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75928484877,7267077385848097832,7012517992130939934,7257455404240604215,7233628637428190242,6890728374843477006,7255203659015785531]}],\"5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95,\"start_container_index\":5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1},\"quote_content\":\"《詩經》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634816449549,7078185810029202446,7152079239892700197,7070438698533293070,687438681097843815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感情投資是一本萬利的人情生意
在求人辦事過程中,情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巧妙地運用這種資產,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但情感從何而來呢?它主要來自你以前的積累,來自於你以前為現在的情感所做的“投資”。
很多朋友覺得,求人是一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
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真正善於求人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好的人際關係是求人成功的基礎,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情感的積累。
古人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隻有通過不斷的構建和鞏固,人際關係才能牢固。情感投資,聚沙成塔。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
有位剛去美國的朋友來信說:“我們在那兒,沒有什麼社交生活,我們難得去看看朋友,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初到異境,認識的朋友不多,但後來我聽說,其他的人也一樣……”
“我們每星期工作5天,星期六和禮拜天都去了郊外,這是一種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說,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們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為一到假期,誰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臥床……”
“這樣,平時我們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看朋友,因為交通太擠。”
“但我們常常和朋友通電話,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列入應酬朋友的方法,我們無事也打電話,哪怕是寒喧幾句,或者講些無關緊要的事。”
“但有起事情來,我們會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鮑比(他的兒子)患肚子痛,我急忙起來打電話給友人江醫生想辦法,他馬上駕汽車從70公裏外趕到,初步診斷,認定他患了盲腸炎,就用他的車子送鮑比進醫院施手術……”
看了這封信,給人的最大的感想是,他懂得無事之時打電話找朋友,所以一有事時,朋友馬上就來幫忙。
有事之時找朋友,人皆有之,無事之時找朋友,你可會有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遇到了一種困難,你認為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找他,但你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你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甚至因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絕?
在這種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後悔“閑時不燒香”了。
法國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備》的書。書中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起碼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這樣,當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當起總理來,自然就容易記起你來,大有可能請你擔任一個部長的職位了。
這種手法看起來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現實的,一本政治家的回憶錄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組閣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慮。因為一個政府的內閣起碼有七八名閣員(部長級),如何去物色這麼多的人去幫助自己?這的確是一件難事,因為被選的人除了有適當的才能、經驗之外,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要和別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賞識,不然的話,任你有登天本事,別人也不知道啊。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萬望大家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份,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否則,“急時抱佛腳”,關鍵時刻用人幫忙時不免會後悔。
儲蓄人情,人際交往在於互助互利人與人之間沒有彼此信任,就沒有互助互利;沒有較深的感情,則沒有彼此的信任。在人際交往與關係中重視情感因素,不斷增加感情的儲蓄,就是聚積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的關係。
你在感情的賬戶上儲蓄,就會贏得對方的信任。那麼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你即便犯了什麼過錯,也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你即便沒把話說清楚,有點小脾氣,對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們強調請求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時,應該自信主動、坦誠大方地提出,盡管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樂於助人,關心他人,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
如果說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人際關係有什麼訣竅的話,那麼這是唯一的和可靠的訣竅。
反之,不肯增加儲蓄而隻想大筆支取的人是無人理會的,這樣的銀行賬戶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必然無錢可用,隻有欠債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是要儲蓄。這就是社會與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燈塔。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是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你請某人來幫助粉刷裝修住房,說好幹半天,他可能幹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為你辦理開辦公司的手續,他也許隻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具體的手續還要你自己去四處奔波……遇到這類情況,千萬不可埋怨,不可責怪對方說話不算數。因為事實上人家已經幫了一點忙,這就值得你表示肯定和感謝。你感謝對方幫忙一小時,下回他可能會幫忙兩小時,你感謝人家為你辦手續探明了路線,下回他也許會一幫到底。
自己樂於助人,主動多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上所述,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賬。盡管是人情賬,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應當心中有數。
在求對方辦事時,對方並不情願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事。如果你了解對方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有時對方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此時你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誇獎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係很密切,求他幫忙時,他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量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係多密切,你總算是求人家,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別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那對方也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對方什麼都得不到,而你卻名利雙收,對方就會在心理上失衡。現在的人對口頭許諾不感興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滿足對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約,以後再求對方就難了。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裏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銷了。
所以,給人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1)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2)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3)為人幫忙時要高高興興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
