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積少成多的儲蓄魔方(1 / 3)

)第一節 正利率時代下的最優儲蓄計劃

投資理財,並不一定就是指股票、基金、黃金等投資品種,存錢也是一種平易近人的理財方式,不要對存錢產生偏見,存錢攢小利,積少成多。

日常生活中,不乏希望通過儲蓄將小錢積少成多的人們。華人首富李嘉誠當年也是從“一針一線”開始節省,才有了今天的財富。製訂儲蓄計劃是創建財富帝國的第一步。

2010年,央行在加息前,利率實際為負的情形已經持續了半年以上。什麼是實際利率?就是銀行執行的存貸款利率(名義利率)與通脹率之差,是真正衡量財富購買力變化的重要指標。如果銀行存款利率是5%,而同期通脹率達10%,這時將錢存入銀行就非常不劃算。

對於80後的單身一族來說,大多數是處於畢業後工作的1年~5年的階段,這段時期的特點是:一般收入相對較低,而且朋友、同學多,經常聚會,還有談戀愛的情況,花銷較大。所以這段時期的理財不以投資獲利為重點,而以積累資金或經驗為主,儲蓄的戰略方針主要是“積累為主,獲利為輔”。根據這個方針,具體的建議是分三步:存,省,投。所以此階段的理財步驟為: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這裏的資產增值包含的範圍比較廣,可以有多種投資方式,視個人情況而定)→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一旦作好了全麵財務分析,就著手做個人的儲蓄計劃。那麼,該如何製訂合理的儲蓄計劃呢?

瑩瑩和小文是好友,兩人的薪水差不多。但小文每個月開銷不大,薪水總是在銀行定存,瑩瑩則喜歡買衣服,錢常常不夠花。三年下來,小文存了三萬,而瑩瑩隻有一些過時的衣服。其實小文很早就有“聚沙成塔”的想法,希望儲蓄能幫助自己將小錢累積成大的財富。

也許有人認為,銀行儲蓄的回報意義不大,其實不然。

隨著時間長度的增加,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的收益,就會產生巨大的差距,倘若本金是10萬,那麼20年後直接收益差距將達到4.8萬元!想想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8小時也許就隻有一兩百元的收入,而花一點點時間到銀行改變一下存款方式,將會輕鬆帶來更多的收益。所以每個月花一點點時間打理儲蓄賬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儲蓄的利率高低也很重要。當我們放假時,銀行也一樣在算利息,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利息,一年下來也會令你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仔細選擇合適的儲蓄利率,是將小錢變為大錢的重要方法。

儲蓄是最安全的一種投資方式,這是針對儲蓄的還本、付息的可靠性而言的。但是,儲蓄投資並非沒有風險,主要是指因為利率相對通貨膨脹率的變動而對儲蓄投資實際收益的影響。不同的儲蓄計劃所帶來的儲蓄利息收益是不同的。因此製訂儲蓄計劃最終目的就是獲得最大的利息收入,將儲蓄風險降到最低。

合理的儲蓄計劃圍繞的一點就是“分散化原則”。在具體的儲蓄過程中,你首先要做的是分散儲蓄期限。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安排用款計劃,將閑餘的資金劃分成不同的存期,在不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減少儲蓄投資風險,獲得最大的收益。其次,儲蓄品種也要做到盡量的分散,即在將結餘資金劃分期限後,對某一期限的資金在儲蓄投資時選擇最佳的儲蓄品種搭配,以獲得最大收益。最後,到期日要分散,即對到期日進行搭配,避免出現集中到期的情況。

無論是哪種存款儲蓄的方案,不僅需要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來製訂,同時也需要根據國家的利率政策適時地作出調整。在預測到利率變化時,應及時調整計劃。如果利率看漲時,選擇短期的儲蓄品種去存,以便到期時可以靈活地轉入較高的利率軌道;如果利率看低時,可以選擇存期較長的儲蓄存款品種,以便利率下調時,你的存款利率不變。

