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禮多人不怪,與人交往要多用禮
對身居高位的人而言,彬彬有禮在其為人處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沒有哪個真正偉大的人會缺少這種優秀品質。有禮有節向來是高貴出身和良好教養的標誌。
世界上沒有人不受禮節的影響。要想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就最好將下麵這句話當做座右銘,並循此座右銘而行:“禮貌造就人”。
誰都想在人際交往中順風順水,誰都想做出一翻事業,擁有成功的人生,而這前提就是要在做人時注意“禮”的運用。有“禮”之人會注意形象,有教養、不樹敵、彬彬有禮、言談舉止、誠懇謙和、待人接物大方得體。在做人時塑造出完美的形象,自然而然,做事時也會事事順心,一帆風順。
禮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老王是不善客氣的人,又患有高度近視,10步以外,看不清來人的麵貌,對於熟人,隻會由聽聲音來辨別他是誰,因此不熟悉的人,往往誤會他是自大成性。他為補救他的缺憾起見,就是對於小妹倒茶,也總是加上“請你”或“謝謝你”,有人來到麵前,有所陳述或要求,他總是起立,絕不坐在椅子上,有時還稱他們先生。這些舉動他們未必產生好感,但相信至少不會發生惡感。
有個人是某公司的最高領袖,高級職員去見他時,他不但坐著不動,也不屑回你一聲,而且不肯注視你,來人隻好站在旁邊說話,真是架子十足。有時碰到他不高興,或認為你說的話不對,他竟始終不開口,好象聽而不聞,也始終不對你看,好像視而不見,你落得一場沒趣,隻好悻悻退出。他對高級職員如此,對其他下屬,當然可想而知;就是對待朋友,同樣也是愛理不理的神氣,實在令人難受。當他得勢時候,大家隻敢在背後批評,當麵還是恭維,還是奉承,但心裏都在反對他。他種了這種惡因,後來形勢逆轉,一時攻擊他的人非常多,當然可能還有其他重要原因,然而平常待人傲慢,至少是個輔助條件。
《易經》說:“相鼠有皮,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不死胡為!”無禮取怨於人,真會咒人早死。人在社會上,要多結人緣少結人怨,而多禮便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禮是人為的,是後天的,必須要用心去學習,學習使人養成習慣,如此,多禮便能行無所礙了。
孔子說:“不學禮,何以立。”孔子的所謂禮,並不是單指禮貌而言,但是禮貌必在其中,這是可以肯定的。言語行動,音容笑貌,都要注意,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禮多人不怪,在為人處世方麵,禮多可足以表示你是位君子呢!
然而多禮還必須誠懇,多禮而不誠懇,可得知其人的虛偽,虛偽反而使人討厭。能誠懇才能恭敬,才是真的禮貌。俗語說:人熟禮不熟。這就表示,你對於熟人,要有禮貌,“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子所以能夠被“久而敬之”,就在於他對人能夠久敬。久而敬之是指雙方麵而言的,並且,須先由每一個人自身開始。
“謙謙君子,賜我百朋”,禮多不怪,原是為人做事之常情,所以在與人交往時,萬莫吝嗇你的“禮”。
注意禮儀,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做人做事,講究給人良好的印象,而禮儀著裝決定了給人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就是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麵所形成的印象。一個人給人的初次印象幾乎都是視覺上的,如表情、姿態、身材、儀表、年齡、服裝等方麵。在我們真正了解一個人之前,我們早在第一眼看到他時,就形成了對他的初步看法,即所謂先入為主。例如,學校裏對新來的老師、新來的插班生,單位裏對新來的上司、新來的同事,介紹戀愛對象的第一次見麵等,第一印象都會發生作用,雙方都對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雙方也都力圖使對方對自己有個好印象,做為今後交往的起點和根據。所以,一個善於交際的人都很重視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怎樣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奧裏森·馬登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留意你的穿著
“先敬衣裝後敬人”,從道德上說是不公正的,但麵對現實的社會觀念,我們尚無法改變。因為要對方了解你的內在美,尚需一段時間,而體現一個人個性的著裝卻一目了然,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留意你的穿著,並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最時髦的衣服,而是希望你穿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至於衣服是新是舊,質料是好是壞,卻不是主要問題。
美國有許多家大公司對所屬雇員的裝扮都有“規格”,這規格不是指要穿得怎麼好看,而是人們觀感的水準。有一本書叫《應酬之道》,書中提出,在與人見麵前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鞋擦過了沒有?
