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競爭機器就是我“寫一本關於華為的書”這個願望所期待著要摸到的那個“瓜”!這就是我所要描繪的任正非的內在形象,任正非所有的競爭智慧都凝聚在這個叫“競爭機器”的“瓜”裏麵!不存在沒有運行機製的智慧,那樣的智慧隻能是灌輸的、教條的、形而上的,基本不管用。我們談智慧,其實就是談這個人的智慧的運行機製和這個機製所賴以運作的環境、條件,以及其結果,否則,就近乎說禪了。
終於,隨著一步步地順藤摸瓜,現在,對於任正非的認知,我們有了以市場為領地、理想型、持續打造平台、知本主義和創新等概念,通過他,我們也獲得了一個靈感—企業家將很可能成為決定21世紀能否成為“中國世紀”的主導力量。我們必須知道,這些也都是競爭機器的屬性條件,是構成企業家機器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說說企業家與機器之間的類同。其實,如此眾多的特質集中於一位企業家身上,除了去談論企業家機器,別無其他辦法可以揭開華為的秘訣和任正非的經營編碼—這秘訣很可能不僅僅是華為的秘訣,而是中國公司的新定義;這編碼也不僅僅是任正非的編碼,很可能是新一代即將擔當大任的中國企業家的基本範式。誠如是,那麼我們對任正非的認知將讓我們受益無窮。
認知一位卓越的企業家是必須要有點想象力的。比如最常聽到的對華為的解釋是狼性:華為的狼性、狼性企業家任正非。我說過,這種見解是錯誤的,既歪打又不正著。這種解釋是沒有想象力的,其結果是強化媒體或一般業界的輿論,把任正非和華為真的當成“狼性”的代表。而這樣的簡化,不管是出於佩服還是諷刺,都達不到認知的高度。相反,說任正非是狼性企業家,反而阻止了人們從一位新型企業家那裏得到認知上的收獲。說起狼性,哪個鑽營關係網絡的暴發戶不狼性?哪個貪官汙吏不狼性?哪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不狼性?哪個慷國家之慨、營一己之利的國有企業老總不狼性?說任正非狼性,就抹殺了他和他們之間質的差異,填平了大小老板在量級上的鴻溝。可以說,“狼性企業家”的標簽是完全錯誤的。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任正非實際上對中國企業界的影響還很有限的原因。因為盡管人們承認、佩服華為和任正非的成績,但絲毫沒有因此帶來認知上的轉化、深化。任正非進入了工業革命時期,而人們對他的認知卻還處於農耕社會……
動物總有打盹兒的時候,而機器卻可以一直運行下去—這就是企業家必須是機器的原因。喬布斯、任正非、巴菲特,哪一位不是機器?我以前有點崇拜巴菲特,我懷疑是出於思想上偷懶的心理,因為巴菲特的策略是清晰而簡單的:隻要低價買進股票,放在那裏,什麼都不管,他就成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現在我覺得,巴菲特作為競爭機器可能要打點折扣。一來,他辦企業的方式不一樣,他的公司畢竟是投資公司,他卷入具體企業運作的程度還不夠深;第二個原因更關鍵:巴菲特出了傳記!這也是一個理由嗎?我認為是的。為什麼我總是不想把比爾·蓋茨放到文中作比照,就是因為我覺得從他寫自傳《未來之路》開始,他就已經不是企業機器了。(必須聲明,我這樣說絲毫沒有貶低這兩位偉大富翁的意思,他們僅憑他們的慈善事業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真正的黑客不會休假。按照這個標準,比爾·蓋茨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黑客’了。蓋茨也承認了這一點,他說:‘就投入的精力而言,我必須完全承認,我在20多歲的時候,每天都在工作,而現在我會回家吃晚飯。當你選擇結婚生子之後,就必須放棄一些幻想。’”企業家,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社會的“黑客”,一位企業家如果去寫自傳,往往是他在心態上覺得自己功成名就的時候到了,這正是競爭對手求之不得的。很可能微軟在互聯網時代落後、又被蘋果公司反超的“根源”就在這裏:以往咄咄逼人的比爾·蓋茨變得功成名就了,雖然他還不至於躊躇滿誌、得意洋洋,但心態放鬆是自然的。這樣的比爾·蓋茨如何能與喬布斯競爭?而巴菲特的傳記雖然不是他自己寫的,但也經過了他的授權和認可,這就是我覺得他作為競爭機器應該要打點折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