在儲蓄的具體操作過程當中,還需要依據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製訂出適合自己經濟狀況的儲蓄計劃。

不同的生活目標,就會有不同的理財方案。簡單的幾種方案經過不同比例的組合又會出現多種結果,儲蓄是保證你在工作最初的幾年裏能夠平穩地積累起自己進行下一步投資的“第一桶金”。不論你下一步要進行教育投入(考研、讀博、在職、出國),還是要做家庭組建投入(買房、裝修),還是要進行創業投資,都離不開積累“第一桶金”的過程(除非你家境很好,不需要經曆這個過程)。存款儲蓄,計劃先行,為此,製訂合理的儲蓄計劃是我們在為積累“第一桶金”的過程“打地基”。

儲蓄要訣:每月要先存款,再消費,千萬不要等到消費完之後再存款。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你的存款計劃如期進行。

財富算盤

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儲蓄的利率高低也很重要。當我們放假時,銀行也一樣在算利息,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利息,一年下來也會令你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第二節 一個存折VS多個存折

大部分老百姓習慣將每月的節餘積攢到較大數額再存定期,其實閑錢放在活期賬戶裏利率很低,積攢過程中無形損失了一筆收入,不妨利用“十二存單法”,讓每一筆閑錢都生息。操作上,可將每月節餘存一年定期,這樣一年下來,就會有12筆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從第二年起,每個月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既可應付急用,又不會損失存款利息。另外還可以續存,同時將第二年每月要存的錢添加到當月到期的存單中,繼續滾動存款。這樣,如果每月節餘1000元,一年攢下12000元,活期收益僅86.4元,按“十二存單法”操作,按一年期利率3.6%,可得利息432元。

例如:如果你每月的固定收入為2500元,可考慮每月拿出1000元用於儲蓄,選擇一年期限,通過這樣的儲蓄方式,在一年當中,你將會持有12筆不同到期時間的定期存款。在第一張存單到期時,取出到期本金與利息,和第二期所存的1000元相加,再存成一年期定期;以此類推,你手中會時時有12張存單。一旦急需,可支取到期或近期的存單,減少利息損失,充分發揮儲蓄的靈活性。

小郭和老公今年都剛過30歲,每人每個月都有1000多元錢的工資收入。以前,覺得掙的錢少,不值得理財。後來兩家老人經常生病住院,小郭夫妻倆為了老人花了不少錢。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倆還是買了房子,這多虧小郭充分利用了“十二存單法”。

小郭認為,除了必要的開支之外,剩餘的錢對於工薪家庭來說放在銀行裏是最有保障的。她將這部分錢分作兩部分,25%存為活期以備不時之需,75%存成定期,而且是存一年的定期。

對於這樣存錢,小郭有自己的想法。第一,一年期的定期與零存整取相比起來利息要高一些。第二,一旦急需用錢,動用零存整取就意味著前功盡棄,而每張的定期存單你都可以根據你需要用錢的數目及存單到期的先後順序去考慮動用幾張及動用哪幾張,這樣就不會使其他的定期存款受影響。第三,到期時,零存整取意味著相對的一大筆錢到期,這時會很容易讓人產生購物的衝動,定期一年的存單,因為每筆的數額都不大,這種衝動就小多了。第四,零存整取是一次性到期,除了那個月有點驚喜,其他時間應該就沒有什麼感覺了吧。定期的存單可不一樣了,到了第二年每個月都有存單到期,每個月都有驚喜。

然後,從第二年起,小郭就每個月再把當月的75%和當月到期的存單一起再存成一年的定期。

除了固定的工資收入之外,過年過節的分紅、獎金一類的數額較大的收入,更要計劃好如何去存儲。小郭的做法是不要存成一張定期存單,而是分成若幹張,例如:1萬元存一年,不如分成4000、3000、2000、1000元各一張。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