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任正非的“濕雪”是什麼?或者說,華為凝聚整個組織要素的核心是什麼?假設由任正非回答,我想多半是:虔誠地服務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但是從更廣大的華為員工的角度,我覺得這個雪球應該是中國人也可以創造出世界級企業這個理想。這個理想其實在《華為基本法》中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來了: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聽起來是不是太一般了?兩個答案都很平常,哪家稍微知名一點的企業不會這樣說呢?但關鍵是華為這樣去做了。我們隻需看到,“做出世界級企業”這個“核”足夠清晰,充滿中國性、挑戰性、開放性—真的是很好的“濕雪”,可以滾出大大的雪球—它可以粘起其他很多東西,幾乎包括了一家企業內部所有的東西,因為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向世界級水準靠攏。而且,世界級還是符合華為員工的心理需求的。華為為什麼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光是工資高、內部人際關係相對簡單,世界級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甚至對員工來說這是第一因素。世界級意味著職業樂趣更豐富、工作挑戰更大、利潤更好、行為更規範、製度更合理……這些對年輕人都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這也許會更累,但這個代價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在哪家企業、單位工作不累呢?華為員工每天在做的就是直接參與到與世界級企業的較量中,或是追趕或是學習,或是發現自己所做的工作並不比外國公司的差多少,甚至一樣好、更好,參與感、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華為20多年的發展讓華為人這種參與感、自豪感堅實而具體。
管理,對任正非的重要性,如同價值之於巴菲特,也可以說是任正非的“唯一”企業價值觀。他對管理的創新與改進,是長期堅持不懈、樂此不疲的。
我用“唯一”這個詞,是出於模仿任正非的決然態度,意思是指在華為一切都是管理問題。華為的眾多口號和運動,歸根結底就是這兩個字:管理。在《華為基本法》中,有一句關於人力資源的經典說法:“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初讀會覺得有點別扭,這是一種表述的不經濟。在一位管理學教授或寫文章的高手那裏,這麼長的語句是沒有力度的,更好的表述應該是:“員工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或幹脆就用廣告語:“以人為本”。細看《華為基本法》,這種表述的不經濟之處比比皆是,表現為加了很多定語和形容詞。比如第一條:“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為什麼不直接說“我們要成為世界級企業”呢?對於任正非這位實在、簡樸、直接、直率的企業家,寫文章不喜歡用形容詞應該是很自然的,為何在《華為基本法》這麼一份嚴肅的文件裏卻如此不經濟地使用語言呢?我認為是因為這些句子的關鍵詞不是“員工”甚至也不是“世界級”,而是隱藏在定語背後的“管理”。
寫到這裏,我覺得有必要多說幾句《華為基本法》了。
每次有人提到《華為基本法》時,我的感覺都是很怪的,我不認為那是一份適用的宣言和經典文本。但我一直覺得那是對管理的呼籲—我甚至清晰地記得任正非在《華為基本法》討論會上一個字一個字地說:“一定要加上去,隻有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說完後他並不理會大家的反應,若無其事地拿起會議桌上的香蕉,剝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他的臉上帶著不明就裏的笑意,目光從桌子這頭掃到那頭……這是他不經意流露出的自得。他很少會流露出這樣的情緒,可見他對“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這個表述是多麼滿意。
《華為基本法》為什麼表述得那麼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