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舌燦蓮花,能說會道(3 / 3)

看不順眼,原因是多方麵的,換一個角度也許就好多了。再說,你是以你的角度才覺得對方不順眼,而你的角度就一定是標準嗎?

進退兩難的問題不妨似是而非地說言而不盡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在場麵上卻又不能太盡意,“猶抱琵琶半遮麵”是最理想的一種效果,它既可以不得罪人,也不會造成“窮追猛打”。

人生中常常有這種情況出現——兩難境地,進退維穀。麵對兩難問題,不必去苦思冥想,隻要反其之道而治其身,用似是而非的語言去解脫,讓對手自作自受。

法國著名的革命家、空想共產主義者弗朗斯瓦·諾埃爾·巴貝夫,1797年在凡多姆高等法院法庭上受審時辯護說:“當我第一次受審時,我曾莊重地提出保證,我要偉大地、莊嚴地來維護我們的事業,這樣,我才對得起法國的真誠朋友,我才對得起自己。我一定會遵守我的誓言……

“自由的精神,我是多麼感激你!因為你使我處於比所有其他的人更為自由的地位。我所以是更為自由,正是因為我身上背著鐵鏈。

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多麼美好!我所維護的事業是多麼崇高!它隻許我說出真理——這也正是我要的。即使我的內心感覺沒有對我指點出真理,這項事業會迫使我說純粹的真理。正是因為我身上背著鐵鏈,我在無數被壓迫者和受難者之前有發表自由意見的優先權……“我們雖然關在人籠裏,並受殘酷的折磨,但隻要我們還能得到那崇高的事業的支持,我們便有責任公開宣布我們所熱愛的真理……”

巴貝夫就這樣在法庭宣揚了革命理想,這種充滿戰鬥激情的語言,人人都懂得所講內容,但也沒有明說,卻不失雄辯的力量。

說話本應準確明白。但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許多話是具有模糊性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些話不必要、也不便於說得太死。

王雱是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兒子,在他剛幾歲時,有一個客人把一頭獐和一頭鹿放一個籠子裏,問王雱哪一頭是獐,哪一頭是鹿。王雱回答說:“獐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獐。”

王雱的回答固然沒有錯。但是,卻是含糊其辭的,因為他沒有確切地指明哪頭是獐,哪頭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這“含糊其詞”上,王雱如果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那就顯示不出他的聰穎和機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對他的才華的讚賞了。

一個財主晚年得子,不勝高興。孩子生日那天,大家都來祝賀。

財主問客人說:“這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甲說:“這孩子將來能當大官!”財主大喜,給了賞錢。財主問第二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發大財!”財主又賞了錢。財主又問第三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客人丙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死的。”財主氣極了,把他打了一頓。

說假話的得錢,說真話的挨打。既不願說假話,又不願挨打,怎麼辦?隻好說:“啊呀,哈哈,啊哈,這孩子嗎?哈哈……”

點到即止,什麼話都不要說的太透在忠告和指責別人的時候,要留些“心眼”,話語中切記要留一些餘地,讓別人自己來思考,比直截了當地全部說出你的意圖效果要好得多。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話可能贏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因而在提出忠告時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點到為止,留有餘地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位高僧寫了一個處世之藥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寫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熱心腸一副、溫柔二片、說理三分等等。有聰明人可能會問:奇怪,這說理為什麼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說理三分”,講的其實是一種技巧。你若有理,聰明人一點就通,不用十分,三分就足夠了,不必畫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時走進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費口舌也無用,何必執著,不妨假以時日,讓他自己慢慢去悟;至於蠻橫漢,他本不講理,你即使講上十二分,也無異於是對牛彈琴。

“說理三分”,講的也是寬容。人總有缺點,或多或少總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許並不明白,你巧妙地說上幾句,點到為止,是與人為善讓他心存感激。若是窮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連麵子都留不住,隻怕是兩敗俱傷。

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含蓄是一種大氣、一種風度,真正會做人的人,總是含蓄的,總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隻說三分,總是記得“得理也讓人”。

不過,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人性的弱點之一是“一吐為快”,何況在理兒上的,常常會不知不覺“理直氣壯”起來。因此,許多人雖然有高僧所說“熱心腸一副”,也自認為不乏“溫柔二片”等等,卻總成不了氣候——常常就在這多說幾句之中,將功勞一筆勾銷了。

“說理三分”,實在是一種大智慧。既指出對方的錯誤,又保留對方的麵子。

有時,人難免因一時糊塗做一些不適當的、“錯誤”的事。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握住指責別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麵子。這種情況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適當,或者會使對方很難堪,破壞了交往的氣氛和基礎,可能因此帶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或者讓對方占“便宜”的願望得逞,給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便可造成一種對他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須“點到而已”。

在廣州一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服口袋裏。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並按照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簿上,您看好嗎?”

