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隻有放棄才能專注(1 / 1)

中國有句老話: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是的,隻有放棄才能專注,才能全力以赴。去除那些對你是負擔的東西,停止做那些你已覺得無味的事情。

當然,我們在這裏並不是反對大家去努力奮鬥,隻是說相對於無止境的成就來說,一個人達到個人所能及的成就也就可以了。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每個人達到何種成就來說又是不同的。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人一旦出名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問題的。與其看著自己奮鬥一生的東西毀於一旦,不如過一種平穩、安定的日子,這樣的生活也未必就不比大起大落好。這是一種生存哲學,也是一種生存藝術,知足的人往往比其他人過得充實,過得快樂。

有一位房客,他回到自己的住處後,發現他的房東正在挖屋前的草地。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上前去問:“你要挖掉這些草嗎?它們是那麼漂亮,而你又花了多少心血呀!”

房東說:“是的,問題就在這裏。我每年要為這草地花去幾百個小時。每年春天我要為它施肥、鬆土,夏天又要澆水、剪割,秋天要再播種。”

後來,房東在原來的草地種上了一些柿子樹。到了秋天的時候,柿子樹上掛滿了一隻隻紅彤彤的“小燈籠”,可愛極了。這些柿子樹不需要花什麼精力來管理,使房東可以空出時間幹些他真正樂意幹的事情。

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開始新的追求,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有些人不願放棄,是因為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客觀事物或者不能正確地審時度勢。放棄不應是心血來潮的隨意之舉,也不是無可奈何的退卻策略,而是對客觀情況的縝密分析,是沉著冷靜、堅強意誌的結果和體現,正確的放棄是成功的選擇。

下麵一個驚心動魄、生死攸關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和選擇放棄。

1976年,英國探險隊成功登上珠峰,下山時卻遇上了狂風大雪,如果紮營休息,惡劣天氣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而繼續前行必須放棄隨身的貴重物資和寶貴的資料,還要在食物缺乏、隨時有失去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前進10天。這時,退役軍人萊恩率先丟棄了所有的隨身裝備,並和隊友們忍受著寒冷、饑餓和疲勞,相互鼓勵著不分晝夜地行走,最終,他們隻用了8天的時間就到達了安全地帶。

適時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人的執著常常被奢望所鼓舞。世間太多美好的事物已成為我們苦苦追求與向往的目的,成為活著的一大目的,殊不知我們在不斷擁有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失去。為金錢所累,為名利所累,而最終付出的將是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適時放棄,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對心境是一種寬鬆,它驅散了烏雲,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