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知己更要知彼——不可不防的基金風險
任何投資市場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基金市場的投資也不例外。需要看到的是,能夠在基金市場上從容獲益的投資者們,都具備很強的風險防範意識。隻有充分掌握抵禦風險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規避風險,在基金市場上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
隨著市場內基金品種的豐富,股民張先生漸漸對炒基金開始感興趣。張先生最開始嚐試著買了一些封閉式基金,後來交易的品種擴大到ETF基金、LOF基金乃至創新基金。“個股風險高,基金畢竟屬於組合投資,分散投資可以降低一定的風險。”而市場內基金交易成本低、效率高也是張先生青睞炒基金的原因之一。
當時上市基金已達120多隻,涵蓋了主動型和被動型的偏股型基金、債券基金、QDII基金;在風格上,不僅有大盤風格,也有中盤、小盤風格基金,不僅有價值型基金,還有成長型基金,除此之外,還包括行業基金。對於那些傾向於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分級基金的進取份額是不錯的選擇;對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資者來說,也有比國債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比如分級基金的穩健份額或優先份額。
基金投資麵對的是證券市場中的全部風險,因此投資人選擇投資基金的同時也要承擔市場風險。雖然基金可以通過其信息、知識、方法和資金的優勢,將市場風險控製在最低水平上,但對於投資人來說,選擇投資基金一定會麵臨一些風險。投資基金的風險主要有:
1.基金經理人的經營水平有限而帶來的風險
以國內經營效益最好的基金來說,其收益率也不過是30%左右,有一些基金還出現了虧損。如果基金經理人經營不善,一定會虧損不少。
2.管理水平帶來的風險
中國投資基金收益率較低,經理人的管理水平以及敬業精神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如果在股價上升的年度,基金還是出現虧損,就說明基金本身的管理有問題。中國的基金經營成本偏高,而且經理人收益缺乏動力約束機製。基金經理人的報酬雖然與基金淨資產值相聯係,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旱澇保收的分配。
3.管理層對基金的監管政策帶來的風險
中國證券市場管理層對新基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這從上市前的宣傳和上市後的配售新股政策就可以看出來。管理層希望新基金健康規範地發展,希望新基金在關鍵時刻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是,這並沒有使基金獲得較好的收益。在對基金進行規範管理的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中小機構的炒作,哪一個更能獲利不言而喻。與國際知名的大基金相比,中國的新基金存在著規範有餘、靈活不足的缺陷。
4.市場對基金價格定位偏高帶來的風險
有些靠炒起來的價格對於買到基金的投資人來說已無收益可言,剩下的隻有風險。
投資基金存在風險,那麼投資人應該從哪幾個方麵入手來控製和防範風險呢?
第一,在選擇投資基金以前,投資者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你所要做的投資基金的管理水平和內部管理機製,選擇放心的投資基金。投資者應該認真閱讀基金公告,全麵了解基金的情況。當基金場內交易價格出現連續較大波動時,會發布交易價格異常波動等風險提示公告,這時投資者就應該提高風險意識,謹慎投資。
第二,結合整體基金收益水平恰當地估算基金的合理價格定位,投資基金的買入機會有很多,切不可盲目追高。
第三,分析基金的信息披露,特別是它的持倉量和投資組合,發現問題及早撤出。
第四,對於不想從事股票投資的人來說,如果在一級市場上沒有買到基金,最好也不要在二級市場上買溢價(高於淨資產)的投資基金。
第五,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你所要投資的基金。投資者應對各類基金的風險有明確認識。風險承受能力較好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風險承受能力較薄弱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保本基金、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產品。
所有的投資都會存在風險,基金也不例外。在作出投資決定時,需要了解投資的一個原理:風險和收益是互相對應的。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簡單來說,更高的投資回報,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希望減少風險,就要預期較低的收益。從另一方麵來看,風險是可以得到控製的,投資基金在投資人準確地把握之下,同樣也可以獲得好的收益。
財富算盤
麵對具有風險的基金市場,要確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損失額度,選擇性地進行相應風險的投資,以正確的投資理念進行經營,就等於給自己的資金戴上了護身符,可以保障財富的安全。