那位外賓當然會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頭腦有點發暈,誤將食筷插入內衣袋裏,並且聰明地借此“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取出內衣裏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曾成功地處理過一件類似的事情。

一次,英國首相邱吉爾和夫人克萊門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舉行的晚宴。席間,一位著名的某國外交官將一隻自己很喜歡的小銀盤偷偷塞人懷裏,但他這個小小的舉動被細心的女主人發現了,她很著急,因為那隻小銀盤是她心愛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對她來說很重要。

怎麼辦?女主人靈機一動,想到求助於邱吉爾夫人把銀盤“奪”回來,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門蒂娜。邱吉爾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語一番。隻見邱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掩護,也“竊取”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然後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裏的小銀盤說:“我也拿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髒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對此語表示完全讚同,兩人將盤子放回桌上,於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即使是手下人犯了錯誤,你不得不批評他(她),在批評的時候也要言之有理。既要堅持原則性和鬥爭性,敢摸老虎屁股,又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口出惡語,挖苦諷刺,侮辱人格。同時要做到情理結合,情真理切,特別是對落後者的批評,更要注意親近他們,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進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不怒發衝冠,允許申辯。批評和發脾氣不是一回事。發脾氣有時不但無助於批評的效果,往往還會把事情搞僵。員工做了錯事,或說了錯話,你難免不生氣,生氣歸生氣,做上級的總要有氣度和涵養,要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批評時千萬不要聲嘶力竭。

(2)實事求是,不惡語相向。批評宜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你一味地挖苦汙蔑。或者以對方的缺陷為笑柄,過分地傷害人的自尊,往往會適得其反。對方一旦產生抵觸,就很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輕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批評應就事論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兒疼就治哪兒的病,而不能誇大其詞,借機整治人。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失誤,就將人的過去全盤否定,或形成否定印象,覺得此人“朽木不可雕也”,更不能當麵斷定人“不可救藥”。

(4)講求方法,不仗勢欺人。個別上級如果和下屬發生口角,氣頭上的口頭語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樣做誰說了算?”他們不是平心靜氣的批評,而是用扣獎金,扣工資,調離崗位相威脅;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仗勢壓人,仗勢欺人。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是壓而不服,還結下了心病。

言有盡而意無窮,有情盡在不言中,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讓你話中有話,才更能真正的打動對方的人心。

求人辦事時要能順著對方的脾氣說話人都有自己的性情、脾氣、觀點,你如果能順著對方的脾氣和他交往,他當然會和你成為好朋友,也肯為你辦事。相反,你要是什麼事情都和他對著來,那就別指望他能真心地幫助你,不害你就阿彌陀佛了。

不知你是否養過貓狗之類的寵物,如果沒有,應該也看過寵物的主人如何愛撫它們。

愛撫寵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順毛輕輕地撫摸它們。每當主人有這個動作時,貓就會眯起眼睛,並發出滿足的叫聲;狗就快樂地搖起尾巴,甚至回過身來舔你的手你的臉,作為對你的回應。如果逆著毛摸呢?貓狗因為感覺不舒服,就算不咬你抓你,也會不高興地跑開!

人其實也是如此,喜歡別人順著“毛”摸!人當然沒有一身的“毛”讓你撫摸,人的“毛”就是一個人的性情、脾氣、觀念,也就是每個人心中的“自我”!如果你能這麼做,那麼必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能讓別人受到你的影響。這樣,辦起事來自然就順利。你如果能順著對方的脾氣和他交往,他當然會和你成為好朋友,也肯為你辦事。

“順脾氣”隻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成熟地運用這個方法去說話辦事,別人就會在不知不知覺之中受到你的影響,甚至接受你的意見。

總的來說,順脾氣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學會傾聽。大部分人都有發表的欲望,如果他在社會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製的發表欲,當他滔滔不絕的時候,你就做一個傾聽者。一則你的傾聽可讓對方滿足發表欲,他一滿足,對你就會沒有惡感;一則你可在傾聽中了解他的個性和觀念;然後,你要順著他的談話,發出“嗯,啊”的“讚同聲”,還可以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一些問題讓對方說明。那麼做,對方一定過癮極了。而你沒說什麼話,就了解了這個人。這一招,對熟朋友和初見麵的人都管用!

第二,不作無益的辯論。如果對方說的話你不同意,你也不要提出辯駁,除非你們是好朋友。如果你和他的交談另有目的,則更不宜和他辯論,因為有些事情並不能辯得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辯越氣,最後不歡而散;如果你辯倒對方,那更有可能造成關係的中斷!總之,要記住,辯論不是你的目的。

第三,學會引導話題。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你一番“順脾氣”另有目的,尤其需要“引導”這最後的步驟。也就是說,你要在對方已經“滿足”時才把你的意思顯現出來,但顯現的方式還是要“順脾氣”,不要讓對方感到不快。例如你應該這麼說“我很同意你的觀點,不過……”或“你的立場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再提出自己的立場,這樣就可以像大禹治水一般,把他的意誌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順脾氣”的聰明做法,可以用在平時求人辦事上,可以用在說服別人上,也可用在帶領下屬上,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因此,當你硬來不行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一招!

