了”啊!

哎呀,不看了,不看了,外公這兒的藏書都是品相很好的,也比較的幹淨,肯定是從趙大爺的那堆破書裏精心挑出來的,看來,得趕緊去一趟趙大爺那兒,好歹也挽救一些珍稀的古籍善本呀,別都讓那個不開化的趙老頭給糟蹋了。

樓下傳來了外婆的聲音,飯做好了,就等他們開吃了。

把書都整齊有序的放進書架,反正這房間裏的書,都是他的“盤中之菜”跑不掉了,早晚都得進了的腦海中,成為他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的點滴,倒是趙大爺那兒,還得抓緊時間,可別都讓他當成廢品給處理了。

不過,樓下傳來的陣陣飯菜的香味已經把高澤肚裏饞蟲,勾引得抓心撓肺了,一個勁的發出各種抗議之聲,唉,什麼也不管了,先把肚裏的饞蟲先“服侍”好了再說。

跟外公下樓,眼睛還是不由自主的向那棵百年的老銀杏看去,銀杏樹的樹幹又粗又高,枝葉特別茂盛。每一根枝條都斜著伸向天空,枝條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葉子。一片片葉子如同一把把小巧玲瓏的扇子,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可愛極了!

在高澤他們村上,村子西頭的潘老爺子家門前就有兩棵大的銀杏樹,高澤就經常去摘一些像精美的小紙扇一樣的銀杏葉,用它當做書簽夾在書裏,可以驅蟲還有淡淡的香味。

銀杏是一種珍貴的樹,別名公孫樹。又因為它的葉子呈扇形,看起來像鴨子的腳,所以也叫做“鴨腳”。

也許是有人說“銀杏單株不能長”,所以高澤每次見到的都是兩棵以上的銀杏樹。

其實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銀杏是雌雄異株的植物,單株種植不能結果。實際來講,銀杏屬於裸子植物,沒有果實,但是它長出的種子被稱作“白果”,所以銀杏樹又叫“白果樹”。

外公家院子裏也是一樣的有兩棵銀杏,除了那棵百年的老樹,還有一棵離它沒多遠的看上去細矮一點的銀杏。

這兩棵銀杏樹在高澤的眼裏仿佛透著一股靈動的美,修長的枝幹,茂密的葉子,無一不彰顯銀杏樹的魅力。

這讓他突然想起了北宋詩人張無盡寫的那首《詠銀杏》來:“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城中朱門韓林宅,清風明月吹簾笙。玉纖雪腕白相照,爛銀破殼玻璃明。”

銀杏樹的美是清爽的,是空靈的,再加上總有一絲奇異的感覺,這銀杏的美猶如種子一般在高澤的心中紮了根兒,印在了他的腦子裏,揮之不去!

隻是美食的誘惑,還是占據了他的全部,在怪異和奇妙的感覺中再次的擦肩而過,今天外婆又做了什麼好吃的呀?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從外公的身後快速的跑到客廳裏,先向桌子上的菜看去。

謔,今天怎麼上這麼大的家夥,還用個盆給蓋著,什麼呀這是?嘿嘿,我先打開看看。哇,一團熱氣裏,濃鬱的香氣直撲鼻息,高澤在這撲鼻的奇香裏已經陶醉了,微抬著頭,閉著眼睛,活像動畫片《黑貓警長》裏的一隻耳聞汽油的樣子,那叫一個享受呀!連麵前是什麼東西都還沒看清呢!

等騰騰的熱氣散得差不多了,高澤這才睜開眼睛,嗯?這不是豬八戒嗎?怎麼把豬八戒給燒了呀?唐僧肉沒吃成,改吃豬八戒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