·褲管有沒有痕?
·襯衣的扣子扣好了沒有?
·胡須刮了沒有?
·梳好頭沒有?
·衣服的皺褶是否注意到?
乍一聽似乎可笑。事實上,這些小打扮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整潔的著裝總是給人一種信賴感。
展現你的風度
與衣著緊密相連的是人的風度。如果說衣著是一個人的審美力的反映的話,那麼風度則是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的反映。有的人性格開朗,氣質聰慧,風度則往往瀟灑大方;有的人性格豪爽,氣質粗獷,風度則往往豪放雄壯;有的人性格沉靜,氣質高潔,風度則溫文爾雅;有的人性格溫柔,氣質恬靜,風度則秀麗端莊。風度是性格和氣質的外在表現,屬於一個人的外部形態,是由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所構成的。與心靈相對而言,風度是人的一種外在形式,也是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所最先接觸的。因此,從風度的好壞,不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可以部分地看到一個人的美醜。人是需要有美的風度的,你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應當表現出文明的美的風度。如果舉止輕浮,言談粗鄙,待人接物玩世不恭,甚至粗暴狂躁,那就不是文明禮貌的表現。
風度不是來自摹擬得之,更不是裝腔作勢的結果,而是一個人的心靈美的外在表現,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好的性格、氣質的自然流露。要有美的風度,關鍵在於各人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美的本質,形成美的心靈。古人早就說過:“誠於中而形於外。”心裏誠實,才有老實的樣子。心不誠實遲早要被人看破,更何況風度這種人的外在美是沒法裝得像的。當然,人的風度是多樣的,不能強求一律。人的風度的多樣性,是為人的性格、氣質的多樣性所決定的。但是,無論性格、氣質的多樣性也好,還是風度的多樣性也好,都應當體現出人的美的本質。而隻有美的心靈,美的性格、氣質,才能有美的風度。
提高你的修養
強調“第一印象”在取悅中的重要作用,但這僅僅是一種首要效應,並不是本質的、內在的、不可改變的。
其一,雙方初次見麵所獲得的印象隻是一些表麵特征,不是內在的本質特征,所以單憑第一印象做為繼續交往的基礎是不牢固的。如一些男女青年初次見麵時,往往是憑儀表、長相而一見鍾情,而不考慮對方的人性態度、個性品質而草率結婚。事實證明,這是靠不住的,往往會留下後患,最後甚至導致婚姻破裂。
其二,第一印象不是無法改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增加,對一個人的各方麵情況會愈來愈清楚,從而可以改變第一次見麵時留下的印象。
其三,即使是第一印象的展示,也反映了人的個性品質,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人平時長期修養的結果。沒有平時良好的修養,即使主觀上想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也往往是東施效顰,裝模作樣,反而令人生厭。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登堂入室的門票”。如果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錯覺的話,就很難修正自我的第一印象。即使能修正過來,也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力氣。
學會握手的學問,握手不是小事
握手,是人們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常見的禮節;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是現代交際和應酬的禮儀之—。
握手,既是一種禮儀方式,又可稱之為人類的“次語言”。深情、文雅而得體的握手,往往蘊含著令人愉悅、信任、接受的契機。兩人見麵,若是熟人,不用言語,兩手緊緊一握,各自的許多親熱情感就互相傳遞過去了;若是生人,則一握之際,就是由生變熟的開端。因此,它已成為世界上通行的人們在日常交際用的見麵禮節。
握手,多數用於見麵致意和問候,也是久別重逢或多日未見的友人相見或辭別的禮節。
握手,有時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義。據說握手是西方中世紀騎士相互格鬥,勢均力敵,作為和解的表示,把平時持劍的右手伸向對方,證明手中沒有武器,相互握手言和,發展到後來,便演變為國與國之間和人與人之間言和的象征。
握手除了作為見麵、告辭、和解時的禮節外,還是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贈送禮品以及發放獎品、獎狀,發表祝詞講話後,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等。
對於握手怎樣握才得體,我們通過日常的觀察、總結,歸納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尊重對方喜歡的空間和距離。
