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麵對風險你準備好了嗎——風險承受力
零風險投資,就是安全的投資方式,又被稱為保本投資或保本理財。保本投資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追求本金的安全,第二層是在追求本金的安全之餘還能獲取無風險收益。
投資市場風雲變幻,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大風大浪。投資者,應當有長遠明確的目標,這樣不管投資市場如何變化,都能應付自如。
假如你現在有10萬元可以用來投資,你的目標是在幾年內將這10萬元變成一座房子,或者一輛汽車,這就是投資目標。明確了投資目標,投資計劃及一切行動才會更易實施與進行。
投資目標直接決定了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換句話說,一旦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那麵對最壞的後果將如何打算。如果損失慘重,你無力承擔,那你就該否決這個投資目標。但如果你是風險性的投資者,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大,你還很年輕,那你就可以選擇激進的投資方式,你的目標就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如果你想穩健地獲得投資收益,希望在退休後得到一筆退休金,那你對資金的穩定性和增值能力必須有一定的要求,你的目標就是選擇低風險、回報穩定的投資。這樣你才能獲得最佳、最安全、最穩妥的投資收益。
如果你月薪1000元,還要養家糊口,你會選擇炒股嗎?把孩子的奶粉錢和家庭生活費砸到股市上,你輸得起嗎?在投資市場一派豐收的時刻,誰要站出來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似乎沒有多少人去理會。但是,風險因為市場的火熱就不存在了嗎?當然不是,投資和風險,就像人和影子的關係,即使走到沒有陽光的角落,它們照樣形影不離。所以,每一個投資者都要清醒地認識到風險的存在,並且要清楚認識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做好積極應對投資風險的準備。
有這樣一個拋硬幣的遊戲:如果拋出正麵你就能獲得2000元,拋出反麵你就得賠2000元,你會願意賭一下嗎?如果你之前已經贏了2000元,那麼現在你願意賭嗎?在知道你之前已經贏了錢的情況下,你的回答是否發生了變化呢?如果你之前已經輸掉了2000元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同樣是百分之五十的幾率,同樣要承擔2000元的風險,但是在不同的前提條件之下,對於你來說,是不是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傾向呢?這也就是源於不同的投資者所處的形勢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投資者在不同的情況之下,風險承受能力也會不同。而風險的承受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投資者的決策。
人們對風險的認知是在不斷變化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和埃裏克·約翰遜(Eric Johnson)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到了一些經濟學的本科生,讓他們玩了一係列的賭博遊戲。結果發現,贏得收益的人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相反,在遭受損失的人,大多不太願意再去冒險。人們在獲得收益或利潤之後,往往會覺得錢不是自己的,賭博者將這種感覺形象地稱為“用賭場的錢賭博”。
在經曆過經濟虧損之後,人們會變得不願意冒險。這種感覺在投資心理學中被稱為“蛇咬效應”。蛇通常不會攻擊人,但偶然發生後,人們會變得加倍小心謹慎。同樣的道理,當有些人不幸損失了金錢後,他們會更加謹慎地盡量去規避風險。
影響風險承受度的因素包括:投資年齡、投資目標的彈性、投資者的主觀風險偏好。
首先說年齡。從投資角度說,人一生中投資的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過去的儲蓄,另一部分是未來的儲蓄。年齡越大過去的儲蓄越多,未來的儲蓄越小。過去的儲蓄作為現在投資的資本,是現在承受風險的部分,未來的儲蓄可當作現在資本的價值折現後成為往後分攤的本錢。由此可以推出年輕人承受風險能力強,年老者相對承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不考慮年齡因素,盲目投資,結果可能輸掉養老錢。
其次,投資目標的彈性。投資目標的彈性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高。若投資目標時間短且無彈性,則保本是最明智的選擇。
例如,李先生將10000元用於股票投資,打算將投資收益用於跟家人在國內的旅遊計劃,如果李先生成功了就好好帶著家人出去放鬆放鬆,失敗了頂多不去旅遊。由此可見投資彈性大,承受風險能力也強。
人各不同,承受風險程度也不一樣,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投資決策。因此隻有以平常心對待短期市場波動,才不會使自己的情緒受到市場感染,誤判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帶來更大的風險或者喪失良好的機會。
財富算盤
如果你想穩健地獲得投資收益,想在退休後得到一筆退休金,那你對資金的穩定性和增值能力必須有一定的要求,你的目標就是選擇低風險、回報穩定的投資。
)第二節 鱷魚原則——讓風險無法囂張的止損單
勒伯是一位很成功的投資家,一生保留著很多優良的投資習慣。他竭力倡導止損,對他來說這是最重要的規則。他時常建議其他的投資者必須保護自己的投資賬戶,特別是當你用客戶保證金賬戶來投資的時候,止損絕對是個關鍵。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員有一個有用且簡單的交易法則——“鱷魚原則”。“鱷魚原則”源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越試圖掙紮,鱷魚就會獲得越多的收獲。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胳膊,如果你用你的腳踢它試圖去掙脫,鱷魚的嘴巴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你越是掙紮,便會陷得越深。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手臂,務必記住:你唯一的生存機會便是犧牲掉你的手臂。這就好比是在期貨市場上的投資一樣,當你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時,立即在犧牲相對小的情況下離場,這樣還可以保住一部分資金,不然很有可能像被鱷魚整個吞噬掉一樣,會麵臨更加殘酷的結局!