如果你在給人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很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是不自然的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種方式來回報你。
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借梯登天,善於借力做事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填過一首《柳絮詞》,其中有一句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她一反大貶柳絮飄浮無根、無所附依的寫法,而是用肯定態度對其做了讚美。這正如有人不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黃牛,也看到了黃牛背後不斷抽動著的鞭子,這正是見識的獨到之處。
從中也可得到一個啟示: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雲或扶搖直上。我們把“好風憑借力”這句話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就可以稱它為“借梯登高”之計。
對於準備求職就業的人來說,這裏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而“高”
則是指求職就業者將要獲得的某種較為理想的社會職業。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古往今來,借助於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數不勝數。漢高祖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漢高祖劉邦共有8個皇子,生母不一,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展開了子與子、母與母之間的明爭暗鬥。劉邦有立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太子之意,可呂後想立自己的兒子盈為太子,她找張良幫忙。張良獻上一計:“皇上一直想招聘4個在野的賢人出山,但他們始終不肯,若將他們迎為賓客,太子常請此4人赴宴,必會被皇上看見而問其原因。”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高祖以為盈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來,終於立盈為太子。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賢人的盛名,借助他們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寶座,當然也包括他母親呂後和張良的妙計,隻有劉邦被蒙在鼓中。
一代偉人毛澤東當年就是靠李大釗的引薦,才成為北大圖書館的管理員,而這一職業為他日後成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奠定了成功的基礎。如果沒有李大釗的引薦,毛澤東就可能選擇其他職業,而這個差別對他的一生必然產生重大影響。曆史是必然的發展,有時也是偶然的巧合,但成功之路卻大同小異。
中國人曆來看重宗族親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後門”。這種“後門”其實就是一種看不見的關係網,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梯”。利用後門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當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能充分發揮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時候借助“梯子”還是必要的。尤其是剛走出校門,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要想在社會上謀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就必須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薦。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能對你有用處。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對熟識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求職者被錄用,繼而步步高升。
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在各種社會關係構成的屏障麵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點,但它也是人類共同需要的心理傾向,而這正是“借梯登天”之計的實質所在。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的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計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1.找“梯”,即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對於一般人來說,在求職或就業的過程中,應該隨時留心周圍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為了贏得他人的真誠相助,你必須先付出某些東西,如真心或物質,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天長日久的付出總會有所回報。所以平時與人交往時,要盯得準誰有能力幫助你。當然,與任何人相處都要以友善、真誠為本。《圍城》中的方鴻漸就是靠這一點獲得了他嶽父的信任,從而在銀行裏謀得了一個好職業。
2.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幫助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如果你和對你求職就業有所幫助的朋友發生了不愉快,你應首先諒解他,“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古訓,在這方麵古人也做出過榜樣,比如,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張良能為老者拾履。平時的基礎打好了,量變積累終會成為質變,也就會“得來全不費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對你自然真心,關鍵時刻幫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這樣看來,借“梯”的功夫完全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之中。
這裏還需要說的是,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施行此計,而是難為情而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
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隻是一個平常之人呢?
以德服人,多施恩於人
當別人有困難時,你要盡力地幫助他。這樣當你有事相求時,他就會竭力幫你。中國有句俗語“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處世為人,之所以提倡德,就是要求謹慎持守道德。舍己為人,虧己利人,薄己厚人,損己益人,把持著這四項基本觀念,人們就會心悅誠服。
老子說:“盡力照顧別人,我自己也就更加充實;盡力給予別人,我自己反而更加豐富。”這就需要至誠,以最完美的德來輔佐這個最崇高的誠,使它感人至深。他人有恩德於我,雖是一碗飯的施舍,也不能忘記;我有恩德於他人,雖是救死之恩也不能企望報答,也不能向他人提及,也不希望回報。這也就是古代聖人所說的“施恩德於人不望回報,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萬不能忘記”的道理。
使人服從的關鍵是:憑道理不憑道術,憑仁德不憑武力。依仗武力借助仁義而稱霸天下的人,稱霸就必須有很強大的國力;依仗道德施行仁義而稱王天下的人,稱王不一定要有強大的國力。商湯王隻憑借方圓七十裏的土地,周文王隻憑借方圓百裏的土地。依恃武力而降服人們,人們不是出於內心的真正歸服,而是力量不夠,迫不得已;憑借道德使人們歸服,人們會發自內心的歡喜而心悅誠服,就同孔門七十二大弟子拜服孔子一樣。《詩經》中說:“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沒有不心悅誠服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以道德服人的人,就是修養自己的道德,使人們都服從我罷了。修養自己而使內心達聖的人,以聖德光耀天下,使人們都仰慕他、尊敬他就是了。唯有孟子所說的服人道理,除了“以德”之外,還要有“行仁”來緊緊跟著。也就是說,僅僅立自己的德還是不夠的,還要行仁於天下,還要有愛人、利人、濟人、救人、立人、達人這樣的道德。
要想人們都服從我,己立己達,還不足以使人服從我,最重要的是,人想立我就立他,人想達我就達他。人有困難我就周濟他,人有危難我就解救他,人有所想我就隨他所想。這樣願望就能達到,利益就會歸來,禍害就會免除,純粹是一片仁人的胸懷。我隻為人而不為自己,隻利人而不利自己,隻愛人而不愛自己,隻尊敬他人而不尊敬自己,這樣怎麼會害怕人們不歸服我呢?
所以孔子說:“以富貴而天下,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以我的富而能富他人的人,想貧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貴而能貴他人的人,想賤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達而能達他人的人,想窮也不可得到了。”
如果我們之間平常不相往來,隻當有求於他時,才“臨時抱佛腳”而親近他,那是絕對不可取的。
很多朋友覺得,求人是一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
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真正善於求人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鄰居。怎麼款待,怎麼送禮,什麼時候款待,或什麼時候送禮,這裏麵很有學問。
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離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將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但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將使對方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