(2)握手時微笑地注視著對方,增強親切感。
(3)一邊握手,一邊與對方寒暄交談。
(4)握手時間視對方的反應而定。如對方特別高興,時間可稍長一點。
(5)握力應當緊和穩,但不能太用勁,以防使對方感到不適。
(6)如果要額外的熱情,應當雙手握緊對方。
(7)當手收回時,要簡潔,明快且要停頓一會。
(8)與女士握手時,應等對方伸出手來,再上前輕輕握住。時間不宜過長。
(9)舊友見麵,應當將對方的手使勁握住,以示親熱。
(10)與同學握手要稍微輕一點,握手後與對方擊掌言歡,顯示活潑氣氛。
(11)與同鄉握手,握手後要將對方的手輕輕拉一拉,表示脈係一支,鄉情難斷。
(12)與長輩握手時,要雙手緊握,頷首致意,以示尊敬。
(13)根據親疏程度和不同場合,握手的時間應相應地遞增或遞減。
(14)對方取得了成功,握手時應將對方的手高高舉起,以示祝賀。
(15)送別好友,握手後應目送對方離開,並向對方揮手致意。
懂得幽默,幽默是人際交往的催化劑幽默可以帶給人們愉悅,讓自己擺脫尷尬,化險為夷;幽默,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使大家相處得快樂,相處得融洽。幽默是一個人優秀個性的重要表現。
嚴格來講,幽默算不上是一種禮儀,但運用得好的話,它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著名幽默家克瑞格·威爾森曾經說過:“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幽默是生活中的七彩陽光,沒有它,就沒有我五彩繽紛的童年,也沒有我充滿歡聲笑語、幸福無限的家庭。”事實確實如此,幽默感是一個人最具智慧的體現。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你會感到非常輕鬆而且愉快。
真正善於交際的人一定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因為幽默的思維方式可以讓他們輕鬆麵對各種交際窘境。
美國廢奴運動領袖菲力浦斯有一次被一位牧師詰問:“先生不是要拯救黑奴嗎?為什麼不直接到非洲去宣傳呢?”
菲力浦斯不緊不慢地回答:“先生不是拯救靈魂嗎?為什麼不直接到地獄裏去呢?”一句話把牧師問得無話可說。
幽默其實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弗洛伊德說:“詼諧與幽默是把心裏的能量以遊戲的方式釋放出來。”幽默也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它基於一個人對自己的尊重。幽默與搞笑是不同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幽默感的人總是不動聲色就能使別人充分享受到輕鬆快樂。
幽默感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通過幽默的表達,可以舒緩緊張情緒,更能營造出快樂的氣氛。
擅長幽默的人,人際交往中通常是比較成功的,因為,人們是不會討厭一個能讓他笑起來的人的。
幽默有時是文雅的,有時是含有暗示意義的,有時是高級的。切忌在交際中開低級趣味的玩笑,以此為幽默便形如譏笑。有時一句普通的譏諷話會使人當場下不來台,與你反目成仇,所以在社交場合中,幽默應該顯示人的高尚、風度才好。
在社交場上,談笑也要注意,應恰如其分,因地因時適宜。但如果大家正聚精會神地討論研究一個具體問題,你突然在這裏插進了一句毫無關係的笑話,不但不能令人發笑,反而使人覺得無趣。
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一味地說俏皮話,無限製地幽默,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譬如,你把一個笑話反複地講了3遍或5遍,最初別人會認為你很風趣,但到後來也會厭煩。
如果你的幽默帶著惡意的攻擊,以挖苦別人為目的,還是不說為妙。再好的“糖衣炮彈”,如果裏麵包的是毒藥,也會致人於死地。
幽默成了個人魅力的重要砝碼,是個性的體現。那麼,如何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呢?
要在構思上下工夫,掌握必要技巧幽默是一種“快語藝術”,它突破慣性思維,遵循反常原則,想得快、說得快,觸景即發、涉事成趣,即出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將軍問一位士兵:“馬克思是哪國人?”士兵想了會兒說:“法國人。”將軍一愣,說道:“哦,馬克思搬家了。”
要注意靈活運用修辭手法
極度的誇張、反常的妙喻、順手的借代、含蓄的反語,以及對比、擬人等說法都能構成幽默。另外,選詞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構成幽默。表達時,特殊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半遮半掩、濃淡相宜或者委婉圓滑、引而不發的語意——甚至一個姿勢、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達意味深長的幽默和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