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自己才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在理財的過程中,找出並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坦然麵對並合理規避自己的短處,勝算就會大一點,幸福的生活來的也就會快一些。
身為現代人,我們的財富生涯規劃,常常趕不上時代的變化,也趕不上觀念的變化。但是,隻要我們懂得投資自己,讓自己每個月都有一點技術性的成長和進步,對自己持續投資和經營,就會越活越有信心!
近來很多人都在為理財的事情發愁,由於通貨膨脹和負利率,人們不得不開始自學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一時間,股市基金之類的話題變得火熱,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品也越漲越瘋狂。那麼在這個時代,我們投資什麼才是收益最高的呢?
其實,我們最應該投資的是人。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投資一個值得投資的人,你的收益率不是每年百分之幾,而是成倍地往上翻。如果眼光精準,我們可以投資別人。但最合適、最有把握、收益率最高的是投資自己。
與其說投資自己是要從自己身上獲得什麼,倒不如說是要從自己身上去掉什麼。如果想使自己升值,想徹底管住自己,想讓自己變得完美,那麼你要做的不是去參加培訓班或學習班,而是完善自己,去掉自己的缺點。
某公司一位當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綜合部經理,後來做到了一個分廠的廠長,然後又做到了綜合部副經理,再後來又做到了綜合部下的一個標準化中心主管。在這樣的情況下,朋友為他聯絡了另一個公司做經理的機會,可是他沒有去。朋友問他為什麼不去,他說:“算來算去,工資沒有現在多。”而他年僅30幾歲。
這是一個典型的能力與金錢的選擇:跳槽就意味著到所謂的“大風大浪”中去摔打,較高的職位、另一個需要適應的公司——簡單地說,跳槽很大程度上有利於能力的提升。
正確的觀點是,對於年齡不超過35歲,處於成長期的人而言,人生處於積累階段,而不是收益期,此時應該把金錢看作能力的副產品。
35歲以後,屬於人生轉型期,對不同人而言意義不同,有的人在40歲之前都還把能力的成長看成是跳槽的主要判定依據,而有的人可能30歲以後就認為而立之年已過,必須以眼前的收入為主要考慮因素。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自己,所以理財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打造得更有市場競爭力”,最優先的項目應該是自我提升,除去用於提升個人能力的支出,就是家庭需要的開支,然後才是通俗意義上的投資。
那具體說來,怎麼投資自己,從哪些方麵入手呢?
1.不要放棄學生時代所學
大概很多人會說:“大學裏學的東西,對現在的工作一點幫助都沒有。”如果因此就將從前所學的一切都拋諸腦後,尤為可惜。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做同一份工作,持續花心力在學生時代所學的學科上,非但不是浪費,在轉職時反而能增加選擇的機會。
2.柔性思考,多角度閱讀
現今職務有細分化的趨勢,在高度專業化之下,大家都竭盡所能地加強專業知識,結果造成不少人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對其他的事都不了解。所以應該多角度閱讀,多學習一些專業之外但工作需要的知識。
3.每個星期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
心理學家認為,換穿新款式的服裝或改變房屋擺設,可以給人新的刺激,具有自我啟發的功效。長期處於相同的環境下,年輕人也會加速僵化衰老。所以,每個星期給自己一個新的冒險吧!買本新書,或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逛逛,給自己一點新鮮的刺激與活力。
4.實際接觸熱門商品,思考其暢銷的理由
現代社會的變動速度驚人,若跟不上潮流,隻能麵臨被淘汰的命運。對於暢銷產品,並不一定要購買,但應該實際去感受,思考其為什麼會暢銷。不要成天待在辦公桌前,那種狀態就像在養老,多出去走動走動,一方麵鍛煉身體,一方麵開拓視野,何樂而不為呢?