當投資者發現形勢非常不利的時候,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及時止損。所謂的止損就是停止賬麵的損失,當你斷定自己的投資方向和市場的走勢相反時,采取的一種有效防止損失進一步加劇的措施。經濟學家歐奈爾指出:“止損是最後的保護性措施,是投資的第一要義。”由此可以看出,止損在投資的過程當中是非常必要的。
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是市場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市場存在的基礎,它們是交易過程中產生風險的根本原因。一筆交易永遠沒有確定性,所有的分析預測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投資者的獲利也正是產生於這種交易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未來獲得收益的同時也必然帶來風險的擴大。為了防止風險進一步加劇,止損就成了控製這種不確定行為的最有效的措施。
世界投資大師索羅斯說過,投資本身沒有風險,失控的投資才有風險。止損在人類交易過程中自然產生,是投資者保護自己的一種反應。投資者必須學會止損,因為止損遠比贏利重要,因為任何時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
建立合理的止損原則相當有效,科學的止損原則的核心在於不讓虧損持續擴大。成功的投資者可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式,但止損卻是保障他們獲取成功的共同特征。關於如何止損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提前設立原則
所謂提前設立,就是在買進股票前就要設立好止損點,否則,等股票跌了再考慮止損點時,隻能破壞自己的心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堅持有效原則
所謂有效,是相對於無效而言。比如30元的股票,把止損點定在19元,如果股價瞬間破了19元,隨後又很快上升,則這個破位就是無效的,不要盲目止損。
3.遵循不後悔原則
所謂不後悔,是指一旦執行了止損計劃,後來發現執行錯了,這個時候不要有後悔的想法,否則會對今後的操作產生很壞的影響。作為投資者,想防止虧損擴大,必須養成執行止損計劃的習慣。雖然止損對於控製風險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實際的金融市場上,對於投資者來說,做到正確的止損非常困難。
在股市上較為常用的止損方法是將止損設置與技術分析相結合,剔除市場的隨機波動之後,在關鍵的技術位設定止損單,從而避免虧損的進一步擴大。技術止損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提前設立向下的止損點
比如你的資金達到20萬元,止損點就要設在18萬元,到了這個線,必須先停止操作。如果不幸達到16萬元,你至少要休息一個月,深入檢討。千萬不要擔心如果休息一個月,錯過行情怎麼辦。股市是一直開著的,隻要你不退出去,就一定有機會。
2.設立向上的止損點
比如你的30萬元資金如果漲到60萬元,則無論如何要先退出來,休息一下。最忌諱在這個時候頭腦發熱,因為你賺錢最順利的時候也是風險降臨的時候。
3.5%止損法
這是有效防止市值跳水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操作強勢股的時候,很難判斷主力何時出貨,但隻要堅持一個原則:股價從最高點向下隻要跌去5%,則堅決出貨。當然,這個比例可以適時變化。
4.目標位止損法
對有頭腦的投資者來說,買進股票就應該心中有一個基本目標,假如接近或者達到了這個目標,就要先止損出來。因為你心中的目標經過了冷靜的思考運算,相對準確一些,而在計劃的目標位置出來,可以增強自信心,有利於今後的操作,也避免了最後因為狂熱得而複失。
在投資過程中,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如果想合理有效地規避風險,就需要牢牢掌握止損的方法。時時記住,科學合理地運用止損計劃,可以為財富增長保駕護航,遠離投資中的風險與損失。
財富算盤
投資過程中,風險是無處不在的,要想合理有效地規避風險,就需要你牢牢地掌握止損的方法。合理地運用止損單,可以為你的財富增長保駕護航,遠離風險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