)第四節 三思後“購”——如何躲開保險的風險
購買保險是為生命及財產安全做保障,但購買保險也存在一定風險。
1998年初,廣州一家合資公司在上海某百貨商場舉辦護膚用品專櫃特賣活動。為組織好這次特賣活動,該公司通過某人才市場的招聘,雇傭了5名小姐擔任此次活動的推銷員。有一天,該公司急需將價值總共20多萬人民幣的護膚用品從公司駐滬辦事處運往商場。不巧的是公司專用送貨車輛均已外出未歸,活動現場又急等要貨。為此,有關負責人便安排推銷員小美叫一輛出租車送貨,同時聯係商場專櫃售貨組派人在商場門口接貨。
但數小時後,接貨的人卻始終未見隨車押貨的推銷員小美的蹤影。追查小美下落時,工作人員發現小美應聘時留下的電話號碼和住址等都不對,一時找不到小美。發現這批貨物已遭不測後,該公司便根據投保的雇員忠誠保證保險向保險公司提出了索賠申請。
保險公司接到受損公司的索賠申請後,立即向該公司的有關人員進行了調查取證。在調查過程中,保險公司發現該公司在雇傭推銷員小美時,未對其受雇前的情況作必要的查詢。由於被保險人在使用其雇員前,未通過必要的查詢來防範其雇員在忠誠、信用方麵所潛在的風險,因此,保險公司依據保單條款拒絕賠償。
在五花八門的保險產品中,你是否能夠設計出最優的保險方案?所以,建議大家在購買保險產品之前,要做好三大準備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避開購買保險帶來的風險。
1.明確需求
購買保險時切忌麵麵俱到。在購買保險前,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保險需求。根據自己的需求大小做一個排列,優先考慮最需要的險種。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都會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六大類需求來設計保險產品,分別是投資、子女、養老、健康、保障、意外。如果投資人正值青春年少,處於投資的初級階段,那大家優先的需求應當是意外>健康>保障>養老>子女>投資(這個排序就是根據各個年齡段分別具有的特點所排列的),以健康需求為最大,而購買保險以前一定要確定自己或家人將來需要麵臨的醫療費用風險。
每個人麵臨的醫療費用風險不一樣,因此所需要的保險、保障範圍也不同。影響風險的因素有職業、收入、地域、年齡和家庭等。比如享有社會醫療保險的人,在醫療費用支出較大的時候,就需要商業保險的保障。而不享受社會醫療保險的人,則需要全麵的商業醫療保險。經濟條件好的人,在生病時有足夠的承受能力。而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可能因一場大病陷入貧困。肩負家庭重擔的人,在疾病期間可能需要額外的津貼。而單身貴族,則很可能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應該針對自己的真正需求有選擇地購買保險,而不需要麵麵俱到。
2.確定方案,注重長遠保障
在了解和確定自己的需求以後,就要通過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的比較,綜合確定一個方案。而且,在保險產品的挑選上,保險公司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平時買東西時,從一開始就會感覺到自己所購買的產品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回報,售後服務如何。但與購買商品不同的是,大家隻有等到需要它的時候,才是要與保險公司打交道的時候。而在購買時以及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並不能體會到它的好壞,因此在購買以前選好保險公司很重要。等到需要維護利益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服務。
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也並不是“保險、保障範圍越大越好,功能越多越好”。保險的價格和保障範圍成正比,如果保險、保障範圍超出需要,則意味著支付了額外的價格。
3.學會簽單,保證不受騙
當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還需要做的一份作業就是要了解填寫保單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疏忽影響保險產品發揮其本身的作用。把握好以下五個關鍵步驟,就可以順利地簽訂保險合同:
(1)當業務員拜訪你時,你有權要求業務員出示其所在保險公司的有效工作證件。
(2)你應該要求業務員依據保險條款如實地講解險種的有關內容。當你決定投保時,為確保自身權益,還要再仔細地閱讀一遍保險條款。
(3)在填寫保單時,必須如實填寫有關內容並親筆簽名,被保險人簽名一欄應由被保險人親筆簽署(少兒險除外)。
(4)當你付款時,業務員當場開具保險費暫收收據,並在此收據上簽署姓名和業務員代碼,也可要求業務員帶你到保險公司付款。
(5)投保一個月後,如果未收到正式保險單,應當向保險公司查詢。
保險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就需要你在進行保險簽單之前,慎重的考慮,科學的分析。隻有充分的認識風險才可能更好地規避風險,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因此在購買保險之前需要三思而後行,謹防盲目購買帶來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