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政治是一種大智慧(12)(1 / 3)

避諱

【引言】

陰陽家的產生有其深厚的曆史根源。《漢書·藝文誌》裏麵講得十分清楚:“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從這裏可以看出來,《漢書》的作者把陰陽家分為兩大類,一類根據所謂的四光之度、四時之運、五行之性、八風之氣來為國家製定各種律曆,指導各種祭祀活動,甚至參與製定國家政令的人,這樣的陰陽家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上一直是被官方看做主流的。這些人雖然受到了觀念上的尊重,但豐富的曆史事實告訴我們,真正在宮廷廟堂和下層社會發生影響的並不是這一派,而是“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的那一類人,用今天的俗話說,就是搞“封建迷信”的那幫人。的確,後一類人不為正統的陰陽家所看重,甚至遭到他們的鄙夷和排斥;但由於他們有著廣泛深刻的社會基礎,用其神秘的理論和實踐來混淆視聽、蠱惑人心,所以,他們不僅在民間很有市場,就是在宮廷廟堂,他們也時時被看重。

在後一類“陰陽家”中,有許多人編纂了圖讖書籍,造出了許多讖語,也造就了一種避諱的風氣。

【事典】

《隋書》記載,隋煬帝到達東都時,在長樂宮飲酒,寫了一首五言詩,最後兩句是:“徒有歸飛心,無複因風力。”令宮中的美人再三吟唱,因為當時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他聽了以後十分傷感,泣下沾襟,身邊所有人無不哽咽。到達江都以後,煬帝又作五言詩曰:“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後來,他果然在三月被殺,這首詩準確地預言了他將在梅花盛開時節罹難。

據《隋書》記載,隋文帝曾作四言詩:“紅顏詎幾,玉貌須臾。一朝花落,白發難除。明年後歲,誰有誰無。”詩成之後,讓歌伎排練詠唱。結果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八年之後,秦孝王也死了。顯然,文帝的這首詩預示了這一不吉祥的結局。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末年董卓在朝廷專權,當時就流傳了一首民謠:“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前一句合起來是個“董”字,“十日卜”是個卓字。童謠既表現了董卓氣焰熏天的權勢,又預示了他的死亡。這首童謠通過小說《三國演義》的傳播,可以說已經家喻戶曉了。

既然讖語可以亡國,自然也就可以興國。後來曹魏興起時,也出了許多讖語,像“代赤者,魏公子”,“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等等,這些都是說曹要代替漢朝的,證明滅漢乃是天意。讖緯神學發展到了這個階段,統治者終於明白了,讖語可以興國,也是可以亡國的。自己一旦取得了政權,就一定要禁絕讖緯神學。所以,在漢代以後的朝代裏,統治者往往給那些研究和傳播讖緯神學的人安上妖言惑眾的罪名,處以極刑,甚至誅滅九族。

唐朝出了個兩角犢子的讖言。玄宗李隆基時的工部尚書因為姓牛,就被人彈劾了一場。後來,“牛李黨爭”時,兩派互相攻訐得十分厲害,李德裕借此攻擊牛僧儒。幾十年後,卻是應在了朱全忠身上。隋煬帝信讖言,認為姓李的王將來會奪他的天下,就把他所懷疑的李金才全族誅殺,後來卻是李淵建立的大唐取代了隋朝。李世民聽說將來要有姓武的竊取國柄,為了保住子孫江山,屠殺武姓朝臣,可武則天還是當上了第一個女皇帝。後來武則天認為,姓劉的要取代武氏,但身邊劉姓人中沒有顯赫的人,就派遣幾路使者到各地捕殺姓劉的。這時劉幽求正在輔佐李隆基,後來也協助李隆基平內亂、靖國難,武、韋二後的家族全部伏誅。

在中國曆史上,各種各樣的避諱有時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在思想比較解放的唐朝,避諱倒是空前絕後的。

唐朝人是十分避家諱的,回避與自己父祖姓名同音、同形的字,甚至遠遠超出了當時法規定的範圍。

韓愈曾做了一篇文章,叫《諱辯》,深切論述了避諱太嚴是不當的,但當時人難以接受,《舊唐書》甚至說韓愈這篇文章是錯誤的。由此可見當時避諱風氣的盛行。

裴德融避諱“皋”字。他參加科舉考試時,主考官高鍇說:“他避諱‘皋’字,在我主持下參加科考,如果我讓他及第,肯定要連累他一輩子。”後來裴德融被任命為員外郎,他和新任命的郎官一起,前去拜見他們的上司尚書盧簡求。到盧府以後,盧簡求隻讓那位郎官進去,郎官說:“我是與新任命的屯田員外郎裴德融一起來的。”盧簡求派手下人對裴德融說:“你是在誰主持的考試中考中進士的?現在主持有事,不能見你。”裴德融聽了以後,無地自容,便急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