敢於仗義執言,不過話最好別說的太過逆耳忠言逆耳是千百年來被證實了的道理,但是一個能說會道且敢於仗義執言的人不會隻顧自己的利益而拒絕說忠言,他們會講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而讓忠言變得不那麼逆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許會碰到領導或者朋友因為一時衝動或認識問題的不足,或者本身就自恃權重不甘於平庸,欲成大事者而決策失誤,可能使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即將蒙受經濟和信譽上的損失時,應當仗義執言,闡明利害關係,說服其改變主意。

戰國時期,名將趙奢原先隻是趙國田部的官吏,負責征收田租的工作。當時,戰國四大公子之一平原君趙勝家不肯照規定繳納,趙奢依法施罰,殺了平原君家9個主事的人。平原君大怒,預備殺趙奢以示報複。

趙奢趁機獻上忠言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今天連您自己也放任家臣不守國法,國家法令的尊嚴就會受損;法令受損,國勢會因而削弱;國勢弱,則諸侯就會伺機而動,趙國的危亡就在旦夕了。到那時,您如何享受這種富豪的生活呢?反之,以您的富貴之家帶頭奉公守法,則可以引導全國上下一心,國家就會富強,趙國的地位自然穩固了,而您呢,貴為國戚,還怕天下人輕視嗎?”

平原君認為趙奢是一個有遠見且善於勸諫的人,就把他推薦給了趙王。

趙奢在這裏並沒有直接指責平原君放縱家臣的行為,而是從國家社稷的角度出發進行勸諫。畢竟平原君是趙國的貴族王子,內心還是一直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他能采納趙奢的意見。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的企業家並不通過調查,而隻是通過憑空想象,僅考慮到某些片麵,就做了某項決定。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於這些情況,不能聽之任之,應當仗義執言,否則一旦出現問題,領導依然會振振有詞地說:“為什麼沒有人反映?”雖然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但對於企業和社會將是很難彌補的損失。

領導往往都比較自信,而且做事往往會獨斷專行。所以,如果你訴說的僅僅是目前的現象和實情,有時就不能獲取他的認同,而且搞不好,有的領導還會認為你不理解他的苦衷,甚至產生誤解,認為你是在有意逃避責任。怎樣才能讓領導充分理解你的苦衷呢?一定要記住:在必要的時候,對這樣的領導,你可以采用推導可能結局的方式,從領導準備做出的決定出發,合乎邏輯地推導出最可能產生的後果,從而引發領導內心深處對你的觀點的認同,達到訴說的目的。

小常受聘於一家私立學校,由於學校的宣傳很到位,學校開辦伊始就有很好的生源,這樣一來,倒是授課的老師有些忍受不了了。但領導認為應該“寧缺毋濫”,決定隻用現有的教師力量,增加教師的每周的課時,並承諾按增加的課時給老師們提高工資。可小常卻有自己的看法:因為他又特別看重自己的名聲且是一個有高度責任感的老師,如果這樣每天超負荷工作,勢必身心疲憊,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對自己的名譽和學校的長遠發展都很不利。於是他決定向領導訴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從關心學校的前途命運入手,指出教學質量和精益求精的重要性,從而推導出如果按照領導的方式發展下去,在教學上難免會出現敷衍的現象,而這正是領導所非常關心的問題。他的訴說很自然地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

仗義執言也要分清領導的真實意圖,或許領導並不是真正地想請下屬提意見,而是一種向下屬炫耀自己的水平,這時更要多點“心機”,否則不但得不到什麼好感,反而會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不利的影響。

提意見也要采用相應的方式,諸如先揚後抑,采用請教的方法都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

小麥曾經在一家廣告公司任職。她工作上能吃苦,且待人熱情、聰明能幹,自然得到老板的賞識。但有一天,老板找到她,說自己訂了一份公司經營規劃,想讓她給提提意見,小麥就輕易地把她直率的個性顯露出來了,結果對老板的經營規劃提出了不少批評意見,而且有的地方還批評得異常尖刻。當然,她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她的很多意見都很有見地,照理說應該得到老板的賞識。但不足一個月,她被老板炒了魷魚。因為雖然大多數老板表麵上會擺出一副虛心采納下屬意見的姿態,可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很少很少。小麥錯就錯在自己說話太直率了,明顯地不把領導放在眼裏,傷害了領導的尊嚴。

我們都知道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必須先尊重別人。對於領導和老板也是如此。尊重老板的具體表現就是你的言談舉止,尤其在老板要你給他提意見時,這時你的語言技巧顯得格外重要。比如,你可以采用讚揚和肯定的語氣,先對老板的計劃讚美一番:“老板,你的計劃真的很棒,假如付諸實施的話,一定能使公司的業績有大幅度的提高。不過,我想到一個問題,你看在這個方麵能不能這樣……”采用這種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既能夠讓老板開心,還能夠讓他采納你的意見,豈不兩全其美?

能說會道會做人的人往往有一個最大的長處是懂得察言觀色,說話委婉,不急不躁,聽似柔若無骨,實則主見分明,此類忠言又怎麼會逆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