5.放假時到熱鬧的地方去感受時代的脈動
上班族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就是看電視,比例占到五成以上,三成的人則是選擇睡覺。在辛苦工作一周後,適當的休息很必要,但休閑生活的品質也應該兼顧。比如,趁休假時到商場逛逛、聽聽音樂會等,可以看到許多平常沒有機會見到的各形各色人物,說不定還會啟發新方案的構想。
6.在星期天閱讀一周的報紙
報紙中有相當多實時性的消息,是吸收情報的重要渠道。但每天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隻是“點”的層麵,利用星期天翻閱當周的報紙,對一個議題可以連接起“線”的層麵,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7.多和不同領域的人接觸
大體而言,我們和能夠談論相同話題的朋友比較處得來。但事實上,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聽聽各行各業的工作概況和甘苦,帶給大腦新鮮的刺激,活化思考,是培養情報搜集力的絕佳機會。
財富算盤
如果要想使自己升值,要想徹底地管住自己,要想讓自己變得完美,那麼你要做的不是去參加培訓班或者學習班,而是要去掉自己的缺點。
)第二節 你的形象,價值何止百萬
生活中,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的時候,首先注意的是,這個人長得怎麼樣,走路的姿勢是怎樣的,說話的聲音如何,有沒有迷人的微笑等。當我們向別人描述某一個人時,我們也會說,“某人是一個熱情大方的人”,或者“他是個樂觀自信的人”等。所有這些都是一個人給你留下的印象,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其實,形象本身就是外在和內在的結合。
現代社會中,形象對於一個人的作用已經日漸突出。曾經有一位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把自己裝扮成一位中產階級人士,在一個公共汽車站,他假裝忘記帶錢包,而又不得不趕往郊區的家。當時正是下班的高峰時段,他試著向乘客借80美分買張車票。開始的一個小時,他穿著套裝但並沒有打領帶,結果他借到了7美元23美分;而在第二個小時,他穿戴整齊,襯衫、領帶都十分到位,結果他借到了26美元,其中一人還額外給了他買報紙的錢。由此可見,我們不難看到形象的價值。
一個成功者的形象,展現在他人麵前的應該是充滿自信,有能力的。它不僅反映在別人的視覺效果中,同時也是對你的一種激勵和鞭策。它讓你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等有了更高要求,對自己的內在素質也有了更多要求。通過你的穿著打扮,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就會由內而外散發出成功者的魅力。
1960年,在尼克鬆與肯尼迪之爭中,年輕、英俊、風流倜儻的肯尼迪渾身散發著領袖的魅力,他看起來堅定、自信、沉著,不僅能夠主宰美國的政壇,而且能平衡世界的局麵。當他提出“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一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的口號時,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度裏激起了美國人民上下一片的愛國熱潮。他不僅滿足了美國人夢中理想的領袖形象,而且創立了領袖形象的最高標準。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人都有嗬護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這種心理引導著大家積極地愛美、扮美、學美。
生活中,檢驗自己的穿著是否恰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臉,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都是應該突出和強化你的臉的。如果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鞋子或頭發,那你就一定打扮得不對了。
然後,從頭到腳審視一番,例如,臉、頭發是否幹淨、整潔,衣服是否整齊、挺直。而且還要檢查你的服裝顏色、圖案與你的膚色、身材是否協調?服裝的款式是否適宜?因為這不僅僅是把一套亮麗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完事了,你還要考慮這衣服的色彩、款式是不是適合你的身材、皮膚和職業,以及你將要去的場合。
財富算盤
你是否想過你在別人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在別人看來,你是像個成功者呢,還是更像一個失敗者?這些雖是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到的,但它完全是由你自己展示給別人的。
)第三節 改變自己的“易燃”指數
在生活中,無論我們從事何種職業,無論偉人還是平凡者,都會遇到各式的挫折與坎坷。麵對生活的不如意,有的人被打倒,有的人卻把挫折當成墊腳石,當作對自己的考驗,保持積極的態度,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前進,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燒激情,最終在自己的人生道路留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