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冬天意誌:競爭機器的內核 (4)(3 / 3)

在任正非眼中,一切都是管理問題,甚至還包括管理本身的內涵和外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管理在任正非那裏上升到了“心”的地步,而“心外無物”—企業除了管理問題,還能有什麼問題!

質量、誠信與改變的時機

一個商業組織需不需要像華為那樣,在如此多的方麵甚至整家企業的所有方麵,都進行變革呢?

一位企業家需不需要像任正非那樣,變成一架連續、高速、合理運轉的競爭機器呢?

這是沒法回答的問題。我們隻能說,不同的企業家有各自對企業經營的理解和做法。麵對任正非的所作所為以及華為實實在在的業績,我們不得不說,任正非和華為的做法卓有成效。

奇妙的是,任正非打造華為這家企業所進行的諸項變革,就任何單獨一項而言,都不見得是驚天動地、獨一無二的。相反,絕大部分都是很平常的,是一般概念中的“企業”應該采取、可以做到或很容易借鑒到的,尤其是放在世界企業之林的背景中,這些變革並無特別的新穎之處。然而,所有這一切聚合在一起,再加上最近30年出現的中國因素和全球化因素,就讓華為成了在中國很少見的世界級企業或者說準世界級企業。在中國,我們沒有在別的行業、領域看到太多能整合所有這些因素、把企業帶成一個行業的世界主導廠商之一的例子。我們不得不佩服任正非,他是華為後來居上、最終成為全球電信製造業後起之秀的主要原因。

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華為其實就是任正非。我們談論任正非,其實就是談論在華為充分發揮其才能、智慧、自我批判精神和實幹精神的任正非。

任正非自下海創辦華為以來,一頭紮進企業的變革之河,從沒有停息過。必須注意到一個現象,即企業需要創新、變革的領域越多,任正非這架競爭機器以及他的“冬天意誌”的威力就越凸顯;一件事取決於綜合實力的越多,華為最終取得勝算的可能性就越大。或許這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吧。別的企業家做出一兩件變革的事就已經很了不起,而任正非可以在企業所涉及的各項事務上發起、引導變革。

當初華為進入通信行業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優勢,外國知名公司占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在國內幾個通信設備廠商並駕齊驅於剩下的市場空隙裏搶份額、求生存的時候,任正非幾乎以一己之力—默默無聞地、頑強地、充滿智慧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高瞻遠矚地—將華為打造成了一個極富戰鬥力、生產力的平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任正非展現了我們從未見過的認知能力、實幹能力和持續提高的能力。想要真正理解他,除了把他稱為企業家機器以外,別無他法。

麵對變革,絕大部分企業家並不是不知道變革的重要性,而是有心無力,或難以持續進行下去。有自知之明的,在經營上會穩妥一點,寧願慢一點,隻要有增長就行;莽撞一點的,則求助於狼性,以為隻要發揮狼性,就必然會有所斬獲;狡黠一點的,會以各種短平快的方式,嗅出機會和空子;聰明一點的,會運用各種計謀、策略;質樸一點的,會緊緊抓住起步時的技術、產品或人才等優勢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