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企業家是一架競爭機器 (2)(3 / 3)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認定”任正非不會去寫《我在華為的日子》,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功成名就心態的那一天。企業家寫自傳,有點像在登山途中停下來休息,反而容易泄氣,再也不想、無力攀高了。

的確,我們說,企業家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然而這種高度不是靈光一閃的高度,而是持續不懈的高度,否則企業隻可能會是曇花一現的命運。可惜,無數企業家都是曇花一現的企業家。

為了不做曇花一現的企業家,每一位想認認真真做點事情的企業家都會感同身受地發現:光有優勢不夠,光有機會不夠,需要源源不斷的優勢和機會,才足以維持企業的生存。技術、市場、商業模式的變遷步伐越來越大,企業家需要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裏,始終不能鬆懈。企業家隻能是機器,不能是動物。要說狼性,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在早期倒更像狼性企業家,然而自從他回歸蘋果公司,他就是一架標準的競爭機器,一路無阻地領導著蘋果公司複蘇、重生、再度震驚世界、感動消費者。

競爭優勢是一把雙刃劍。而對於喬布斯、任正非這樣的競爭機器來說,他們總是能自覺地預防、抑製被自身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傷的情況發生。不管怎樣,他們總是會源源不斷地去主動變革。從企業實際運作的角度說,這意味著,當你領先的時候你要繼續保持領先,當你落後的時候你要千方百計地後來居上。這又談何容易!因此企業家總是層出不窮地冒出來,而幸存者卻又是那麼少,幸存者往往就是可以成為競爭機器的企業家。

任正非的高度,要說有多艱深也不見得,他的高度體現在知行合一和實踐上。他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麵,總是比別的企業家更早地認識到那些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的事情的重要性,並采取了及時的行動。當你聽到他說華為是狼的時候,他說的其實是“狼狽為奸”的團隊合作模式,而且他按此原則打造市場部門已經好多年了。當你佩服華為的狼性的時候,其實華為早已進入了組織均衡的建設,而且做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均衡是任正非最看重的,這跟一般人所說的“狼性”已相去甚遠。我個人從沒有從任正非嘴裏聽他講過我們是狼之類的比喻。媒體、輿論隻看到狼性而看不到均衡,除了因為均衡這樣平淡的詞語不具備抓眼球的效果,可能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華為的均衡究竟是什麼意思—要說出均衡的優點和特性,幾乎需要再寫另一本書,但是其所涉及的內容也無非是我在本書裏講過的,關鍵之處在於拿捏、在於駕馭、在於“增一分太胖,減一分太瘦”。

在任正非那裏,什麼領域的事情、什麼性質的觀點都有,還真難為了關心、佩服他的人。一般人隻能了解、記住、欽佩他在某一方麵的觀點和做法,對其他的觀點和做法可能就不甚了解了。這樣的一位企業家所具備的內涵實在太多,每一個人都難以全麵把握他,每一個人對任正非的了解都像盲人摸象。而我的長處是在形象上把握他,即雖然我也不能全麵把握他,但我能大致摸出個“象”的模樣來,不至於會說任正非是一根“大柱子”,或是一把“大蒲扇”。

然而我們還是要牢記:任正非不是用動物可以比喻的,無論是狼還是象,都不可以用來比喻任正非,隻有機器可以。任正非的內在形象既不是狼性企業家,也不是饅頭、看門人、行政係統官員,甚至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老板和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